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5281896
  • 作      者:
    张秉楠著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传》由张秉楠编写。《孔子世家》杂采了当时的许多传说,记载不尽确实。清代史学家精于考据,对于孔子的事迹作了许多考证,最著名的有崔述的《洙泗考信录》,但崔氏是以正统儒学的观点从事考订的,亦有不够精确之处。“五四”以后,一些史学家,如钱穆先生等对孔子事迹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多发前人所未发。新中国成立,有些论者对孔子评价不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搞所谓“批孔”,对于孔子极尽诬蔑毁谤之能事,但也无损于孔子思想的光辉。1978年拨乱返正,学术界开始对孔子进行正确的评价。老教育家匡亚明同志撰写了《孔子评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张秉楠同志从1985年开始计划撰写《孔子传》,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写成这本《孔子传》,尽量选择可信的史料,详加考订,试图将孔子的思想融会于其行事与历史环境之中,考核详确,论述明晰,是一部有价值的传记新作。孔子的一生是为社会的长治久安而积极努力的一生,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现崇高的精神。司马迁撰写了《孔子世家》,是孔子第一部传记。
展开
精彩书摘
  开创“四教”
  孔子的私学与邓析的诉讼训练班不同,而是坚持教学内容的多科性和全面性,且不忽视所授内容的实用价值。《论语·述而》称孔子有“文、行、忠、信”四教。文,即文化课。《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这就是其主要文化课程,它们同孔子晚年增设的《易》、《春秋》被汉人合称为“六艺”。此“六艺”同贵族学校的传统“六艺”相比,其文化课内容显然丰富多了①。
  传统“六艺”中的礼乐也包括《诗》,但礼乐所结合的《诗》,主要是与礼仪活动相关的祭诗和颂诗。在孔子教学中,《诗》不仅与礼仪相联系,他还特别强调《诗》的多种社会作用,使它成为学生们必修的一门独立课程而与礼、乐并列。直到以后,他还对新入学的门生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②。可以兴,是说诗运用形象帮助人们认识事理、陶冶感情、振奋精神;可以观,是说从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考察政教得失;可以群,是说诗能交流思想感情,促进人们团结;可以怨,是说借助于诗以批评时政。诗的这些功能可以达到“事父”、“事君”即齐家治国之目的。诗的功能还包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从中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在孔子以前,没有人对诗的作用做如此明确而系统的阐述。由于孔子阐发,诗反映并影响生活的价值第一次从理论上被肯定下来。
展开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显赫的先世
殷移民
弃妇孤儿

第二章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被阳虎拒于士门之外
学无常师
以相礼助丧为职业的青年儒者
向郯子求教得到的启示

第三章
文化下移的时代
成功的创举
有教无类
开创“四教”
平等的学术空气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受到鲁贵族重视

第四章
观览
问礼于老聃
问乐于苌弘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改革形势
离开混乱的鲁国
过泰山
齐景公问政
赴杞(淳于)考察
闻韶
接淅而行

第六章
不仕而贫居
从事三代礼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因礼得仁,引仁入礼
知天命,远鬼神
以君子人格深化教育
时事评论
对魏献子以义举贤的评论
对晋铸刑鼎的评论
对“陪臣执国命”的评论
彷徨

第七章
阳虎事变后的鲁国时局
为中都宰
任鲁司寇
夹谷之会
言志
观蜡
堕三都
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第八章
适卫
蒙难于匡、蒲
在卫国的期待与徘徊
过曹,适宋,适郑

第九章
适陈
绝粮于陈蔡
迁于蔡(负函)
漫游汉水以北楚地
同楚隐者遭遇
疾病于道路
重新回到卫国

第十章
中庸
尊五美,屏四恶
正名
仁、智、勇的统一

第十一章
国老
对季康子“用田赋”的批评
对季氏欲伐颛臾的批评
“政者,正也”
整理典籍
对《诗》的整理
对礼的整理
对乐的整理
对《书》的整理
对《易》的整理
对《春秋》的整理
门人三千,高足七十
余暇三事
舞雩台
武城闻乐
同原壤的交往
三人之死
临终前的梦幻与歌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附录一 孔子诛少正卯辨
附录二 孔门弟子述要
附录三 《论语》编年
附录四 孔子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修订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