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74298
  • 作      者:
    王尔敏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尔敏 1927,河南周口市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专长领域包括中国近代思想史、军事史、外交史、文化史以及方志学等。王尔敏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是近代思想史的研究,但在史学方法的思考方面也颇见功力,毕生心得俱见于《史学方法》一书。王尔敏主要著有《清季兵工业的兴起》、《淮军志》、《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明清社会文化生态》和《20世纪非主流史学与史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力求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艺术要义,局面广而论旨富,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了古人精神世界中的自然、时间、养生、两性等概念,将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融于一体。独特的视角和宏富的资料是《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最大的特色,在此基础上,作者做到了深入浅出的书写,对华夏先民天人合一的智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释读与分析,同时也提示了这些经验对当今世界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中国究竟能否向世界贡献价值观?若能,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可以贡献的是什么?这是《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所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先秦两汉之自然生态保育思想
    一
    中华民族远古文化创造业绩,遗留只是不完全之片断残余,借石器陶片纹饰形制,略可探寻一些先民意趣心态。自无法充分说明中华民族黎明时期开辟草昧之文化状貌。唯度过漫长岁月之初民生活,语言文字之工具,终于发明改进,广泛应用,建立垂万世足以沟通古今之桥梁。当时先民最伟大之贡献,亦是本民族一种宝贵遗产。
    上古先民创造语言之后,为扩大交换讯息之需要,必进一步思考使用间接传达语言之工具。或在文字发明之前,已长期使用结绳记事之法。古代百家传说,屡屡言及,当必具有历承之根据,深信其言并非出于杜撰。
    中华民族语言间接传达工具,至文字画进入实用阶段,才使文化创造及先民传说,留下较丰足之记录,以供后世累积知识,传播讯息,表达思想,存储文献。今世研考古史,尤为理解推断之真实资源。
    我人据今世观点探讨远古史事,无须顾虑远古流传下来之种种神话,亦无须诧怪其如何夸张荒唐。古人创造神话传说,宗旨原在人类地位之提升。不愿下侪于禽兽,往往自为族类附庸于天上神种,必须自命非凡,方能裁制万物。当知人类提升地位与尊严,无论对己对人解答来历,自必深信出于天上神种。且在统驭万民之尊长,无论大小族群,无不各自宣传其赫赫奕奕之伟大雄主,集一切才能于一身。今世进步思想之学者,相信人类与禽兽同科,拒斥神话传说之荒诞。唯世界各地先民人类,自来均不会创生这般前进思想。我辈虽愚拙,却深信先民之流传神话,为其早期历史之重要宝藏,不可一概抹杀。
    中国有文字记载起,自必追记其邈远先世。由口传结绳人于文字。凭其可靠之文字,可以探索远古以来统驭万民之大君酋长,一致相信其与上天之特别关系。殷商之所谓“帝”,宗周之所谓“天”,乃是两代王室血胤、族亲、权威、意志,以至富贵长享之供给根源。至君长与上天交通对话,凡关征伐、筑城、命官、狩猎、祈年、求雨,无不时时维持上下来往,至为频繁。此正足以展示王家与上天之密切关系,并维系其王政之安定稳固。
    中国古代大君酋长,各自深信其天上神种血胤之真纯,何需乎犹豫怀疑。自命为天之子,岂有不当?威福自作,岂有不妥?唯为表现其尊贵崇高,与庶民不同,自须经常维系种种繁缛仪节。祭天祀祖,崇拜山川,表现其承天之授命。耕糟、尝麦,巡狩、田猎,表现其率下之勤能。总体表达,是实践一种天命思想。由是中国古来帝王政治,自上古以迄近代,大致笼罩于天命思想之下。此是中国传统中最悠久坚韧之政治思想。
    二
    天命笼罩下之君主专制政治,自商周以来,发展出种种制度信仰,相当复杂,十分完密。本文无从深论,更难备举,以免喧宾夺主,失去本文题旨重心。故而如前节之简略起绪,以便上溯于古代天人关系之思想根源。其余当可略而不议,以待日后言辩。
    一般论者,备述汉代天人相应之思想,此或于理熟见,然实际早已弥漫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言天命,墨子言天志,庄子言天运,无不统合人事庶政立言。岂非天人相应思想之前导?唯其内容增华具完密体系者,当在秦汉之世,盖即世人所知之阴阳五行思想。
    我人检论战国秦汉阴阳五行思想,往往笼统概观,不免非议其造作迷信,违反科学,于此不暇置辩。但须知在战国秦汉问此一思想甚具声势,此一学派甚为壮大。阴阳家一派学说,影响古代学术亦相当深远。单就战国秦汉间所构造之内涵而言,明显形成五个重大思想体系。其一,天人感应说。其二,符瑞天命论。其三,五德终始论。其四,阴阳灾异说。其五,四时禁忌说。凡此问题,已为今世名家研考辨析,已成定论。在此略示纲目,以见阴阳五行思想之大致范围。
    天命论为历代人君乐意尊奉,盖在确定政权之得天所授,岂不欣然自居为承天受命之天子。由是而君民上下一致遵从,无所违逆。进一步思考,古代睿智之圣人随即在此范畴辨析天之意趣为何?宗旨为何?虽一概尊奉其至高权威,同时亦望了解天意所在。上古圣贤君相,戴天立政,公告于世人者,则无不归总于天意在立君治民,体国安民。此在《尚书》已有明示,唯苟子所论最透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既然天为民而立君,君为何物?荀子亦有极清晰之解说:
    君者何也?日:能群也。能群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也;四统者亡,而天下去之,夫是之谓匹夫。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吕氏春秋》亦肯定申明,君后之天子,是奉天养民承此使任而立,顺违之别,明见于遵天而行政事。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汉代王符历观古今,说明天心在民,于专制君后提示警戒,存亡所系,无不关乎顺民之欲求。
    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是故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有勋德于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
    古代天命论政治思想之下,君权荣崇固然得到充分肯定。由于先哲一致言谕天心在民,遵天承命,当知天意在于养民佑民,立君只是为民。如《尚书》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春秋左氏传》引《泰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荀子所谓:“君者,民之原也。”俱为天命观点作确切申解,使天命思想有一个中心宗旨。孟子两次引据伊尹所谓之“天民”,代表孟子以前所形成。足见上古天人关系思想,早随天命论而有重大发展,显然表现出天人相应思想之正确渊源。
    我人据天命论思想检视古代帝王政治,其于敬祀天地五岳四渎之隆重,黼黻衮冕之庄严,生杀予夺之威柄,殿阁宫宇之华丽,楼台园囿之安享,固繁夥复杂,历代所不可免,在此无须多所引论。唯历代帝王必须深知天意在民,民虽最下,却不可漠视。其宗旨较集权专制罔恤民命之太阳论尚称优越,当于上古天命思想再作进一步简约探讨于次:
    其一,国君行政设法当在养民之欲,顺民之情。《管子》申论至切而详,政治家欲取先予之说已涵概其中: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其二,富民所以富国。《管子》述论,明示富民一说,见其《治国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其三,兴利除弊,佐民致富。《管子》以助民生财为治国之大道,亦见之《治国篇》: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入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
    荀子亦熟论养民致富之理,见之于《富国篇》:
    故古人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喝,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亲之欢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故君国长民者,欲趋时遂功,则和调累解,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说乎赏庆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
    其四,谨奉天时。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政治社会生活中重大约制筅钥,虽不免一切充分依恃帝天之属命与护佑,启示灾祥。实际发展至农业社会,天地自然现象,星辰之运转,四时之递嬗,日月之盈昃,雨露霜雪、风云雷电之变幻,人人可见,关系冷暖燥湿阴晴旱潦,乃深信天之喜怒爱恶,借自然现象而表达,吉凶祸福由斯可判。故而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生活最重天时,是在天命思想下之重大推衍。
    中国古代天时观念,至晚创生于殷商之卜年祈雨,而为周代国君庶民共遵之重要信仰,足以表现中国文化中一个重大特色,影响后世深远。天时观念实应视为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特出而精彩之创造。
    荀子引述《尚书》,“《书》日: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此语不见于今本《尚书》,但在苟子时尚未遗失。秦时观念出于周之政典,足见形成甚早。
    秦时政令如此严刻肃杀,所关维何?可径谓是关乎民生,质言之,即是关乎农业生产。在《吕氏春秋?审时篇》,于农产食粮之得时、先时、后时之不同区别,有很清楚详细之分判,足以代表公元前3世纪中国之农艺学实验切证:
    是以得时之禾,长裥长穗,大本而茎杀,疏穖而穗大;其粟圆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强;如此者不风。先时者,茎叶带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夺,秮米而不香。后时者,茎叶带芒而末衡,穗阅而青零,多枇而不满。
    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抟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如此者不饴。先时者,大本而华,茎杀而不遂,叶藁短穗。后时者,小茎而麻长,短穗而厚糠,小米钳而不香。
    得时之稻,大本而茎葆,长稠疏穖,穗如马尾,大粒无芒,抟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益。先时者,本大而茎叶格对,短稠短穗,多枇厚糠,薄米多芒。后时者,纤茎而不滋,厚糠多枇,虔辟米,不得恃定熟,印天而死。
    在此重新强调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之中,“天时”观念是一种优越的创造,十分重要。一开始即由天命论之帝天意旨,而导入于自然天象种种真实可据之现象,以为生活作息依据,食粮作物发育滋长之所本。由是而展开政治制度、祭祀礼仪、生产运作、生活节奏等实用性文化创造,而将天命论留给天子作为政权所出之信仰根源,确足以表现古人之最高智慧。
    上古游猎渔牧生活,为原始先民首要谋生纯恃劳力生产必经之历程。无论文字形义,口传故事,均能追考若干实迹,今世推理重建,足以略知梗概。凡此游猎渔牧生活,采集蔬果鸟兽,俱以自然天成之物为对象,虽非俯拾即是,垂手可得,而寻觅探诱,追捕搏杀,必能满足生活需要。似此纯简生活,必不至影响周遭生态环境。生齿孳繁,亦受天然约制。想见世界上若干环境丰腴之部民,可以历千万年而毫不求变,岂是我等自命开化民族所能想象。所谓科学发明、文化创造,于彼等简陋自足生活而言,有何可以取借之处?有何可以诱惑之点?今日先进皇皇大言所谓“现代化’,云云,如非立意驱杀抢夺,强力促使开化文明,亦真成问题。
    中国古代哲人,道家诸子早有觉识。老子倡论于先,庄子尤重人生之自然生态。凡今世所未醒悟自然生态之严重破坏,庄子早已先见而痛切针砭之矣。今日之所谓开化,所谓文明先进,高度开发,固已成为纯美绝善之至境,然在庄子言下则颇受讥议:
    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置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冥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哼哼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引文中的弓、弩、毕、弋是捕杀飞鸟的工具,钩、饵、罔、罟、罾、笱是捕鱼工具,格、罗、置、罘是捕兽工具。古人已知,俱是破坏自然生态的高明机括。庄子最先提示警告世人。
    中国古代进入农业社会,是民族文化重大进步,创造文化重要基础。唯在农业生产及农业社会生活,俱由采集天然生物而进人人工耕作食粮蔬果及殖养家畜。居有定所之宫室,行有舟车之运载,较之先前渔猎放牧,自更复杂难为。至人力运用,需要编组调度;财富分配,需要合理保障;食粮收藏,需要安全足用;形成农业社会自然维持群居聚落。此正表现种种繁复多样之文明创造。而对其周遭山川林泽自然资源之利用,其较渔猎时代当更加倍利用,是即今日之所谓开发资源。
展开
目录
新版简白
自序
先秦两汉之自然生态保育思想
中国二十四方位观念之传承及应用
中国古代天地人之齐等观念
上古五帝神话及其科学内涵
中国古代存祀主义之国际王道思想
先秦贵因思想
道家之重己贵生学派及其养生道术
四民名义考
中国古代之开放关市与自由商旅思想
《周礼》所见妇女之地位及职司
道家传承与形意拳门派渊源
征引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