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094745
  • 作      者:
    陈先达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先达,江西鄱阳人。生于1930年12月30日。195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班哲学分班学习,1956年毕业留校。身无半官,一生从教。虽有小挫,终难合笔。著有《陈先达文集》(6卷本)、《处在夹缝中的哲学》等书。合著中较有影响的是《被肢解的马克思》。有旧体诗《学步诗选》问世,薄薄一本,自娱之作,为识者哂笑。
    年近八旬,仍在键盘上敲敲打打。非求闻达,实防痴呆。“居家不知油米价,弄文差比弄孙强”,可为晚年写照。
展开
内容介绍
    《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开始,我的文风有所转变,写短点,写实点,尽量写自己确有所感的东西,而不再看重那种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长篇巨著”。进入老年后,我只有两种运动:一为体力运动,这就是散步;另一是脑力运动,这就是思考。这是一本走出来的书,故名曰《漫步遐思》。
    这是我的第一本哲学随笔。我看重《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并非它有多大的学术含量,而是它在我的学术生涯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在此之前,我也是喜欢洋洋万言的大文章,或者总想构建哲学体系之类,瞧不上所谓的千字文。心劳日拙,在哲学领域中始终没有悟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十四、哲学与哲学家的哲学意识
    不少哲学家都追求最终真理,或者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最完美的体系。
    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也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哲学说成是对绝对观念的最终把握,是哲学发展的终结;可另一方面又说,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哲学是被把握在思维中的它的时代。这当然是矛盾的。追求超时代的哲学与哲学的时代性是不可共存的。这种矛盾注定了黑格尔哲学必然解体的命运。
    马克思强调哲学的时代性。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名言,表达了马克思对哲学的时代性的认识。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都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梅林说过:“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斗争与这一时代的哲学之间的依存关系是那样鲜明地暴露出来,即使最近视的人也会明白看到的。”还说:“任何哲学都是由某一民族和某一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经济生产过程中有极其深刻的根源;甚至在它既经出世之后,哲学体系的概念也不是以自己的重力起作用,而是作为仍然由经济产生的历史发展的工具而起作用的。”普列汉诺夫也强调:“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不否认,每一种哲学体系只不过是自己时代的智慧的表现。”
    哲学不是也不可能是超时代的。哲学并不是哲学家个人的奇思怪想,尽管哲学特别是唯心主义哲学给人以这种印象。但这是一种假象,只要对这种体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就能发现它的时代特征。超越时代的哲学观念是哲学与哲学家的哲学意识的矛盾。例如像庄子的这种无为、不争、退让、全生、尽年的哲学,离开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动乱和人的命运的浮沉不定是很难理解的。
    正因为哲学的时代性,它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哲学史。哲学有历史,表明它是变化的,是各种体系更替的过程。
展开
目录
上篇
一、宗教·神话·哲学
二、不要回错了家
三、明白人与明白学
四、哲学与自然科学
五、境界
六、知识与智慧
七、我们依靠什么
八、智慧与痛苦
九、把哲学看成哲学
十、哲学要永远注视现实
十一、哲学方法的特点
十二、饮食男女中的哲学和艺术
十三、流行哲学与哲学的流行
十四、哲学既要可爱又要可信
十五、哲学中的有限与无限、整体与部分
十六、解释技术、意境和科学世界观
十七、哲学可以活人也可以杀人
十八、哲学与人生
十九、哲学的真理性与个性
二十、哲学和尚与和尚哲学
二十一、哲学并非只在抽象王国中驰骋
二十二、深入哲学,走出哲学
二十三、哲学家的眼睛
二十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能是沙漠里的高僧
二十五、哲学与时代
二十六、科学与科学家
二十七、哲学与文化
二十八、哲学与宗教
二十九、哲学与闲暇
三十、哲学不是李尔王
三十一、哲学的风格
三十二、哲学的民族性
三十三、不能把哲学的阶级性庸俗化
三十四、哲学与哲学家的哲学意识
三十五、争论不休的哲学定义
三十六、猫头鹰与雄鸡
三十七、是一个主义不是两个主义
三十八、全球问题与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三十九、“天人合一”中的唯我论因素
四十、费尔巴哈与超越
四十一、对自然的多角度考察
四十二、唯心主义者也受唯物主义规律支配
四十三、自然科学及其效用
四十四、天上的月与水中的月
四十五、谈死
四十六、人的本质
四十七、人性
四十八、类意识
四十九、人道主义的社会制约性
五十、我们全都是些集体性的人物
五十一、个人与个人主义
五十二、人的使命
五十三、何谓见物不见人
五十四、黑人就是黑人
五十五、我一个人与每一个人
五十六、没有我,地球照样转
五十七、人和人本主义
五十八、人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五十九、独立的人与人的独立性
六十、一窝蜂只是一只蜂
六十一、何谓“人学的空场”
六十二、人的社会性与个人主义
六十三、个人主义是动力吗
六十四、幸福与满足
六十五、时代的交叉点上
六十六、人在对象化中自我确证
六十七、人的需要和非人的需要
六十八、包含矛盾的尺度
六十九、人的类特性
七十、不能在关系之外观察人
七十一、存在:人类自我中心的难题
七十二、人学的理论误区
七十三、人在认识中的困难
七十四、争论不休的异化问题
七十五、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
七十六、死而不亡者寿
七十七、被请出庙的神像只是木偶
七十八、人是按人的方式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七十九、人的自然进化和社会发展
八十、他人不是地狱
八十一、自我能实现什么
八十二、抽象人道主义的基础:类意识
八十三、生存与享受

中篇
下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