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生活世界的哲学审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66875
  • 作      者:
    杨楹,王福民,蒋海怒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生活世界的哲学审视》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托,在全球化背景下,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话原则,从多维对“生活世界”进行哲学审视。这个立意是值得肯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中华民族近百年不懈探索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这个理论体系提供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进行哲学总结,是哲学界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自觉地承担起现实赋予我们的这一时代重任,将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发挥它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特质
    1  现实生活: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支点
    任何真正的哲学,无不以其特有的方式透显出对社会生活的深度追问、历史反思与批判性改造。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尤其需要马克思哲学的生活关照,因而,研究并运用马克思生活观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已然成为现时代真正的理论需要。然而,某些马克思名义下的“生活”哲学无视马克思生活观的内在逻辑,将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生活”置换成脱离现实的话语游戏。这种背离马克思哲学生活观根本性质的“研究”,导致了对马克思生活观的认知混乱。实际上,马克思对生活的探究决不是哲学术语的篡造,而是对现实生活本质的哲学审视。这种探究不是静态的感性直观,而是辩证的历史追问;它研究的不是社会生活的显在结构,而是规定并制约着社会生活发生、发展和变迁的深层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所谓马克思哲学生活观,就是马克思对社会生活进行哲学考察的总观点与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对生活主体、生活结构、生活的实践规定之本质的科学发现与逻辑展开是支撑该体系的三个基本理论支点,由此构成了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框架。
    一
    从本体论层面,立足于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活动探究生活主体的本质是支撑马克思生活观的一个理论支点。与传统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之研究不同,马克思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从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社会关系切入,进而在社会存在论层面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和人的目的性。
    ……
展开
目录
序言
代前言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特质
1现实生活: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支点
2生活与自由的张力
3马克思生活观的逻辑架构
4哲学的个性与马克思哲学
5马克思解放理论的深层逻辑

第二章 对生活世界的哲学把握
1生活世界的尺度及其内涵
2货币对生活世界的改造和颠覆
3从殖民化走向合理化的生活世界
4马克思哲学的日常生活维度
5儒家生活哲学内在构造
6中国哲学生活观念反思

第三章 生活哲学的伦理维度
1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
2近代伦理精神与马克思的伦理之思
3马克思思想的伦理学向度
4对"个体伦理"与"制度伦理"的超越
5从个体伦理到"集体与个体"二维伦理

第四章 生活哲学与宽容
1现代政治伦理的深层价值
2人性观念的自我解构
3作为生存方式的宽容
4走向现实的人道主义
5宽容与自由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生活哲学语境下的神圣与世俗
1哲学:在神圣与世俗之间
2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神圣与世俗
3现代中国哲学:在神圣世俗之间调适

第六章 生活哲学中的宗教
1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
2唯物史观语境中的宗教
3中国宗教中"本觉"逻辑
4批判佛教的思想史脉络
5书写和口传:论中国宗教的两种类型

第七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逻辑
2生活哲学视野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3思维方式:考察"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视角
4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

第八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生活·中西马哲学对话·哲学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