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1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097798
  • 作      者:
    王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复杂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2007年8月18—19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召开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近70位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者参加了会议,还有英国、美国、德国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的多位学者因故未能到会但向会议提交了论文。在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交了许多高质量a的论文,其中一些论文已在其他刊物上发表。本辑合四个专题刊发本次国际学术会议代表们所提交的部分论文,以飨读者。<br>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个严肃认真地讨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当下状况与未来前景的学术园地。全书共收录了相关论文,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现代性》《关于后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一个矛盾及其文化根源》《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间性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理论创新》等。 该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之第十一辑。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现代性<br>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建构<br>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中,应当贯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中提出来的有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代性的科学构想,同时要吸收近现代西方哲学、美学对于“理性”和“自由”所作的反思、批判的理论成果。<br>    应当指出的是,整个西方现代美学都是建立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提出的“理性”和“自由”这两个基本观念之上的。而“理性”和“自由”是在肯定资本主义所有制前提下“哲学”、“科学”、“政治”、“法律”、“伦理”的合理发展,是在肯定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价值规律运行的“自由发展”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由于“理性”与“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其不可动摇的现实基础,所以除了已经科学地预见到资本主义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马克思主义之外,自叔本华、尼采以来,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福特、德里达等思想家对于“理性”与“自由”所作的最激烈的批判都不能真正撼动它,“都不过是在资本主义的历史视野内对‘理性’与‘自由’所作的各种哲学幻想”,由于无法真正推倒“理性”和“自由”,所以“西方现代美学实际上都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下被异化了的人的存在出发,并把审美与艺术活动看做通向那个克服了异化、但仅仅存在于哲学幻想中的人的自由的道路”。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应当针对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发展中出现的基本问题,提出自己研究的重点。<br>    我们认为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br>    一是针对西方现代性所固有的唯理主义、工具理性和“二元对立”的绝对论、独断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二是坚持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方法论,切实纠正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偏颇。三是坚持以“文学意义上的人”为主导观念,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理论体系,反对以政治学意义上的人、伦理学意义上的人、哲学意义上的人、科学意义上的人以及其他学科意义上的人来代替文学意义上的人。<br>    (一)关于“历史合力论”<br>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所反复论证、阐述的一个深刻而光辉的思想,它本身不但是唯理史观的有机内容之一,而且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整合的哲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正是由于“历史合力论”这种理论特点,使得“合力论”具有了巨大的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不但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而且还有着更为广泛的运用指导范围。<br>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br>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理论<br>杜书瀛<br>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人·价值·美——论审美现象的价值本性<br>包忠文  韩雪临<br>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现代性<br>朱立元<br>略谈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及其美学意义<br>阿里夫·德里克<br>关于后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许娇娜译  柏敬泽校)<br>张玉能<br>话语生产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br>约克·齐默<br>艺术作品中现实主义的本体论问题(许娇娜译  柏敬泽校)<br>全惠敏<br>论全球化作为“文化”<br>周欣展<br>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一个矛盾及其文化根源<br>德鲁·米尔恩<br>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陈春莉译  强东红校)<br>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br>周来祥  韩贻杰<br>和谐美学的探索与建设——著名美学家周来祥教授访谈录<br>刘康<br>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的不同选择——关于《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br>李庆本<br>间性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理论创新<br>王杰<br>明媚的暴力——程贤章长篇小说《仙人洞》的人类学意义<br>向丽<br>审美人类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br>对话与沟通: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多维形态<br>程正民<br>从对立到对话——20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的轨迹<br>陈天庆<br>美是造化自身的闪耀——马克思、海德格尔及后主体主义的理解<br>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br>陆扬<br>空间何以生产<br>刘丽荣  黄凤祝<br>论辩证美学与艺术的敏感性——马尔库塞的艺术理念<br>付德根<br>《新左派评论》与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br>昂智慧<br>文学性·美学·意识形态——论保尔·德曼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问题<br>E。P。汤普森<br>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张亮译)<br>傅其林<br>论布达佩斯学派对卢卡奇总体性美学范式的批判<br>李健<br>审美话语及其有效性——哈贝马斯对审美功能的理论反思<br>大卫·哈维<br>纪念碑和神话:圣心主教堂的建造(蒋桂琴译)——作为历史空间的圣心主教堂<br>吴勇立  冯潇<br>阿多诺“论说文主义”的思想来源与风格特征<br>附录<br>李永新<br>“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br>约稿启事<br>《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格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