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是近年来中国经历过最为严重的“巨灾”。这次巨灾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也直接检验了中国社会应对巨灾的能力,为应对巨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总结和分析这些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应对巨灾的能力,也能够为人类应对巨灾知识的积累作出贡献。
汶川地震影响区域广,大量灾区属于乡村。乡村地区的抗震救灾在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中占很大比重。作者曾深入汶川地震灾区的十几个县、上百个乡镇进行调研,发现乡镇基层干部的“领导力”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在汶川地震一个月后,组织了对四川主要灾区绵阳市9个县(区、市)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的深入访谈,并最终完成了238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访谈。基于这些资料,《巨灾下的乡村领导力》对乡村地区应对巨灾的领导力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巨灾与一般性突发事件在规模、破坏性、持续性以及次生、衍生灾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巨灾情境下,原有应对一般性突发事件的许多基本假设都不存在了。这是巨灾挑战性的根本来源,并且由于乡村人口空心化和乡镇制度架构的约束,巨灾挑战对于乡村尤为突出。这种情况下,汶川地震的经验表明乡村地区的软性应急能力比物质方面的应急能力在应对巨灾时能够发挥更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乡村基层领导力就是这些软性应急能力的最突出代表。
访谈资料反映出许多灾区乡镇干部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动员和利用了乡村中已有的本土资源和知识,弥补和超越了物质方面应急能力的不足和局限,克服了各种不利的条件和因素,有力地应对了巨灾的冲击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巨灾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研究发现,乡村基层应对巨灾领导力可归结为四个维度。
(1)感知力。
乡村领导者在巨灾发生后各类信息混乱不清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意识到所面临的局面,包括巨灾的危害性、威胁性以及乡镇应对灾害的基础条件等的能力。
(2)动员力。
乡村领导者在巨灾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和破坏的情况下,基于乡村本地动员应对巨灾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知识的能力。
(3)执行力。
乡村领导者在巨灾严重冲击社会秩序、造成社会组织程度陷入低点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应对工作,执行处置计划或方案的能力。
(4)决策力。
乡村领导者在巨灾发生后不断出现的非常规决策情景中有效决策的能力。
以上四个维度都极大地体现在领导者个人的能力方面,并且四个维度间存在互相支持、紧密联系的互动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应对巨灾领导力结构。
对于乡村地区而言,从客观约束条件和实际效果看,采用加强建设物质方面应急能力的策略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效果和效率上都不可行,而采用以加强乡村领导力为核心的建设软性应急能力的策略,具有更好的效果,在经济上也更为可行和有效率。把乡村领导力建设作为应对乡村巨灾威胁的应急准备措施,是更为有效和理性的选择。
应对巨灾乡村领导力建设的任务可以分解为两个环节。一是选拔环节,尽量选拔那些更具有应对巨灾领导力或者更具应对巨灾领导力潜质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工作。二是培养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在任乡镇领导应对巨灾的领导力。
应对巨灾乡村领导力的探讨,更揭示出巨灾与中国目前应急管理制度间的不协调。以“一案三制”为中心的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无法充分有效地解决应对巨灾的问题,而以领导力为代表的社会抗逆力建设才是更为有效和基础性的迎接巨灾挑战的战略举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