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业:文化与遗产保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606891
  • 作      者:
    王思明,李明著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农业:文化与遗产保护》从不同视野分别探索了当前农业遗产研究的理论、现状以及典型个案等多个方面,代表了目前国际国内关于农业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最高水准。它的正式出版,正值现在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不断升温,各地项目申报热潮迭起之际,必将以其专业性、前瞻性和丰富的理论素养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政府、学界、社会共同关注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事业,促进此项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使中国的传统农业文化代有延续,弘扬光大。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国内稻作梯田旅游区中,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是较为成功的一个。据史料记载,龙脊梯田开垦于元代,历代壮族、瑶族先民为适应山水地形条件而逐渐修建而成,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龙脊稻作梯田以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高山一梯田一民俗文化的人地合一特征的完美体系,使之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迅速发展,目前处于稳定的增长期。
    贵州从江“稻鱼鸭共生系统”、云南元阳哈尼稻作梯田、新疆坎儿井、四川都江堰等农业文化遗产地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发掘农业文化遗产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拓展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并提高其品质。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涵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等。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①
    如果说农业观光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利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那么,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应包括乡村文化资源。
    乡村文化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
    张岩等人将纷繁复杂的乡村文化由衷及里区分为4个层次。一是乡村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乡村田园生态文化、民居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工艺和土特产品的物质艺术文化等多方面。乡村物质文化资源是人们享受体验乡村生活,欣赏乡村景观的重要载体;二是乡村行为文化,主要指各地区的农事文化、各民族民俗表演活动、乡村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不同地区乡村居民行为习惯等。乡村行为文化受到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反映出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三是乡村制度文化,指乡村地区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及礼仪规范、村规民约等制度规范以及组织体制和运作方式。如民族婚俗仪式等传统礼仪文化,乡村的节日文化和乡村的权力制度文化等;四是乡村精神文化,属于抽象的文化层,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之果。通常表现为乡村居民的性格、道德观、价值观、生存哲学等内容。4个层次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乡村文化具有地方性、独特性、民族性等特征,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和依托②。
    李左人认为挖掘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农业观光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自然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二是人文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人文资源的文化内涵更需要花大力气挖掘,包括民族文化的开发创新、民俗风情资源的开发利用、食文化的开发利用、旅游商品品牌文化的开发利用等③。
    张艳等将乡村旅游产品的要素按自然景观环境、乡村景观风貌、居住、饮食、农业生产、农艺、文化民俗、乡村制作、乡村土特产、乡村文体活动10大类型列出47种,认为以此为基础设计成的乡村旅游产品都具有突出的文化特性④。
    陈志斌从总体上将农业文化资源分为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两大类,认为古代传统农业文化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重要文化资源,浓郁的乡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民俗风情依托型乡村旅游的灵魂,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⑤。
    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是促进观光休闲农业(或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展开
目录
综论
中国史前时代历史分期及其农业特征
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论纲
积石成山继往开来-1920年以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的农业文化遗产整理与保护
第一部分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
观光休闲农业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当代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价值的分析
朝鲜时代农业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态势分析
乡村景观保护散论
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讲
创意农业:开发“农业文化遗产”的新型模式
农业高校与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第二部分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案例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中传统与发展的矛盾调适--以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为例
船神信仰下的民间渔船制造使用习俗
浅谈生态博物馆模式下社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于广西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思考
传统养鸭治蝗技术的再思考
关于农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基于增城丝苗米的实证研究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的稻作文化内涵及其传承
农业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村落--以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太湖地区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技术--以“农牧结合”“稻田养鱼”为例

第三部分 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历代“耕织图”保护之探析
中国古代农业禳灾文化体系--构成、批判与利用
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
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徽州地区的风水林研究
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
传统农业特产的价值、作用与开发初探
试述西藏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
清末民初通海地区棉花生产发展中的创新元素
民国时期万国鼎地政研究述略

第四部分 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解读
稻桑、鱼蟹经营的比较利益与江村土地流动
从苗族古歌看苗族温和文化的底蕴--值得深入认识的一种农业文化遗产
江苏乡土植物与文化传承
阴山岩画中原始农牧文化的解读与考证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
傩文化视域中的江苏农业民俗探悉
传统文化中的粟符号考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