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经外科内镜简介
图1.1 HOPKINS专利设计的柱状晶体镜
图1.2 经STORZ高清摄像HDⅡ系统下获取的图片
图1.3 利用内镜的角度及可移动性,将充分暴露颅底的不同部位病变
图1.4 配合使用支撑臂,可将内镜固定在任何所需要的位置
图1.5 冲洗系统可迅速清洁内镜末端黏附的血液组织等,保证图像质量
图1.6 摄像系统等设备放置在手术床旁的移动推车上
图1.7 高品质设计的手术器械,可以提高术者手术精准性及易操控性
第二章 鼻腔的解剖
第一节 鼻腔概述
图2.1 骨性鼻腔内侧壁
图2.2 骨性鼻腔外侧壁
图2.3 鼻腔外侧壁黏膜结构与骨性结构相比较
图2.4 骨性鼻前孔
图2.5 骨性后鼻孔
第二节 中鼻道与后鼻孔
图2.6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右侧骨性鼻腔内主要解剖标志
图2.7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鼻腔解剖,与骨性结构相对比
图2.8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右侧鼻腔解剖
第三节 蝶腭孔与蝶腭动脉
图2.9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腭孔位置及形态
图2.10 蝶腭动脉的神经内镜(0°,直径4mm)解剖
图2.11 蝶腭动脉的鼻后动脉分支
第三章 蝶窦的解剖
第一节 蝶骨
图3.1 蝶骨前面观
图3.2 蝶骨上面观
图3.3 蝶骨下面、侧面观
第二节 蝶窦开口和蝶筛隐窝
图3.4 蝶窦开口位置示意图及不同形态蝶窦开口
图3.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窦开口和蝶筛隐窝
图3.6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寻找蝶窦开口
第三节 蝶窦
图3.7 蝶窦分型示意图
图3.8 甲介型蝶窦
图3.9 鞍前型蝶窦
图3.10 鞍型蝶窦
图3.11 鞍枕型蝶窦
图3.12 冠状切面见蝶窦内不同类型的纵隔
图3.13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扩大蝶窦开口并进入蝶窦腔
图3.1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窦后壁结构
图3.1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窦后壁骨质与组织对比
图3.16 神经内镜(30°,直径4mm)观察蝶窦外侧壁结构
第四章 经鼻鞍区及海绵窦解剖
第一节 垂体及周围结构
图4.1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逐层解剖并显示垂体
图4.2 垂体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
第二节 静脉结构
图4-3 鞍区的静脉结构
图4.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鞍区静脉结构的解剖
第三节 海绵窦
图4.5 神经内镜(30°,直径4mm)下海绵窦解剖
图4.6 神经内镜(30°,直径4mm)下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走行分段
图4.7 海绵窦内结构
图4.8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位置关系
图4.9 神经内镜(30°,直径4mm)下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的解剖
第五章 前颅底的解剖
图5.1 前颅底及筛骨
图5.2 前后筛孔
图5.3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骨性筛顸
图5.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筛前后动脉周围的解剖关系
图5.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打开筛顶后解剖
第六章 经鼻颅颈交界区解剖
第一节 斜坡区域骨性解剖
图6.1 枕骨外面观
图6.2 斜坡区域放大骨性解剖
图6.3 颅底内面观
图6.4 颅底内面放大观
图6.5 颅底内面颈静脉孔区放大观
第二节 经鼻斜坡区的神经内镜解剖
图6.6 斜坡区域的脑神经
图6.7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显露过程
图6.8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打开硬膜显露基底动脉全景
图6.9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基底动脉顶端区域解剖
图6.10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走行
图6.11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显示展神经走行
图6.12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小脑前下动脉与面听神经关系
图6.13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观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小脑后下动脉及脊髓前动脉
第三节 寰枢椎的骨陛解剖
图6.14 寰椎上面观
图6.15 寰椎正面观
图6.16 枢椎上面观
图6.17 枢椎横突及横突孔
图6.18 寰枢椎前面观
图6.19 寰枢椎上面观
图6.20 寰枢椎后面观
图6.21 寰枢椎侧面观
图6.22 磨除寰椎前弓后观察寰枢关节的韧带关系
第四节 经鼻枕大孔区神经内镜解剖
图6.23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寰枢椎腹侧解剖
图6.2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齿状突切除
图6.2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枕大孔区解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