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与疾病:病有轻重、虚实之别,一般轻病用量要轻,重病用量要重。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必伤正气;病重药轻,药效不足,不免延误病情,失去转机。虚证多属慢性病,治疗需要调理,一般不必重剂,介属虚证欲脱者,或重病邪实者,则施药剂量倍增,方可化险为夷。所以药量要根据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味大量到底,实不可取。
剂量与配伍:方剂分大、小、缓、急、奇、偶、复,称之为七方,组成按“君、臣、佐、使”进行,也就是说,药物组合有主有次,有辅有使。不管七方或“君臣佐使”组成原则,都表明药物量有轻重之别,在七方中,大、急等方药味剂量要重,小、缓等方药味剂量要轻。可见,组成处方的药味剂量既不是都大,也不是都小,而是分孰大孰小有机结合。如不同方名的厚朴三物汤和小承气汤,二者药物组成完全相同,但前者重用厚朴旨在利气,后者重用大黄意在攻下,说明处方中每味药剂量的改变,都可以改变处方的治疗方向,所以要遵循剂量与配伍间的关系。
总之,用药剂量有一定的原则。要遵照三因制宜的原则,用药要巧,用量要准,力求恰到好处,切不可恣意增大药量,造成药材浪费和事与愿违的结果。(《燕山医话》——房定亚)4.处方遣药要学会用轻量中医治病的巧处在分量上。用量的大小要因人因病而定,以适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为宜。运用轻量方剂治病适用范围有如下几点:
其一是上焦病。吴鞠通曾指出:“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因此,治疗上焦疾患,不仅要多采用花叶一类质轻的药物,而且用量也要轻,煎法不宜久煎,否则药过病所,疗效反差。余曾用苏叶黄连汤治疗妇女胎前恶阻,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症属温热蕴于肺胃,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乃用黄连3~4分(0.9 ~1.2 g)以清湿热,苏叶2~3分(0.6 ~0.9 g)以边肺胃,投之多愈。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所以用轻量者,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此方药只二味,分清及钱,不但治上焦宜小剂量,而轻药竟可以治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