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浮游藻类植物定义
1.2 浮游藻类研究的意义
1.2.1 浮游藻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2 浮游藻类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生态学意义
1.4 浮游藻类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藻类评价水体营养水平的常用方法
1.5.1 指示生物法
1.5.2 藻类生物指数
1.5.3 多样性指数
1.5.4 生物量和生物密度
1.6 汾河太原段水环境现状
1.7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和水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区域及样点设置
第二章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研究及评价方法
2.1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2.1.1 COD的测定
2.1.2 总硬度的测定
2.1.3 总磷的测定
2.1.4 氨氮的测定
2.1.5 重金属的测定
2.2 理化指标评价方法
2.3 浮游藻类研究方法
2.3.1 浮游藻类采集时间
2.3.2 浮游藻类采集方法
2.3.3 浮游藻类鉴定方法
2.4 浮游藻类评价方法
2.4.1 浮游藻类生物量评价
2.4.2 浮游藻类优势种评价
2.4.3 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
第三章 汾河太原段理化因子测定
3.1 汾河太原段部分理化指标在各采样点的变化
3.2 汾河太原段部分理化指标季节变化
3.3 汾河太原段理化指标评价结果
第四章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植物分类
4.1 蓝藻门Cyanophyta
4.1.1 蓝藻纲Cyanophyceae
4.2 红藻门Rhodophyta
4.2.1 红藻纲Florideophyceae
4.3 金藻门Chrysophyta
4.3.1 金藻纲ChIysophyceae
4.4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4.4.1 中心纲Centriceae
4.4.2 羽纹纲Pennatae
4.5 隐藻门Cryptophyta
4.5.1 隐藻纲Cryptophyceae
4.6 甲藻门Dinophyta
4.6.1 甲藻纲Dinophyceae
4.7 裸藻门Euglenophyta
4.7.1 裸藻纲Euglenophyceae
4.8 绿藻门Chlorophyta
4.8.1 绿藻纲Chlorophyceae
4.8.2 双星藻纲Zygnematophyceae
第五章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研究及评价
5.1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
5.1.1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种类组成
5.2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种类组成时空变化
5.2.1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种类组成在各样点的变化
5.2.2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种类组成季节变化
5.2.3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数量分布时空变化
5.2.4 浮游藻类种类组成多样性
5.3 汾河太原段水质评价结果
5.3.1 生物量评价结果
5.3.2 优势种评价结果
5.3.3 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
第六章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与理化因子相关性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生物量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6.2.2 汾河太原段各样点理化指标主成分(PCA)分析
6.3 汾河太原段水质变化情况分析
6.4 汾河太原段管理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拉丁名称对照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