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47224
  • 作      者:
    (澳)George W. Burns原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隐喻治疗是国外心理治疗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有效方法,当前国内此类专业书籍很少,非常有必要将国外的作品在国内广大应用心理学人员中推介,并将故事心理干预技术推广于公众的生活实践。乔治·彭斯的这本《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反映了当前国外运用故事进行隐喻治疗的成果,是一部具有较深理论与很强实用价值的作品,非常适合于从事心理治疗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员、学生和教师等,也适合从事助人工作者如教育学、管理学、医学、家庭和语言学人员等。本书由刘新民、何洋翻译。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澳大利亚)波恩斯 译者:刘新民、何洋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汇集了世界上隐喻治疗领域中杰出的一批明星实践者,带着你深入了解他们在隐喻治疗中的所思所想和操作过程。他们展示了当今隐喻心理治疗实践的全貌,通过深思熟虑的、幽默的,富有同情心的案例示范,使你逐步理解纷繁的难懂之处,并可以将它们复制到你自己的治疗中。
       《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可供以下人士使用:以儿童、成人及家庭为对象的家庭治疗师、催眠治疗师、认知行为治疗师、叙事治疗师、心理动力治疗师、焦点解决治疗师和儿童治疗帅。实际上,对于所有希望能够有效地传达治疗性信息的治疗师们,此书都是一本必备且实用的临床工具书。
展开
精彩书评
      乔治·彭斯的这本著作让曾经精彩纷呈的隐喻不再那么神秘。书中令人难忘的19个案例章节详细地描述了故事干预时,如何创作故事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内部机密”。因此,不管您是初学者还是熟练的临床专家,都会感到非常有价值。但您能够根据这些风格各异的天才故事专家的指导创造出自己的隐喻治疗故事。千万别错过哦!
       ——麦琪·菲利普斯
       
       如果你想有所启发、放松身心、释疑解惑的话,您就该读一读《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这本书。乔治·彭斯是一位故事大师,他在本书里汇集了一群富有创造力、理论视角各异的临床治疗师,展示了隐喻治疗如何被用于解决诸多问题及来访者,使我们深刻理解治疗过程中隐喻的神奇作用。
       ——理查德·G·怀特赛德
展开
精彩书摘
    当我和来访者在我的诊所里坐下来的时候,我会问自己几个问题,以此来选取治疗方案,这样有助于把问题说得更明白。这些问题包括:来访者期望的治疗目标是什么?了解她哪些资料对我会有帮助?她有哪些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哪些干预方式可能最有效?如何才能使她及其资源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本章里,我将在玛丽的治疗中揭示这些问题及其答案,以便你能够了解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如何形成干预方法并取得效果。在本章中,我会把前面已经介绍过的玛丽的故事糅合在一起,把它们放在整体治疗方案中分析,并把我选用治疗策略的思考过程和原则呈现出来(Burns,1998,2005b,2006)。
    听完玛丽那令人吃惊的故事后,我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该从哪儿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对于治疗师而言,如果和来访者一样对他那令人沮丧的故事感到不知所措的话,那将是毫无益处的,尽管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治疗师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治疗师需要倾听来访者的故事,但如果和他得出同样的感受,特别是在来访者感到无助、无力和绝望的情况下,则对治疗无益。第二,如果治疗师坚信来访者的目标切实可行,而且真的对其充满希望,那么来访者就更有可能修正治疗进程来掌控自己的体验,并培养更好的应对技能,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关于希望的描述有很多,有学者把希望描述为实现疗效的关键性因素,或者是决定性因素(Frank,1968,1975;Hubble&Miller,2004;Snyder,1989,1994,2000,2002)。第三,像玛丽这样的案例,由于问题复杂,因此将预期治疗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再将其分解细化,然后将其进一步分解细化,这对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一旦一个或若干具体治疗目标明确下来,随后实现目标的进程也就更容易确定,同时也更容易把它们告知来访者。
    玛丽有怎样的预期目标?
    听完玛丽的讲述后,我问她:“从这次治疗中获得哪些东西会对你有所帮助呢?”我提出这个明晰而又不使人尴尬的结果导向性问题(outcome-oriented question)是基于以下两个假设:①在她的叙述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而无须我进一步询问和探究;②她努力寻求治疗,主动来到诊所,袒露心声,这些表明她希望改变她的生活,希望过得更好。因此,我提出这一问题是为了明确初次治疗中她希望生活得到怎样的改善。如果玛丽的回答是“我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到如此沮丧?”那么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便是与她一起探讨:更重要的目标是理解她的问题呢,还是提升她实现预期改变所必需的技能和策略呢?
    她回答道,“我不想这样健忘、易怒或孤僻。”她用的是她不想怎样,而不是她想怎样,这说明治疗师听到消极或逃避的回答方式并不足为奇,或许特别是在抑郁症领域。逃避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应对方式(Yapko,2001;Seligman,2002),而且倾向于逃避型目标(avoidance goals)_(如尽量回避“你不想怎样”)而不是趋向性目标(approach goals)(如追求“你想怎样”)也同样与抑郁症症状有着相似的关联(Emmons,1991,2003;Street,1999,2000,2001,2002)。因此,如果治疗师将逃避型目标纳人治疗内容的话,就可能会不经意间强化了抑郁性认知与行为,因为无论是治疗方向还是生活方向,都没能给来访者提供有效的策略。
    如果治疗师接纳了这样一个消极的目标,会使来访者感到吃惊害怕。如果来访者的确不再感到易怒且沉默寡言,那该如何呢?如果来访者失去了仅有的或最主要的应对技能,即使这些技能并不是最有效的,又该如何呢?那么,她又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呢?反之,如果治疗师制定了一个完全能够实现的积极的目标和疗效,那么,就等于给予来访者以健康方式生活的希望与技能。
    因此,如果像玛丽那样,来访者表达出的是消极的或逃避型目标,那么治疗师提出温和的问题,引导他调整为趋向性目标,将会更合适有效。比如:“如果你不想感到如此易怒,那么你想有何种感觉呢?”或“如果你不想这样沉默寡言,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状况呢?”
    玛丽回答说,她想感到更加放松且更加外向。与泛化思维(global thinking)一样,包容性思维(inclusive thinking)也是抑郁性认知的特征,我非常感兴趣于帮助她把笼统的治疗目标更加具体化。就眼前这位来访者而言,“更加放松”具体的意思是什么呢?何时她是放松的,或者何时她认为自己是放松的?她怎样做到放松呢?还有,“更加外向”的意思又是什么?它的意思是玛丽想培养更好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时候保持放松,参加合适的兴趣小组,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她忧虑的事情上转移开,更经常去串门,又或者是更多地和朋友煲电话粥吗?因此,我们这里的基本原则就是目标越具体,实现的可能就越大。
    玛丽的回答是,“我在从事园艺活动时感到最放松、最快乐”。促使来访者说出具体的答案是揭示可能的具体干预方式的开始。但是,我仍然希望她能说得更加具体。
    于是,我问她,“在你从事园艺活动时,到底是什么让你感到放松、快乐呢?”
    “照料我的玫瑰花,”她答道。
    我继续问道,“到底是玫瑰花的哪一点让你觉得如此愉悦、放松呢?”玛丽描述了在玫瑰花丛中她的视觉和嗅觉的感知体验,但是我依然想知道得更多。我接着又问,“你看到什么会让你如此开心呢?”“究竟什么样的芳香让你感到快乐、舒心呢?”这些具体的问题,第一,可以让玛丽有机会去探索自己具体而愉陕的体验;第二,为我提供了可能的干预机会。如果想了解,如何对成人实施结果导向性评估(Outcome-Oriented Assessment)的详细报告,可参阅彭斯(2001,pp.233—237);儿童和青少年的情况可参阅彭斯(2005a,pp.256-258)。
    了解玛丽的哪些情况会有帮助?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玛丽的经历提醒我对于一个人来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看待以及如何处理那些事情。尽管生活好像对玛丽很不公平,让她经受了太多挑战,但是她没有服用抗抑郁药物,没有在精神病医院治疗,也没有自杀行为。事实上,她一直忍受住了所有这些挑战,直到最近出现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她才寻求帮助。很显然,有些事情甚至许多事情她都做得很好,这使她成功地应对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情况。
    玛丽热心助人,她深切地关心着女儿的幸福,她愿意在医院做志愿服务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当家人和朋友遇到困难时她会随时出现。当她关注于帮助他人时,就不再那么注意自己的忧虑和担心了。
    在评估过程中,我了解到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下(如照料玫瑰花),玛丽会觉得更易获得放松并有愉悦的体验。放松和愉悦是可能的,而且如果它们在这种情况下是可能的,那么在其他情况下也具有可能性。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把这称之为“拓延-构建模式”(broaden-and-build model),她的讨论是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的,即如果人们有好的途径获取某些明显而积极的情绪反应,那么他们会做得更好(Fredrickson,2000,2005)。这种模式也许可以帮助玛丽构建那些她已经能够感受到的积极体验,帮助她把积极体验的范围拓延(扩展)地更大,并进一步强化这些体验。
    在接下来的几次治疗中,我有了新的发现——玛丽的幽默感着实让我吃惊,甚至可以说这是她的特质。你要是读过她写给我的一些信件,就会明白我所言非虚。幽默是她过去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策略,也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运用。
    ……
展开
目录
跟着师傅走:开篇故事
第1章 隐喻与心理治疗:澄清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第一部分 改善心境
第2章 治疗圆满了:一例重症抑郁症患者的结果导向性体验式隐喻治疗
第3章 空虚的悲伤:探索和改变来访者生成型隐喻
第4章 这只小猪待在家里:趣味隐喻治疗儿童分离焦虑
第5章 攀登焦虑之山:在接纳与承诺疗法中创作隐喻故事

第二部分 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
第6章 关于卡罗尔的案例:运用隐喻和催眠增强决策能力
第7章 想要躺在地板上的女人: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一则嵌入式隐喻故事
第8章 艰苦跋涉走向幸福——不需要夏尔巴人作向导:利用来访者的资源处理虐待关系
第9章 两条蛇就这样打起来了:编故事书疗法帮助小来访者对付离婚怪兽

第三部分 改变行为模式
第10章 遭遇枪击:叙事疗法中的反馈和隐喻
第11章 门儿开了,鸟儿才能飞翔:在儿童治疗中融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隐喻故事
第12章 每个人的人生皆为故事:生活方式全面改变中的导引隐喻
第13章 恐惧性失语:结果导向性和多重嵌入式隐喻故事在心因性发声障碍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 增强健康与提升幸福感
第14章 吓不倒人的幽灵和不觉得痛的帕斯塔:把孩子们自己的故事作为治疗性隐喻故事
第15章 善待你的问题:一例自残年轻女性的隐喻治疗
第16章 宝宝睡觉觉,睡个好觉觉,不怕鲨鱼咬:隐喻中的问题——“你缺少了什么?”
第17章 一曲悲伤的隐喻绝唱:儿童临终关怀中的故事治疗

第五部分 培养生活技能
第18章 静下心来,抚平创伤:在创伤治疗中运用来访者文化中的故事
第19章 哥特、小精灵、龙和认知行为疗法:凭借一则循证隐喻故事走进来访者的世界
第20章 那压根儿就不是个问题:一例埃里克森团体治疗捣乱者的隐喻治疗
开动自己的脑筋:结束故事
文献资料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