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一天就是睡觉、吃奶、睡觉、吃奶……从呱呱落地到1个月左右宝宝的工作,就是睡觉和吃奶。每隔2个小时或3个小时,宝宝就会哭着要吃奶。吃完之后,又会呼呼大睡。基本上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于是睡眠时间就变得很长,有的婴儿能睡将近半天。
当然,每个孩子不一样,应该睡多长时间,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宝宝吃得好,且健康有精神,那么就没有担心的必要。
宝宝的体重可能会比出生时轻刚出生的婴儿还不太会吃奶,而且吃的量比较少。在出生后一周内,体重有可能会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每个婴儿都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出生10天以后,体重就会恢复并开始增加。
另外,婴儿的体重并非每天都会增长。如果宝宝精神不错,又能好好地吃奶,一周测量一次体重就足够了。
黄疸持续2~3周不必太担心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被破坏,血液里产生的胆红素增加所致。肝脏中有一种酶本来是可以分解胆红素的,但是宝宝的这种酶的活力还比较低。
另外,新生儿的胎便中也有胆红素。开始吃奶以后,在肠蠕动的作用下,胆红素随着胎便一起被排出体外。若肠蠕动缓慢,胎便排泄迟缓,胎便中的胆红素就会被肠道再次吸收,导致黄疸加重。这样的“生理性黄疸”在2到3周之内就会消失。
宝宝的反射反应是生命力的原点在新生儿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说,在发出很大的声响或给宝宝突然变换姿势的时候,宝宝会反射性地张开双手,好像要抓住什么似的,这被称为“莫罗反射”。这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逃避危险,而紧紧抓住母亲的一种人类进化的遗存现象。
为了吮吸奶水而去寻找母亲的乳房,这种天生具备的反射被称为“觅食反射”(寻乳反射)和“吮吸反射”。触碰一下宝宝嘴的周围,宝宝就会转向受刺激的那一侧(这是觅食反射)。碰碰宝宝的嘴唇,宝宝就会做出吮吸的动作(这是吮吸反射)。嘴里有了奶水,宝宝就会咕咚地咽下去,即吞咽反射也是一连串反射中的一种。
在新生儿身上看到的这些反射现象,表明婴儿的中枢神经正在渐渐地从脊髓向大脑方向发育。特别是有一些“原始反射”,因为会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慢慢地消失,所以可以作为宝宝成长发育的路标。
这个时期吃奶的次数和大便的次数都很多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太会吃奶,而且每次吃的量也比较少,所以经常会由于肚子饥饿而哭闹。
另外,大小便特别多也是这个时期宝宝的特征。每吃一次奶屎尿就随之而来,这样就必须随时更换尿布。出生后一星期之内,宝宝的大便是绿色的胎便,渐渐地颜色和形状都会发生变化。只要宝宝精神好,又能吃,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为宝宝准备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这个时期的宝宝,身体的调节机能还不成熟,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如果室温过高,热量散不出去,有时会让婴儿体温升高,因此要多加注意。
对于宝宝来说,舒适的环境温度应为25~26度,湿度为50%~60%。但是,即使是同样的温度和湿度,夏天和冬天的感觉是不同的。最好把室外室内的温差控制在5度以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