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孕产妇常见病防治
第一章 孕前常见病防治
选择理想的受孕时间
谁都渴望自己有个健康、聪明的宝宝,要想宝宝健康,准父母首先必须健康,这就需要准父母从宝宝生命的最源头起即开始关注健康。
理想的妊娠要从准父母双方尤其是孕妇一方身体、精神、生活环境都处在最佳时期开始为佳,这就需要准父母留意受孕的时间,最好不要在身体过于疲劳或有病、精神不佳、生活环境有污染、不安定、基本物质条件不足等情况下怀孕。目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通常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宝宝,完全有条件也有可能选择一个理想的受孕时间,有准备地怀孕,使自己和宝宝都能有个健康的开端。
有准备的怀孕除了选择身体、精神和生活环境的最佳时期外,准父母还应该了解一些相关的健康受孕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利妊娠的因素,使宝宝和孕妇的健康得到保障。要做到这一点,准父母可以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也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亲友或医生,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孕前保健,即在计划要宝宝前先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咨询,听取医生的相关指导。准父母一定不要轻视这一点,因为进行孕前保健咨询、了解相关孕前保健知识,可以帮助准父母避免不少孕期问题,比如:有些不利妊娠的疾病可以在孕前尽早发现、先行治疗,可避免对胎儿和孕妇产生危害;有某些疾病的女性暂时不宜怀孕;有某些疾病的女性怀孕后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预防等。现代生活污染源很多,不利妊娠因素很多,如果了解了哪些方面应该引起注意,那么再考虑怀孕就比较安全了。
小于18岁、大于35岁生育有何不好
孕妇小于18岁,由于发育尚不成熟,容易发生难产、产伤或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在这一年龄段孕妇中往往较高,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也都比大于20岁、小于25岁组为高,比大于25岁、小于30岁组则高得更多。一般孕妇年龄越低,所生宝宝的身体越不健康,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亦越多。由于孕妇年轻,抚育宝宝的能力也较差,因此新生儿、婴儿患病率及死亡率也偏高。
初产年龄低的产妇多次怀孕的可能性也较高,多产或多次人流造成的盆底损伤可以造成日后子宫脱垂,以致宫颈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孕妇若大于等于35岁,由于年龄较大,肌肉关节韧带弹性较年轻时为差,因此在分娩时骨盆容易出现狭窄的情况,即俗话所说的“不易开骨缝”,尤其是第一胎,因为没有历次分娩形成的关节松弛,所以很容易发生难产。在医学上,对35岁以上怀第一胎的产妇,往往确定为“高龄初产”,以给予这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并做好一旦发生难产可以及时处理、进行手术助产或剖宫产等的准备。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35岁以上孕妇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其中的染色体发生不分离的现象也会逐渐增多。准父母年龄偏高(尤其是孕妇)生育极易出现三体型(一种能使胎儿畸形或死亡的染色体疾病)胎儿,虽然其中的一部分三体型胎儿流产率较高,但21三体型胎儿中约20%左右可以存活到足月分娩。而年龄越大,生育21三体型胎儿的概率也越高,从35岁以上随年龄增加较快,所以目前医院将大于35岁的生育女性定为“危险因素较高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35岁以下生育就不会出现三体型胎儿,只是概率较低而已。21三体型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征”,是优生中的一个较常见但又可以预防的问题。孕妇及家属要根据该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的危害来考虑处理方法。由于孕妇有发生难产的可能,所以应选择可施行剖宫手术及相应的麻醉、输血等条件的医院就医。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最好能做孕中期羊水穿刺,检查胎儿是否染色体异常。对此危险的预防与干预办法是做好婚育计划,尽量在最佳年龄生育宝宝。
怀孕前需要什么样的身心条件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婚育年龄,一般以22~35岁为佳,因为此时人已发育完全,身体正是最壮实之时,对胎儿会最有利。18岁以下怀孕,由于女性发育尚未完全,容易流产,孕妇身体也容易受到影响。而35岁以后人开始衰老,精子、卵子质量也会有所衰退,对胎儿的健康会不利。
其次,应该考虑身体的健康状况,夫妻可以做全面健康检查,看看有没有不利胎儿的健康问题,是否有某些疾病,是否接触过铅、汞、苯、农药、电磁辐射等有毒有害物质等,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没有预先进行防治,妊娠后则有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此外,还要考虑心理状况是否适合怀孕,例如近期家中若有不幸、亲人亡故或其他不良事件,会使夫妻双方尤其女方的精神遭受较大打击,心理方面有较大波动,这都会给胎儿带来不利影响,最好待精神状态好转后再考虑怀孕。因为精神因素与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不佳会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对妊娠有着直接的不良影响。
总之,孕前需要夫妻双方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状况,工作、生活环境要和谐、稳定,这样才能为孕育健康、聪明的宝宝打好基础。如果孕妇有某些不利妊娠的因素,那么对自身及胎儿的健康都会产生威胁,也会给自己及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怀孕前具备了良好的身心条件,这些情况则是可以避免的。
孕前健康状况与胎儿有关吗
孕妇健康,才能孕育健康的胎儿。每位未来的妈妈在准备怀孕前,特别要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丈夫也要改变不良习惯,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怀孕如同孕妇用自己的身体为胎儿提供一片成长的“沃土”,依靠这片“沃土”,胎儿幼小的嫩芽——胎芽才能健康发育。
胎芽的健康与否不仅依靠孕妇,而且与准爸爸的身体状况也直接相关。男性的身体状况、嗜好与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精子的质量,例如男性的年龄大、体弱多病,精子的质量就差;丈夫在妻子怀孕前抽烟或酗酒,不仅影响受孕精子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样,孕妇的身体状况对受精卵的着床与胎芽的健康成长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怀孕前患有贫血或营养不良,怀孕后就会直接阻碍胎儿在孕妇体内的健康生长与发育。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宝宝出生时体重过低、贫血、营养不良、脑发育不全等,大多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贫血、结核病、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膀胱炎、肾盂肾炎、性病等疾病不仅直接影响孕妇的健康,而且影响怀孕后胎儿的成长与发育,希望准备怀孕的夫妻一定要加以重视,在疾病治愈后再开始怀孕计划。
一般来说,凡是给孕妇或胎儿带来不良影响的疾病在未治愈前都不能怀孕,否则在患病期间怀孕,会使病情加重,并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因怀孕、分娩造成生命危险。
对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病、肝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结核病、骨质软化症、恶性肿瘤、严重贫血、精神病以及身体比较虚弱的女性,均必须坚持避孕,等到疾病治愈后,身体恢复了健康,再考虑怀孕。
另外,第一胎怀了葡萄胎,经刮宫治愈后,也要坚持避孕2年。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人也不宜生育,以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孕前应做哪些防疫接种
怀孕期间感染疾病是每个孕妇最害怕的事情之一。要做到怀孕期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是最根本的办法。但对一些疾病,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则是孕前注射疫苗。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为孕前女性设计的免疫计划。专家建议,计划怀孕的女性最好于孕前注射风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因为这两种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畸形、死亡或感染等后果。但这两项疫苗在注射之前都应先化验一下,确认被注射人未感染风疹和乙肝病毒才能注射,如果体内已有感染,则不能注射疫苗。另外,有些疾病在哺乳期可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注射一些疫苗对母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医学专家建议女性在怀孕前可注射以下疫苗进行预防:
1.风疹疫苗
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风疹病毒会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耳聋等。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会导致先兆流产、流产、胎死宫内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避免妊娠初期感染风疹病毒,女性可在怀孕前注射风疹疫苗。如果妊娠初期感染风疹病毒,建议人工流产以结束妊娠。风疹疫苗注射后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人体内才会产生抗体,所以应在怀孕前至少3个月时注射。疫苗终身免疫,注射有效率在98%左右。
2.乙肝疫苗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如果既往没有注射过疫苗或乙肝五项化验检查体内没有感染过,孕妇可考虑在计划怀孕前9个月以前注射,注射按照0、1、6程序,第1针后1个月时注射第2针,6个月时注射第3针以预防孕期感染乙肝病毒而传染给胎儿。免疫率可达95%以上,有效期在7年以上。一般在注射后第5~6年时可加强注射一次,可以有效地延长免疫时间。如果孕妇是病毒携带者,则要在宝宝出生以后,马上给宝宝注射疫苗,注射也采用0、1、6程序。
3.甲肝疫苗
甲肝病毒通过水源、饮食传播,妊娠期身体抵抗力减弱,极易感染。专家建议高危人群(经常出差或经常在外面吃饭的人)应该在孕前至少3个月注射甲肝疫苗,其免疫时效可达20~30年。
4.水痘疫苗
国外的免疫计划规定从13岁以下的儿童、未怀孕的育龄女性以及从事教师和医疗保健行业的人都应注射水痘疫苗。孕早期感染水痘可导致胎儿先天性水痘或新生儿水痘,孕晚期感染水痘可能导致孕妇患严重肺炎甚至致命。女性应在受孕前至少3个月注射水痘疫苗,其免疫时间长达10年以上。
5.狂犬疫苗
孕早期应当尽量避免注射狂犬疫苗。只有在被动物严重咬伤,而且征求妇产科医生的意见后,才能考虑注射。注射药品应选择进口的维尔博狂犬疫苗。在咬伤后立即注射第1针,而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注射一针。
6.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孕前注射的意义不大,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自行选择。
7.气管炎疫苗、肺炎疫苗
患有慢性气管炎及抵抗力较弱的计划怀孕女性,可以注射气管炎疫苗、肺炎疫苗,但都应至少在受孕前3个月注射。
已纳入免疫计划的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简称“乙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简称“流脑疫苗”)应该在成年前已经注射完毕。
孕前要治疗的疾病
夫妻双方如果患病,那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的性质和症状决定能否妊娠,有一些疾病应在怀孕前治愈。
1.贫血或高血压
贫血尤其是严重贫血,对孕妇和胎儿都非常不利,治愈后才可以妊娠。高血压患者是重症妊娠中毒症的高危人群。女性平时血压如在130/90毫米汞柱或以上就是患有高血压病。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血压情况,并时常有剧烈头痛、肩膀酸痛、失眠、眩晕和浮肿等症状,应去医院检查,要经医生检查是否患有高血压并检查血压高的原因,排除由于肾脏病或内分泌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经过医生治疗,没有明显血管病变的早期高血压病病人,一般可以怀孕。
2.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这类患者如怀孕,会造成心肺负担加重、心力衰竭、血运障碍、胎盘血管异常,发生流产、早产等,严重时可危及孕妇的生命。女性在妊娠期间随着子宫增大、膈肌升高、心脏移位,机械性地增加了心脏负担。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屏气用力、腹压加大及产后子宫迅速收缩,大量血液进入血循环,均使心脏增加负担,这些情况在健康女性身上不成问题,但对患有心脏病的产妇则非同小可,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但也并非患有心脏病的女性都不能妊娠,要根据所患心脏病的性质、心脏被损害的程度、心功能状况及能否进行心脏手术等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考虑通过治疗后再决定。
3.肾脏病、糖尿病
此类患者妊娠,必定引起妊娠中毒症,巨大儿、畸形儿的比率也会增加。而且糖尿病患者妊娠后临床过程复杂,处理不当会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一些已有明显肾脏病变或严重的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因其妊娠后畸胎率可高达20%,而且妊娠又会加重肾脏病变和血管病变,对孕妇及胎儿均不利,因此不宜妊娠。血压不高,心、肾功能和眼底均正常,或病变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应请教医生,根据疾病的程度和症状,考虑能否妊娠。
4.肝脏疾病
肝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它除了参加体内所有物质的代谢过程,还有分泌胆汁、排泄、解毒及合成某些凝血因子等功能。患病后这些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如再怀孕,由于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肝脏负担急剧增加,将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患有肝病的女性,妊娠后病情恶化迅速的应当终止妊娠,病情不严重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妊娠。
5.肾盂肾炎
此类患者需治疗后才能妊娠。因为在怀孕后,体内血循环量比妊娠前约增加1/3以上。由于血循环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血流量也相应增加,所以怀孕后肾脏负担加重,对孕妇及胎儿均不利。另外,膀胱炎可以发展成肾盂肾炎,膀胱炎患者也要求在治疗后才能妊娠。
6.子宫肌瘤
此类患者不容易受孕,最好及时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的女性中约有20%~30%患有子宫肌瘤。肌瘤可以单个,也可以多个,其大小相差悬殊。肌瘤生长的部位可在子宫肌层内、子宫表面或子宫腔内。小的肌瘤一般对妊娠和分娩都没有影响,如果肌瘤较大或数目多,可使子宫体和子宫腔变形,或因输卵管受压而妨碍受孕,影响胚胎发育,引起流产、早产或不孕。因此,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怀孕后要遵照医嘱,定期检查。
孕前有哪些药物禁忌
准备怀孕的女性在怀孕前也会生病,得了病以后,应根据情况合理用药。但药物对治病有利,对怀孕却极为不利。因此严防滥用药物,对准备怀孕的女性及孕妇来讲特别重要。所以,应以预防为主,尽量防止生病。
如因生病而必须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最小的药物,便可避免不良后果。如果要使用一些平补中药或是平常想用一点儿食补食疗的方法,有些中药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如太子参、北沙参、百合、山药、白术、白芍、麦门冬、莲子、莲藕粉等,这些中药对孕妇肠胃功能有帮助,可以促进饮食正常。
一些化学毒物、药物或有害物质,可能导致精子、卵子的变异,会引起胎儿的畸形。因此,为了能够孕育健康的胎儿,夫妻双方在开始计划怀孕前的6个月甚至1年,就应停止接触任何有害或有毒物质,如油漆、农药、放射线等;避免长期用药,如抗结核药物;慎重服用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如喹喏酮类药;激素之类的药物也应谨慎使用,不管是雄激素还是雌激素,都会使胎儿男性化或女性化,有些激素可能导致男胎女化或者女胎长大后易得阴道癌;抗癫痫的药也应当尽量减少使用,还有一些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很容易使胎儿受到影响。
患过肝炎的女性能怀孕吗
我国是肝炎病的高发地区,许多人都有肝炎病史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有许多预备做母亲的女性对此心存疑虑。
科学地讲,只要是已经康复的肝炎病患者,不管患的是甲肝还是乙肝,都可以怀孕,新生儿也不会有被传染肝炎的可能。但是,如果肝炎未愈,则不宜怀孕。
甲肝(急性肝炎)自不必说。乙肝患者如果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其怀孕后传播给下一代的概率也较大,新生儿约半数可能HBsAg也为阳性。如果患过乙肝,但HBsAg已经是阴性的,概率就小。
一般来说,应等乙肝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或上述指标转阴后才可妊娠。
另外,由于妊娠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所以患过乙肝的女性怀孕后要多休息,不要过于劳累,还要适当增加营养,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可服用少量保肝药物。如果需要了解宝宝的情况,脐带血化验HBsAg就可以。
还需提醒一点的是,如果孕妇本身肝脏功能还需要恢复,建议不要以母乳喂养婴儿,可避免病毒通过母乳传染给婴儿。
患有肾炎的女性能怀孕吗
患有肾炎的女性要根据肾炎的病情以及肾功能状况,来决定怀孕的可行性。
慢性肾炎又叫“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怀孕后肾脏负担加重,上述症状容易出现,患者常常觉得精神萎靡、四肢乏力、头晕和视力障碍等,重者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由于妊娠增加了肾脏负担,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往往加重肾脏损害。如果是肾炎非活动期,仅表现单纯有少量蛋白尿,不伴血压增高者,妊娠可以不加重肾脏损害。
根据肾炎病变的程度不同,对胎儿的发育亦有不同的影响。慢性肾炎伴有血压增高者,往往伴有胎盘功能减退,胎儿血液供应不足,可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围产死亡率高。严重肾炎孕妇,其胎儿死亡率可达50%。
由此可见,患肾炎的女性能否怀孕,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慢性肾炎伴有血压增高的女性不宜怀孕,怀孕后约有75%的患者并发重度妊娠高血综合征,早产及死胎发生率极高。当肾炎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引起先兆子痫和子痫,此时血压上升很高并伴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等。子痫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威胁很大。此时除积极医治外,常常要终止妊娠,以减轻心肾负担。
2. 慢性肾炎如果肾功能未恢复正常者,尿蛋白量增多,达“++”至“+++”,血中尿素氮或肌酐升高,要预防发生肾功能衰竭。这样的患者不宜怀孕。如果是早期妊娠,应实行人工流产。
3. 患慢性肾炎的女性如果肾功能已基本正常,尿蛋白少量(微量或“+”),且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可以怀孕。但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足量维生素,饮食宜淡,不宜过咸。注意增加身体抵抗力,避免各种感染,定期检查肾功能。每次产前检查都要查看浮肿、体重增加情况,测血压,检查尿蛋白等。仅有少量蛋白尿而不伴有血压增高者,孕期加强保健,精心监护,妊娠结局一般是良好的。
4. 如果已经确认是慢性肾炎,一次妊娠后最好做绝育手术。即使第一胎不幸夭折,也不要冒险再次怀孕。临床已经证明,每怀孕一次,都会使肾炎病情加重,而缩短患者的寿命。
生育过异常儿的女性能再怀孕吗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生育异常儿(智力低下或畸形儿)的原因,再决定是否再次生育。生育智力低下或畸形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有:
1. 遗传病
如染色体疾病中的先天性愚型、多基因遗传病中的脑积水、单基因遗传中的各种先天性代谢异常等。这种婴儿的痴呆程度或畸形较为严重,若生育过此异常儿的女性再生一个,仍然是同样患儿的概率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2. 妊娠期孕妇遭受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的损害
这些因素使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而造成的智力异常或畸形,再次妊娠时是可以避免的。
3. 孕产期损害
孕产期的损害也可影响婴儿的智力,如分娩时产伤造成颅内出血、新生儿溶血症的核黄疸症等,这类原因再次分娩时多数也可避免。
因此,生育过异常儿的女性再次妊娠前应先咨询医生,了解再次妊娠生育异常儿的风险,如风险很大又缺乏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或生后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就不要再生了。如果可以再次妊娠,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做产前诊断和定期产前检查,若发现异常应立即终止妊娠,以免再生异常儿。
对孕产期受损所致的异常儿也要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如孕期避免致畸因素的侵袭、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分娩时要有抢救婴儿的准备和措施、生后对婴儿进行严密的观察,有异常的要及时治疗。如孕妇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处理,是有可能生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的。
孕前如何处理传染性疾病和某些慢性病
如果发现夫妻双方尤其女方孕前患有传染性疾病,比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那么在传染期就不宜受孕。具体原因是:肝炎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胎儿也会在分娩过程中直接在产道中接触母血而感染肝炎病毒;孕妇如果患有肺结核,结核菌也可以通过血循环播散,在胎盘上形成结核灶,破坏绒毛后还可以进入胎儿体内感染胎儿。此外,产后在母儿的日常生活接触过程中也会传染小儿。因此,孕前积极治疗传染性疾病极为重要。如果女方肝炎已好转,已无传染性,也要等到肝功能正常后才可考虑妊娠。
近年来性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增多趋势。如孕妇在孕前感染了淋病、梅毒等性病,也会在孕产期感染给胎儿,因此应该治愈后再怀孕。如果孕妇在妊娠后发现感染,应尽早去医院治疗,不要讳疾忌医或私下随意求治,以免带给胎儿更大的危害。
某些患有慢性病的孕妇孕前如果患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心脏、肾脏疾病等,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妊娠,孕产期由内科、产科共同监护和处理。此外,孕妇如果患有一些需要手术进行治疗的良性疾病,例如盆腔良性肿瘤、易急性发作的慢性阑尾炎等,最好能在孕前切除,以免怀孕期间或生产时发生阑尾炎急性发作、穿孔、卵巢囊肿扭转等危险。妊娠时如合并发生这类情况,不论手术或麻醉均较不便也不安全,所以要孕前治疗以防后患。
如果孕妇孕前就有营养不良症或贫血症,应先进行治疗,使身体状况得到改善,然后再考虑怀孕。因为此类疾病容易导致胎儿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出现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等畸形。所以,在营养条件较差的环境或神经管闭合不全性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等)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应在医疗保健人员的指导下,在孕前即开始服用小剂量的叶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预防胎儿出生缺陷以及提高孕妇的血色素、肌体营养状态都有良好作用。一般服至妊娠3个月即可,中期妊娠是否需要,可听从中期妊娠营养医师的咨询指导。
哪些疾病会遗传
造成遗传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是近亲结婚。人体的生殖细胞即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都有23条染色体,上面一共有10万基因,基因上面携带着生命遗传的“密码”。据估计,在10万个基因上,总归会有五六个隐藏的遗传性疾病基因。只要不是近亲婚姻,男女双方的致病基因就难以相遇。而在近亲之中,这种更多的机会使它们“对面相逢”。
血友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疾病,也就是说,这种病与人的性别有关。该病的基因就位于细胞中的X染色体上。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型,于是会发病;而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病变的X染色体被另外一条健康的X染色体所代替,所以并不发病。但是尽管女性个人不发病,但这条有病变的染色体会继续遗传下去,遗传给其子女。在下一代中,男性中有1/2的人会发病,而其女儿中又有1/2的人成为血友病的基因携带者,于是就会继续向下遗传,这就是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例如,有一种遗传性疾病被称为“半乳糖血症”,非近亲配偶的子女发生的机会是1/90000,即9万对夫妻中才可能出现1位病人。然而在表兄妹结婚的人群中,子女发病的危险就有1/4800,为前者的18倍。我国江苏省某地对当地3355对三代近亲婚姻所生下的5227个子女进行调查发现,患有各种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高达880人(约占17%),其中智力低下的人高达98人,远远大于同一地区中非近亲婚姻子女的发病率。
如何预防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广泛而严重的疾病之一,防治遗传性疾病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预防遗传性疾病呢?由于这类疾病早在胚胎期间乃至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就埋下了病根,所以责任自然落在患者的父母身上。每对准备当父母的夫妻,乃至准备择偶成婚的青年男女,在择偶或生育的时候,就要想到如何预防遗传性疾病,这也是实现优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择偶
预防下一代患遗传性疾病,始于这一代的择偶与婚配。如果在择偶时忽视健康条件,例如与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或麻风病人结婚,那么下一代患遗传性疾病的机会将显著增加。患显性遗传病如软骨发育不全、结节性硬化症等严重畸形和智力障碍者,应先做绝育手术,然后再结婚。其次,若本人患有一般性遗传疾病,应避免与患同种遗传性疾病的人恋爱,防止同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相互婚配,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脊柱裂、唇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哮喘、先天性聋哑和高度近视等患者之间切勿相互婚配。因这类患者之间婚配,其子代患与其父母同种遗传性疾病的机会将显著增加。如两个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婚配,其子代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概率将高达47%以上。《婚姻法》规定要避免近亲结婚,也是因为近亲结婚的子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也会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此外,正患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和其他一些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也不应急于恋爱和结婚。研究结果表明,多种严重疾病患者生育的后代,患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亦会增加。
2. 生育
(1)受孕: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首先,要选择好受孕时机,夫妻双方的年龄要适当,女方超过35岁,子代患先天性愚型的机会可增加10倍左右,男方的年龄最好不要超过40岁;其次,要注意受孕时男女双方身体所处的外环境,如当时正与有毒有害物质密切接触(如正接受放射线治疗或正喷洒农药等),或正在服用某种对胚胎可造成损害的药物,都不能马上受孕,欲受孕,要避开有害的外环境一段时间后方可;第三,女方流产后不足半年者,勿立即受孕,若连续发生两次以上自然流产,应进行染色体检查,确定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由医生决定是否再次受孕;第四,上一胎是畸胎的女性,再次生育之前必须经过医生全面检查,查清畸胎的原因,再决定是否妊娠。
(2)孕期保健:外界不良因素如某些病毒、毒物和药物,都可促进胚胎期间遗传性疾病的形成,因此,孕期应特别注意预防风疹等病毒感染,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密切或长期接触,不滥用药物,以保障胎儿安全。
3. 早期发现,治疗遗传性疾病
遗传病并非都是在出生时就能表现出来的,有的在儿童时期,有的在青少年时期,有的甚至成年后才逐渐显出症状和体征,如能在症状出现前就做出诊断,可以控制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半乳糖血症,出生数周至数月可出现拒食、肝肿大、白内障和智力发育迟缓等异常表现,如能及早发现到医院确诊,停止喂养乳制品,代之米汤、肉汤等蛋白质食物,可以防止这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宝宝出生后,父母如发现异常,特别是出现智力发育障碍,应及时就医。
4. 指导和帮助子女预防同种遗传性疾病
有些多基因遗传病,虽植根于胚胎,但却形成于少年乃至青年、壮年,能否最后形成与发生,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类患者要对其子女加强该种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工作。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视疾病的性质和不同的诱发因素而定。比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主动让子女养成生活规律,适当少吃咸食和高脂肪食物,避免长期过度紧张,坚持劳逸结合,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这样就会减少高血压病形成的机会;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应注意坚持锻炼身体、合理进食和防止过早肥胖,可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体应该怎样帮助子女,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如何进行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通常可以让咨询者了解什么是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什么方式遗传,如果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是否会累及子女或咨询者本人,如果近亲婚配,子女中出现遗传性疾病的概率,以及以往曾生育过患儿,现在又怀孕,能否检测出胎儿有无异常,有无措施来防止患儿的出生与发病等问题。
遗传咨询专家会根据咨询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临床的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并运用专业知识做出正确诊断,确认是否是遗传性疾病,再进一步推算出预期可能的发病风险,并向咨询者提出对策或方法,供咨询者决定如何处理。
遗传咨询分婚前咨询、产前咨询和一般遗传咨询。
癌症是否会遗传给胎儿
我国学者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母体的白血病细胞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患白血病。这一科研成果在婴幼儿白血病的研究中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儿童及青少年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居首位,而且急性远较慢性为多。“母体患癌传给胎儿”可能是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但其他类型癌并非也能通过母体传给胎儿,因为只有白血病才具有癌细胞充斥血液中,随母体血流通过胎盘大量进入胎体的特征。从理论上讲,当癌细胞进入血液,也不一定能形成肿瘤,且白血病发病前有骨髓造血功能通过胎盘,1947年就有人开始做动物实验,结果发现用致癌剂处理怀孕动物,在胚胎的器官发育阶段发生致畸现象,而在组织分化阶段有致癌作用,在人体中曾发现,母体接受雌激素治疗可能引起后代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病变。
人类癌瘤中遗传的成分主要是在遗传敏感性疾病中表现出来,如常见多样免疫缺陷等遗传性疾病中,白血病易感性较高,而家族性白血病仅占白血病总例数的7%,因此,对大多数白血病患者来说,与遗传因素并无直接关系。
白血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呢?据报道,病毒可能是白血病发病的主要病原因素,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为病毒所致,因此儿童白血病是否与病毒感染有关,还无定论。对患病的女性能否生育的问题,从医学保健观点出发,应劝阻患癌女性怀孕和生育,一方面考虑到妊娠会引起较复杂的内分泌变化,加重患者机体消耗,可能促进病情发展而有碍患者康复;另一方面,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可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据研究,女性孕期内接受X线照射,可增加婴儿出生后患白血病的危险性,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在绒毛上皮癌患者中,经过彻底治愈后,可生育体格和智力发育正常的健康子女。
孕前应进行口腔检查
如果计划怀孕,女性一定要先对口腔进行检查,以保证口腔健康。口腔的健康是确保安全度过孕期的前提之一。一般说来,孕前应该进行下列项目的口腔检查:
1.牙龈炎和牙周炎
怀孕后,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尤其是黄体酮水平会明显上升,甚至会上升很高。而雌性激素的上升会使牙龈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如果口腔卫生欠佳,容易诱发牙龈炎,这种牙龈炎被称为“妊娠性牙龈炎”。研究证实,怀孕前患牙龈炎的女性怀孕后患妊娠性牙龈炎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孕前没有患牙龈炎的女性;而在孕前就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怀孕后炎症会更加严重,牙龈会出现增生、肿胀,出血显著,个别牙龈还会增生至肿瘤状,称为“妊娠性龈瘤”,极易出血,严重时还会妨碍进食。有些患者由于牙周袋中细菌毒性增加,对牙周骨组织的破坏也加重,往往引起多颗牙齿的松动脱落。另外,患牙周炎的孕妇生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所以,怀孕前应该进行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检查和系统治疗。
2. 蛀牙
由于孕妇生理机能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对口腔护理的疏忽,常常会加重蛀牙病情的发展。如果蛀牙病情持续严重,可能会引发牙髓炎或根尖炎等更为严重的口腔疾病。一旦出现急性牙髓炎或根尖炎,不仅会给孕妇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治疗时服药不慎还会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有调查证明,若怀孕时母亲患有蛀牙,出生的婴儿患蛀牙的可能性也远远大于怀孕时没有蛀牙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原因之一就是母亲口腔中导致蛀牙的细菌是婴儿蛀牙的最初传播者,所以女性怀孕以前要治愈蛀牙。
3.阻生智齿
阻生智齿是指口腔中的最后一颗磨牙由于受颌骨和其他牙齿的阻碍,不能完全萌出,造成部分牙体被牙龈所覆盖,以下颌第三磨牙最为常见。阻生智齿的牙体与牙龈之间存在较深的间隙,容易积留食物残渣,导致细菌滋生、繁殖而直接引起各种急、慢性炎症,即通常所说的“智齿冠周炎”。由于智齿多在18岁以后萌出,且智齿冠周炎最容易发生在20~35岁,而这个年龄段恰好是育龄女性选择怀孕的时间,所以女性应该在孕前将口腔中的阻生智齿拔除。
4.口腔卫生
孕期口腔常见病大多与口腔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需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的方法,了解孕期如果患口腔疾病应如何正确面对并进行有效的治疗等。有怀孕计划的女性应当到医院口腔科做口腔卫生及口腔疾病方面的检查,接受口腔科医生的健康指导,做好口腔疾病的预防。
……
上篇 孕产妇常见病防治
第一章 孕前常见病防治
选择理想的受孕时间
小于18岁、大于35岁生育有何不好
怀孕前需要什么样的身心条件
孕前健康状况与胎儿有关吗
孕前应做哪些防疫接种
孕前要治疗的疾病
孕前有哪些药物禁忌
患过肝炎的女性能怀孕吗
患有肾炎的女性能怀孕吗
生育过异常儿的女性能再怀孕吗
孕前如何处理传染性疾病和某些慢性病
哪些疾病会遗传
如何预防遗传性疾病
如何进行遗传咨询
癌症是否会遗传给胎儿
孕前应进行口腔检查
孕前接触铅的害处及预防
孕前接触汞的害处及预防
孕前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害处及预防
孕前接触甲醛的害处及预防
孕前接触农药的害处及预防
孕前接触电磁辐射的害处及预防
残疾人如何进行孕前保健
受孕的过程中如何防病保健
如何使用怀孕试纸
为什么受孕后要接受孕期系统保健管理及教育
第二章 孕早期常见病防治
孕早期母体有哪些变化
医生是如何确定早孕的
孕早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孕妇如何接受防疫接种
孕早期卫生保健关键——防致畸
何时开始早期保健最好
孕早期保健有哪些内容
不能忽视口腔保健
高龄孕妇在孕早期是否要就诊
高龄孕妇在孕早期要做哪些化验
什么是唐氏筛查
高龄孕妇为什么要做糖尿病筛查
第一次产前检查有哪些内容
孕妇在产检时的疑问和困惑
多胎妊娠的检查手段及对策
超声检查的重要性
孕期不要接受X线检查和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及治疗
孕期尽量避免CT检查
血型检查有没有必要
孕早期营养与胎儿发育要点
孕早期为什么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妊娠反应是怎么回事
针对妊娠反应的对策
尿频是怎么回事
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
唾液过多是怎么回事
晕眩和昏倒是怎么回事
孕期突然发生晕厥是不是得了大病
乳房胀痛是怎么回事
孕妇感冒发烧怎么办
高热的危害与防治
如何防治便秘
如何应对孕早期腹痛
怎样缓解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警惕孕期腹泻
如何诊断及处理孕早期阴道出血
警惕宫外孕(异位妊娠)
宫外孕急救措施有哪些
与宫外孕相似的病种有哪些
怎样预防胎儿发育异常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原因及对策
葡萄胎的表现和处理措施
染色体遗传病是怎么回事
单基因遗传病是怎么回事
多基因遗传病是怎么回事
放射线的危害与防治
弓形虫感染的危害与防治
风疹病毒感染的危害与防治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害与防治
水痘感染的危害与防治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害与防治
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防治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危害与防治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不良后果
血糖未超标也可能患糖尿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注意事项
患碘缺乏病孕妇的注意事项
如何防治静脉曲张
先兆流产的表现及对策
如何看待自然流产
有关流产的专业术语
怎样预防流产
人工流产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如何避免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保胎
妊娠期的用药原则
抗生素类药的使用
孕妇可以服用哪些药
孕妇不能服用哪些药
中药是不是绝对安全
保胎药可能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什么时间段最该注意禁药
高龄孕妇在孕早期用药要注意什么
第三章 孕中期常见病防治
孕中期母体有哪些变化
孕中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孕期检查要定期
为什么多项常规检查要反复进行
超声检查在孕中期的特别意义
羊水穿刺是怎么回事
高龄孕妇需做羊水穿刺术吗
什么是50克糖筛
孕中期为什么要注意妊娠糖尿病的筛查
什么是唐氏筛查、18三体综合征以及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筛查
孕妇如何做好自我监护
高危妊娠如何做好自我监护
为什么产前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确定胎儿性别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孕中期孕妇需要哪些营养
孕妇营养不良对胎儿有哪些影响
微量元素缺乏危及优生
孕妇补锌有哪些好处
孕妇补充纤维素有哪些好处
孕妇补钙有哪些好处
大量服用鱼肝油和补钙有利吗
孕妇补铁有哪些好处
怎样防治孕期贫血
妊娠期出现哪些情况应求医
为什么有的孕妇在孕中期会患肝功异常
乙肝孕妇该怎么做
腹痛的可能原因及对策
警惕非妊娠原因的腹痛
孕中期阴道出血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预防干眼病
孕妇为何易患坐骨神经痛
产前检查正常但总腰痛是怎么回事
妊娠期出现瘙痒怎么办
孕妇小便不利、尿频、 尿痛怎么办
孕妇患有哮喘怎么办
孕妇中暑怎么办
怎样预防孕妇患上子痫
孕妇患妊娠中毒症怎么办
怎样防治痔疮
患有心脏病孕妇的注意事项
患有肾脏疾病孕妇的注意事项
患有甲状腺疾病孕妇的注意事项
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孕妇的注意事项
患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的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是否易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孕妇的皮肤变化及应对方法
羊水过多怎么办
羊水过少怎么办
子宫颈机能不全怎么办
正视卵巢肿瘤
妊娠期的睡眠问题
引起孕妇失眠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如何医治滴虫性阴道炎
如何医治霉菌(念珠菌)性阴道炎
如何医治细菌性阴道病
如何医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如何医治尖锐湿疣
孕妇患淋病对胎儿有影响吗
第四章 孕晚期常见病防治
孕晚期母体有哪些变化
孕晚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孕晚期孕妇如何调节饮食以防病
孕晚期产前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孕晚期孕妇如何进行自我监护
孕晚期为什么要用电子监护仪监护胎心
胎位不正时为什么要膝胸卧位
孕晚期孕妇为什么要左侧卧位
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的原因及饮食调节方法
孕晚期部分常见症状处理方法
孕妇“抽风”怎么办
孕晚期孕妇腰背、关节痛为什么会加重
孕晚期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孕晚期耻骨疼痛怎么办
孕晚期腹痛是怎么回事
孕晚期腹痛应考虑的几种情况
如何应对不同的“疼痛”症状
孕晚期血压升高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胎动异常常见于哪几种情况
胎儿不动了是怎么回事
孕晚期阴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澳抗阳性患者孕晚期如何医治
如何饮食以控制妊娠期血糖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孕妇肥胖有哪些危害
早产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早产
孕晚期出现哪些情况要立刻去医院
过期妊娠有什么危害
高龄孕妇是否容易早产
高龄孕妇是否容易出现胎位异常
第五章 分娩期常见病防治
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及正常先兆症状
临产后多长时间分娩
影响正常阴道分娩的因素有哪些
分娩期产妇如何保持体力及调节饮食
阴道分娩对母子健康有什么好处
剖宫产术对母子绝对安全吗
臀位胎儿都要剖宫产吗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一定要剖宫产吗
胎膜早破有什么危险
家庭紧急接生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什么是无痛分娩
产前检查正常,为何临产时还会难产
什么情况需要提前引产
引产的方法有哪些
产程中医生的检查有什么意义
怎样配合医生接生
产钳会伤害胎儿吗
为什么要做会阴切开术
心脏病孕妇能自己分娩吗
第六章 产褥期常见病防治
什么是产褥期
产后为什么要及时排尿
产后出血怎么办
晚期产后出血怎么办
产后尿潴留怎么办
剖宫产后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心脏病产妇为什么要延迟出院
产后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
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怎么办
产后恶露异常怎么办
恶露有恶臭味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月子病”
产褥感染时有哪些表现
怎样预防产褥感染
子宫内膜炎是怎么回事
产褥期应如何调节饮食
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产后泌尿系统感染怎么办
产后泌尿生殖道瘘怎么办
生殖道瘘管需要做手术吗
产后便秘怎么办
产后阴道炎怎么办
产后子宫脱垂怎么办
产后出汗不止怎么办
产后腹痛怎么办
肚子痛与产后腹痛有什么区别
子宫收缩痛要紧吗
什么是子宫复旧不全
会阴撕裂怎么办
预防瘢痕产生的措施有哪些
产后如何防治痔疮
产后腋下长肿块是怎么回事
乳房出现肿块怎么办
怎样防治乳头皲裂
如何区别单纯性淤乳和急性乳腺炎
产后乳腺炎怎么办
怎样判断是否得了乳腺炎
乳房胀痛怎么办
乳房较小、乳头短平怎么办
乳房漏奶怎么办
哺乳时出现乳冲怎么办
产后发热怎么办
产后中暑怎么办
产后肥胖怎么办
产妇刷牙会弄坏牙齿吗
食疗改善产后贫血
产后血晕怎么办
产后水肿怎么办
产后腰腿痛、足跟痛怎么办
产后脱发怎么办
产后为什么会患抑郁症
患了产后抑郁症怎么办
心脏病产妇产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糖尿病产妇产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肺结核产妇产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甲亢产妇产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是席汉氏综合征
乳母慎用和禁用的药品有哪些
乳母患病时可暂停哺乳
乳母患有某种合并症还可以哺喂婴儿吗
乳母最好不吃药
几则月子里常见病的食疗简方
产妇产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素
月子里常用的滋补品有哪些
何时可以恢复性生活
产后体操对保健起什么作用
下篇 0~3岁婴幼儿常见病防治
第一章 早产儿常见病防治
如何给早产儿预防接种
早产儿能否按正常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早产儿会出现哪些呼吸道疾病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原因与表现
如何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
为什么刺激早产儿啼哭可以缓解呼吸困难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出现呼吸窘迫
如何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早产儿湿肺有什么特点
度过了呼吸关的早产儿为什么还会有呼吸问题
早产儿上呼吸道感染为什么不可轻视
早产儿容易患哪些感染性疾病
如何防治早产儿感染
如何增强早产儿的抵抗力
如何判断早产儿呕吐性疾病
早产儿呕吐该如何处理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呛奶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出现胃食道返流
如何处理早产儿胃食道返流
为什么早产儿的黄疸会很重
早产儿黄疸的特点与防治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发生贫血
如何防治早产儿贫血
如何护理硬肿症早产儿
如何认识早产儿惊厥
哪些疾病可引起早产儿惊厥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脑损伤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早产儿脑损伤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患视网膜病
如何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为什么要重视早产儿听力测试
早产儿败血症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早产儿肠道易坏死
如何早期发现早产儿肠道坏死
如何防治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章 新生儿期常见病防治
如何给新生儿预防接种
足月小样儿能否按正常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体检
不要错过新生儿疾病筛查
怎样给新生儿数心率
怎样给新生儿数呼吸
怎样给新生儿测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问题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新生儿惊厥的特点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如何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核黄疸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粟粒疹
什么是“马牙”和“螳螂嘴”
什么是新生儿乳房肿胀
什么是脐疝
什么是“假月经”和“白带”
什么是先锋头和头颅血肿
新生儿四肢屈曲是病吗
新生儿手足抖动是抽风吗
先天性髋关节脱臼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斜颈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黑粪症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溶血病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红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皮肤色斑是怎么回事
警惕新生儿皮肤脓疱病
如何防治小儿脂溢性皮炎
新生儿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低血钙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鹅口疮是怎么回事
如何防治新生儿脐炎
如何防治新生儿黏眼
如何防治新生儿泪囊炎
如何防治先天性眼睑内翻倒睫
如何防治新生儿结膜炎
如何防治新生儿脓漏眼
如何防治新生儿腹泻
如何防治新生儿呕吐
如何防治新生儿肺炎
如何防治新生儿脱水热
如何防治新生儿颅内出血
如何防治新生儿破伤风
如何防治新生儿硬肿症
给新生儿喂药的方法
第三章 婴儿期常见病防治
做好预防接种前的准备
哪些情况下暂时不宜注射防疫针
有些疫苗需要间隔接种
1~12个月计划免疫
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三联疫苗为什么要接种3次
Hib疫苗如何接种
要按时复种疫苗
预防接种后就不得病吗
预防接种期间可以使用抗生素吗
患过某种传染病后还接种相关疫苗吗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否进行预防接种
1岁内宝宝的健康检查要点
怎样给婴儿测体温
肚脐不干怎么办
为什么半岁后的宝宝易患病
如何早期发现宝宝有病
如何防治营养不良
普通感冒的症状及对症处理方法
如何护理感冒患儿
如何预防感冒
如何防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护理方法
如何鉴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何防治百日咳
先天性喉喘鸣是怎么回事
如何应对小儿发热
物理降温的方法
6个多月的小儿惊厥是怎么回事
高热惊厥的家庭处理方法
夏季热的主要症状及护理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和防治
心力衰竭怎么办
口角炎的主要症状及护理要点
颈部、腋下糜烂怎么办
湿疹是怎么回事
如何治疗湿疹
如何护理湿疹患儿
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麻疹是怎么回事
为何接种麻疹疫苗后还得麻疹
尿布疹的主要症状与处理方法
如何防治痱子
玫瑰疹的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
药物性皮疹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婴儿晒伤
如何及早发现脑瘫
得了“气蛋”怎么办
“水蛋”多数不用治
男婴也要经常洗屁股
佝偻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小腿不直就是佝偻病吗
婴儿运动发育异常的信号
孤独症患儿在婴儿期的特殊表现
婴儿肠套叠是怎么回事
婴儿肠绞痛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巨结肠是怎么回事
呕吐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
腹泻的发病原因与主要症状
如何防治腹泻
护理腹泻患儿的要点
便秘的主要症状与护理要点
如何防治便秘
及时发现先天眼疾
倒睫是怎么回事
宝宝斜视要早治疗
正确护理乳牙
正确看待囟门的大小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缺钙
夜里睡眠不实是缺钙吗
出牙晚是缺钙吗
怎样选择钙剂
如何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A、D多了会中毒
维生素D缺乏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理性对待微量元素的补充
补充多种维生素要慎重
婴儿为什么容易缺铁
如何判断婴儿是否缺铁
为什么婴儿4个月后容易出现贫血
加喂蛋黄预防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含铁制剂不要用牛奶冲服
预防肥胖症
体重增长慢是病吗
婴儿睡觉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婴儿为什么总是流口水
婴儿为什么会厌奶
婴儿用药的特点
给婴儿喂药要注意方法
如何掌握小儿用药量
不要滥用止咳糖浆
小中药不宜天天吃
煎煮和服用中药的方法
腹痛不能擅自用药
家庭小药箱
急救的处理原则
如何防治烫伤
窒息的紧急处理方法
怎样进行人工呼吸
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防止婴儿吞入异物
第四章 幼儿期常见病防治
1~3岁计划免疫
注意补种疫苗
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能保健康吗
宝宝为什么反复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方法与护理要点
咳嗽的症状及用药方法
治疗咳嗽的中医按摩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及主要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与护理要点
如何预防支气管哮喘
气喘是怎么回事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白喉是怎么回事
风疹患儿的家庭护理方法
流脑是怎么回事
乙脑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上感时腹痛
宝宝为什么易患肺炎
肺炎的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
如何护理肺炎患儿
病毒性肺炎是怎么回事
细菌性肺炎是怎么回事
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如何防治病毒性肝炎
如何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脸上有白斑是肚子里有虫吗
蛲虫病是怎么回事
钩虫病是怎么回事
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症状与发病原因
如何护理消化道溃疡患儿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与护理要点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如何防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如何护理外耳道炎与外耳道疖肿患儿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及主要症状
如何防治过敏性鼻炎
鼻出血怎么办
鼻疖的主要症状与防治方法
鼻窦炎是怎么回事
喉痛是怎么回事
急性喉炎是怎么回事
如何防治急性喉炎
如何防治急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尿频是怎么回事
泌尿系感染是怎么回事
尿路感染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单纯性蛋白尿
什么是单纯性血尿
什么是肾功能衰竭
如何防治小儿脱肛
小儿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习惯性擦腿动作是怎么回事
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积极治疗龋齿
如何预防牙齿畸形
夜间磨牙是怎么回事
偶尔口吃别紧张
出现口吃怎么办
吐字不清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舌系带过短应尽早手术
什么是地图舌
如何防治口腔溃疡
如何防治口腔炎
如何防治牙龈炎
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与主要症状
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水痘的护理要点与预防措施
唇疱疹的主要症状与护理要点
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与护理要点
如何防治过敏性皮炎
如何防治接触性皮炎
如何防治急性结膜炎
麦粒肿是怎么回事
霰粒肿是怎么回事
幼儿易跌跤要紧吗
幼儿扭伤怎么办
幼儿足底平是平足吗
骨折的主要症状与防治方法
髋脱位与跛行是怎么回事
脱臼是怎么回事
多动症是怎么回事
癫痫是怎么回事
痉挛是怎么回事
先补锌再补钙
缺锌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哪些幼儿容易缺锌
吃维生素越多越好吗
维生素A缺乏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维生素C缺乏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高血铅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如何预防铅中毒
单调食品导致营养失调
宝宝胃口不好是什么原因
食欲不佳并不等于厌食
宝宝为什么会厌食
厌食的应对方法
强迫进食害处多
老想喝水是病吗
宝宝不能多吃冷饮
避免摄入致敏食物
警惕宝宝的危险行为
头部摔伤时应观察哪些情况
骨折时怎么办
高温中暑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小儿磕碰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小儿鞭炮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如何进行紧急止血
伤口处理原则
毒蚊叮咬的紧急处理方法
猫狗咬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蜂虫蜇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蛇咬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小儿误吞异物的紧急处理方法
小儿耳内异物的紧急处理方法
小儿溺水的现场救护方法
小儿触电的紧急应对方法
小儿休克的紧急应对方法
小儿重度脱水的紧急应对方法
小儿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与不良反应
小儿药物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
避免药物中毒的具体方法
打针比吃药好吗
宝宝不肯吃药怎么办
如何选用助消化药
点眼药的方法
涂眼药膏的方法
滴鼻药的注意事项
滴耳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