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孩子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当孩子的某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出任性,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但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呢?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任性的危害性,可以从说理人手,以情感化,巧妙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那些任性的孩子遇到事情时是比较容易激动的,她的情绪也是波动比较大的,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害的。另外,还有一些任性的孩子,她们的一切都从感情出发,习惯于我行我素,她们是很难接受劝告的,通常表现出的是蛮横无礼、胡作非为,甚至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任性是一种不好的品质。一旦养成了习惯,长大以后,这种任性的性格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及工作、生活。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任性行为的不合理性,孩子才会产生自觉改正这种不良性格的愿望。 第二,父母不要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采用耍赖哭闹的方式,逼迫父母答应自己的各种无理要求时,如果父母总是有求必应,一味地迁就孩子,长此下去,孩子会认为哭闹就是制服父母的“杀手锏”。他们认为只要一哭一闹,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的哭闹就会一次比一次厉害,而父母也只能无奈地答应他的所有要求。 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的任性行为,父母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一招是没有用的,说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当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纠缠不休时,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你可以不去理他,使他自觉没趣,即使他哭闹一会儿,也会慢慢地停止。这样就会使孩子明白很多时候哭也是没有用的,下次也就不再闹了。
展开
--(美)珍妮·艾里姆
掌握好责骂与训诉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美)唐·艾里姆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舒天丹
成功的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更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严师”,又是孩子的知己。
--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