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先培养自己思想上的独立意识 要培养孩子独立行事的能力,父母要先培养自己思想上的独立意识。
首先,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必须要有思想上的独立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父母责备孩子的声音:“你这孩子咋这么不听话昵?我养活了你一圈儿,我有错了?我有罪了?你是我的孩子,你凭什么不听我的?” 从表面上看父母的话没有什么不对,父母确实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呢?孩子被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父母希望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是孩子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他们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所以,父母不要企图完全左右孩子,有时尽管你可以左右孩子的行为,但你不能左右孩子的思想。
其次,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必须要有行动上的独立意识,要舍得让孩子动手去尝试。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问过许多父母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关注过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家长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孩子还小,小孩子嘛,就得多为他们操点心,多照顾他们。” 孩子还没有动手,父母就已经把他们的能力否定了,这样一来孩子还会愿意自己动手做事吗?孩子年纪确实小,但是如果不让孩子练习,他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吃饭穿衣呢?父母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 平常经常听到一些老人说,孩子还小,现在还什么都不懂,等长大了就好了。这种“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对儿童教育是不利的。也许过去老人们都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但时代不同了,孩子们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生活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孩子们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弦子们不会经历过去的那种磨难和锻炼,缺少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另一个变化就是缺少了儿童同伴问的教育环境。
首先,我们来看看,孩子是怎么样变成不懂事的孩子的。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对外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但最初的这种理解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低层次的理解。如一个孩子生下来的本能反应就是哭,身体不舒服了哭,饿了哭,想找人的时候也哭…孩子的本能反应引起家长的应答性反应,就是来到孩子身边,解决孩子的问题。随着这种应答性活动的增多,弦子逐渐理解了一个事实,就是哭可能促使成人满足自己的要求。逐渐地,当孩子有了什幺要求,包括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他们就试图用哭采解决问题。
如果成人不加区分地给予满足,哭就成了孩子最锐利的要挟成人的武器,只要不满足就会哭闹,甚至升级为踢打父母。
这样的孩子就变成了不懂事的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对成人的劝告往往是置若罔闻或者嬉皮笑脸,当父母真正发火要揍他的时候才停止其不合理行为。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要让孩子懂事其实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的。
成长需要“调皮”——做优雅绅士还是捣蛋天才 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特点,有的孩子天生乖巧像优雅的绅士;有的孩子生来好动,像个捣蛋鬼。不管他们拥有怎样的个性,都是父母值得骄傲的地方。
乐乐从小就很安静,上幼儿园以后就更加懂事。每次家里来了妈妈的同事,他总是很有礼貌的把叔叔阿姨叫个遍,还会颤颤巍巍地给叔叔阿姨倒水,因为倒水的小事,让每个人都夸乐乐是个好孩子。
有时,欣欣像小大人一样跟在爷爷身后,爷爷养了很多植物,有高大的海芋,漂亮的四季海棠,绿油油的发财树和富贵竹。欣欣经常看着爷爷摆弄,自己也想试一试。一次,爷爷买菜回来,发现海棠花直冒热气,而富贵竹里好多白花花的东西,爷爷一看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欣欣给海棠花倒了热水,给富贵竹吃了米饭。
乐乐很懂事,让父母在同事面前也很有“面子”。懂礼貌的孩子,容易和别人相处,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欣欣虽是个捣蛋鬼,却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孩子特有的天真。至于用开水浇花,是因为老师说小朋友不能喝生水,会生病,所以孩子为了不让植物生病而用了开水。又因为爷爷说富贵竹缺营养了,欣欣才主动把自己的米饭给了富贵竹……虽说孩子淘气点,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去面对事情,并没有什么过错。
不管孩子是优雅的绅士还是捣蛋天才,父母都要给了;孩子鼓励。鼓励优雅绅士的孩子将这种好的习惯保持下去;鼓励淘气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自省的理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