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设计精细,使民歌教学更具趣味性
针对这课是唱歌课的特点,孙老师科学、适度地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视听与声像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教学设计精细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很精致有效。例如: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经典舞台艺术剧《刘三姐》中的片断《心想唱歌就唱歌》,仔细听听,他们的演唱与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他们提的问题来源于什么?是事先设想好的还是即兴创编的?你问我猜的形式就像我们平时做的什么游戏?气氛怎么样?让我们一起随歌曲谜面也来猜一猜,看哪组猜出的谜底多?
所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对“对歌”的了解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透彻地挖掘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的相当富有特点的民族元素,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和表现的过程中,实现了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就犹如层层剥笋,节节创新,深层次地纵向挖掘,将民族音乐文化很好地融入本堂音乐课中,突出了音乐学科的音乐性。
三、强调音乐本体
音乐活动丰富,使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相融。
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孙老师不失时机地巧妙渗透进必要的和适量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课中可以看到,在师生融洽的互动氛围中,针对必学的知识和技能,孙老师不是做单纯的讲解、释疑、解惑,而是学以致用,用来拓宽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例如j在分析歌曲前半段乐曲时,教师运用了观察法,在听听找找的过程中,说说曲谱中哪两句旋律是相似的?是完全相同吗?得出,仅在末尾有所不同,在音乐中我们把这种写作形式称为“变化重复”;又如:在演唱歌曲时,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不同方式的歌曲问答,在实践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刚才我们女声问男声答,一个问大家答……其实都是对唱形式的分类,称为“男女声对唱”、“小组对唱”、“师生对唱”、“一领众和式”的对唱。教学中教师没有以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为线索,而是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抒发情感、感受人文、探索音乐,这说明教师清晰的认识到了基础教育的主体——即学生,接受的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课程要培养的是能够热爱音乐、感知音乐也具有基本音乐常识的大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