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阐释的力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6386
  • 作      者:
    詹丹,黄卫星,郭开平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相对于作家从无到有的创作,学者的研究大都依托一些文本进行阐释。这样的阐释,近似古人的“述而不作”。阐释发生的领域和针对的话题虽各有差异,但汇聚起的整体力量,其对人们思想情感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容小觑,此正是编者取论文集名为《阐释的力量》之用意。
    基于某种立场(事实上不可能没立场),阐释在澄清一些东西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扭曲或者遮蔽一些东西,以至于有学者提出“反对阐释”的呼吁。这固然对人们过于信赖阐释有所警示,但时至今日,阐释,依然是显示学者理性之光最有力的方式之一。文学作品是以其生动的形象感染人,而阐释常常会把人的思想触角,引导到一个由声音和文字构建起的幽深世界,读者从中所能获得的思想愉悦,并不亚于阅读文学作品得来的乐趣。当然,这也不意味阐释的文字已尽善尽美。收入本集的阐释文章定然存有不少缺憾,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原始苗瑶语和原始侗台语的“鸡”声母都是q,那汉语上古的k可能就要重新考虑了。
    有人会说苗瑶语和侗台语的“鸡”可能是早期的汉语借词。即便这样也可以据此质疑汉语上古“鸡”读k。根据语言类型学,k要比q常见得多,有q的语言一般都有k。如果汉语是k,借到苗语、水语中自然还用k来对应,而不会用q对应,除非本音系中没有k,只有q,从类型学观点看,这是不太正常的。
    由此我们想到,如果把和影母互谐的见母字如曾文那样也拟作q,不就可以很好解释见影母互谐的问题了吗?汉字谐声事实似乎可以支持这种假设,我们发现,和影母互谐的见母字确实大都是一二四等字,而且和见母字互谐的影母字也大都是一二四等字。于是我们把见母字和影母字都一分为二,见母一二四等和影母一二四等是q,见母三等是k,影母三等拟作什么,暂时存疑。
    把影母和见母的一二四等都拟成q解决了谐声的问题,但同样带来了其他的疑虑,一是字数问题。根据我们的一个统计,《广韵》中,影母字有近1000个,一二四等加起来是503个;见母字总数是1499个,其中三等字494.个,一二四等加起来是1005个,如果影母和见母的一二四等字都读q,那么读q的字有1508个,而读k的字只有495个,前者是后者的3倍。且见母字中还有一部分是复声母字,这样小舌塞音字和舌根塞音字的比例太悬殊了,几乎完全颠倒了。根据语言类型学,小舌塞音远没有舌根塞音普遍,这种普遍性在字数上也会有一定体现。二是语音演变的问题。为什么上古的q一部分会变为中古的见母k,一部分会变成中古的影母?,分别走了两条演变路线?分化的语音条件是什么?这都是我们现在无法回答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汉语言文字学
从智永赵孟頫千字文看汉字正字的发展
动量词的类型学考察
训诂札记
谈谈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的撰写——以歧义短语的分化方法为例
论早期吴语中的“等”字句
试论“差不多”的概念意义、情态意义及相关问题
论蕴涵关系的两种解释模式——描写和解释对应关系的个案分析
汉语方言与汉藏语言中的“蛙”——兼论上古汉语舌根塞音与小舌塞音的交涉

中国古代文学
雎鸠·荇菜
北周乐制与庾信雅乐歌辞制作的流变
由诗词关系审视唐五代词的演变轨迹
明清文学中的苏州城市形象
汤显祖《紫钗记》中的节日意象
《水浒传》的滥杀无辜和残食人肉
《红楼梦》木活字本流变中的几个问题
古代小说中的医案描写——以《红楼梦》为考察中心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从诗歌体到散文体——论普希金小说创作的发展道路
《四游记》的文本翻译与思想接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中国”与现代性想象——对两岸四地现代诗歌的一种观察
读《创业史》
都市文化学
都市文化研究:一门新兴学科的背景及其特色
大灾难与中西文学图景——在上海/纽约都市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教学与教法论
黎锦熙语文讲读教学改革思想研究
反思中学作文教学之误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教学管理
浅谈文科实验室的机房管理
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