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语言哲学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30552
  • 作      者:
    (美)威廉·G. 莱肯(William G. Lycan)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威廉·G·莱肯(William G.Lycan,l945一),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廉·兰德·凯南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等,并且还对20世纪早期哲学、知觉、道德理论和艺术批评理论感兴趣。先后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出版了如下八本书:《自然语言中的逻辑形式》(1984)、《知道是谁》(与斯蒂文·波尔合著,l986)、《意识》(1987)、《判断和证成》(1988)、《模态和意义》(1994)、《意识和经验》(1996)、“当代语言哲学导论))(2000(1版),2008(2版))、《真正的条件句》(2001),并编有多种专题文集。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整个20世纪,语言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时髦,但仅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些争议问题才开始获得高水平的解答。本书是对语言哲学中的主要争议和理论的一个导引,特别专注于各种语言机制。具体阐述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唐奈兰关于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的区分、塞尔的簇摹状词理论和克里普克等人的因果历史理论,概述了几种意义理论,如观念论、命题论、维特根斯坦的“使用”论、证实论、心理学理论等,探讨了语用学和言语行为、语义的语用学、隐涵关系等,并考察了有关隐喻的四种理论。
展开
精彩书评
    这部优秀的教材满足了语言哲学领域内一部好的导论性教材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标准:它覆盖了范围广泛的论题,所有这些论题构成了活跃的当下研究的基础;它以清晰的方式阐述了这些论题,足以为大学生所理解。<br>    ——迈克·哈尼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br><br>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认为,它将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贯穿全书的那些例证赏心悦目,学生们将会喜欢它们。<br>    ——埃德温·马瑞斯,澳大利亚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br><br>    本书有如下特点:<br>    (1)它内容丰富,简明扼要,非常透彻地介绍了语言哲学中的一些中心论题,对于每一个议题,莱肯概述了所要解决的问题,解释了某些杰出哲学家所提出的有关它们的理论,并提出了对这些理论的可能反驳与回应。莱肯极其顺畅地把每一个议题与下一个议题连接起来,读者由此可以清楚地理解该领域内的不同问题是如何相互关联的。<br>    (2)该书每一章都提供了总览、概要、复习思考题和供深入研读的文献目录。<br>    (3)莱肯使他的书中充满了机智的讽刺和幽默(却有效)的例证,在读本书时,我几次大声地笑起来。这是一本特棒的书。我强烈地向语言哲学领域的初学者推荐这本书。<br>    ——亚马孙图书网读者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威廉·G·莱肯(William G.Lycan,l945一),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廉·兰德·凯南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等,并且还对20世纪早期哲学、知觉、道德理论和艺术批评理论感兴趣。先后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出版了如下八本书:《自然语言中的逻辑形式》(1984)、《知道是谁》(与斯蒂文·波尔合著,l986)、《意识》(1987)、《判断和证成》(1988)、《模态和意义》(1994)、《意识和经验》(1996)、“当代语言哲学导论))(2000(1版),2008(2版))、《真正的条件句》(2001),并编有多种专题文集。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言:意义和所指<br>总览<br>意义和理解<br>指称论<br>概要<br>问题<br>注释<br>深度阅读<br>第一编 所指和指称<br>第2章 限定摹状词<br>总览<br>单称词项<br>罗素的摹状词理论<br>对罗素理论的反驳<br>复指<br>概要<br>问题<br>注释<br>深度阅读<br>第3章 专名:摹状词理论<br>总览<br>罗素的名称断言<br>最初的反驳<br>塞尔的“簇理论”<br>克里普克的批评<br>概要<br>问题<br>注释<br>深度阅读<br>第4章 专名:直接指称和因果历史理论<br>总览<br>可能世界<br>严格性和专名<br>直接指称<br>因果历史理论<br>因果历史理论的问题<br>自然种类名称与“孪生地球”<br>概要<br>问题<br>注释<br>深度阅读<br>第二编 意义理论<br>第5章 传统的意义理论<br>总览<br>观念论<br>命题论<br>概要<br>问题<br>注释<br>深度阅读<br>第6章 “使用”论<br>总览<br>……<br>第7章 心理学理论:格赖斯规划<br>第8章 证实论<br>第9章 成真条件:戴维森纲领<br>第10章 成真条件:可能世界与内涵语义学<br>第三编 语用学和言语行为<br>第11章 语义的语用学<br>第12章 言语行为和语力<br>第13章 隐涵关系<br>第四编 晦暗的方面<br>第14章 隐喻<br>术语表<br>参考书目<br>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