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减负”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校的时间、书包的重量、考试的频率等等只是表面现象,根源还在人才选拔的制度上。原国家总督学柳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劳动人事制度以文凭为本,教育就以考试为本,师生就以应试为本。是谁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为应付高考卖命?表面看是高考,那高考又为了什么?为了文凭,为了借助文凭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和利益分配中获得有利地位。所以只怨高考干扰了素质教育,实在是忽视了高考的实质。”可见,只要劳动人事制度不改革,减负就很难落到实处。
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借鉴意大利政府的“量化”手段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着力培养社会各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调适社会心理。“减负”不等于盲目删减教学内容,也不等于随意减少学习时间。“减负”并不单纯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此外还要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常规检查力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科学依据的“量化标准”及“指标体系”,将硬规定与软着陆结合起来,将“理”与“管”结合起来。比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书包减负开始,随机抽查学生的书包,按照科学依据,规定中小学生书包不得超过学生体重的10%,如果超重,问明原由,是校方的责任就要问责,是家长所为就要“规劝”,是学生“自讨苦吃”就要教育;再如,可以规定每科的辅导资料数量及作业量,精挑细选、精讲精练……加大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检查力度,通过过硬的教育质量“告诉”家长:减负是以不影响教学质量为前提的,减去的只是一些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减去的是不讲方法的死记硬背呆练,减去的是过长的在校时间、过重的作业负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