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儿童剧《渔童》所蕴涵的教育意义很丰富,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①社会活动“我的祖国叫中国”,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周围同伴的情感。②语言活动“湟童”,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参与设计对白、进行表演。③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如设计民族服装,欣赏民间的剪纸、年画,引导幼儿一起制作道具,借鉴年画中的儿童形象设计“渔盆”等。④在晨间的表演角,让幼儿自由结伴,演唱《渔童曲》,跳渔童舞,参与表演练习;在音乐角,投放民间音乐和脸谱、彩带,供幼儿自由创编歌舞表演。⑤开展社会活动“爷爷奶奶我爱你”,引导幼儿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捶捶背、讲故事、表演节目等。
五、游戏小故事他不愿意表演儿童剧《渔童》就要到最后的角色分配阶段了,作为大一班的一分子,萧萧和大伙一起参与到角色竞争上岗的定位表演中。在带孩子们集体练习台词与动作的同时,我开始物色适合出演角色的对象。
谁来演洋人?“萧萧!”大家叫了起来。小—朋友们都愿意选他,我正准备点头赞成大家的意见,意外却发生了。面对大家的一致认可与推举,洋人甲——萧萧,不干了,他坐在小椅子上一个劲地摇头,死活不愿意担任这个重中之重的角色。
为什么无论从声音还是到外形和神态都最出彩的萧萧,坚决抵触出演这个他能惟妙惟肖拿捏的人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回放对白练习中对他的印象,每次参与排练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时常会遗漏精彩的台词,无论是正面角色的渔童和老渔夫,还是反面角色的洋人与县官,萧萧总是能完整清楚地记得每一句,经常还作为小老师带大家一起练习。
这份能当小老师的自信感,让萧萧一直在内心中期盼可以被大家推举出演渔童或是老渔夫,但事与愿违,他却被大家推举出演反面角色。这种与期盼的角色擦肩而过的感受,让他顿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现象。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开始在剧中人物与表演者心理的界定层面上,重点分析剧本。大家公认洋人的表情、动作、诡计多端、说话怪声怪气最难把握,所以“洋人”成了最有难度的表演角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