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文化的强势
教师往往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他们是社会生活恒常价值的体现者,宣扬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理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他们一般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世俗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注重对社会生活的导引;注重对以学生为主体的亚文化的规范和引导。①当代表成人社会的教师评价青少年的学生文化时,通常会认为他们自己的传统行为和态度是正确的,而那些不符合自己这些生活模式的人则是有“问题的”、需要教育的。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在许多教师心中依然存在,教师其实很少能够以公允的态度,来看待青少年学生亚文化群体中所发生的一切。
且不论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学生文化中的先进和不足之处。即便能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文化中的问题,教师在内心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持一种批评责问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文化。而且,有的专业研究者在给学校和教师给出建议的时候,也是持类似的态度。例如,学校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媒介和信息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特质和模式;注意加强理性分析,把青少年团体亚文化中的批判性、独立性、追求流行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②这种以教导者的身份审视青少年亚文化的做法,虽然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但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缺乏针对性,有时甚至只有隔靴搔痒的意味。将不同文化之间对立起来,或将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只能使师生关系恶化,产生后果比较严重的文化冲突。③
2.教师文化的保守
教师在年龄上比学生要大一些,比较多地受到旧有文化价值的熏陶,而且本身就是旧有价值的代言人。因而,在新价值面前,教师的适应与接受程度往往是比不过学生的。当然,教师不可能意识不到社会转型期涌现的多元文化,完全拒绝新的价值。在与新价值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出现坚决抵制新价值、部分接受新价值、基本接受新价值这三种情况。从现实来看,前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高,第三种情况则出现较少。
第一,教师坚持抵制新价值,认识到了自己坚持的文化价值,与学生表现出的一些新价值是相抵触的。但是,教师在内心深处仍然坚决地认同旧有价值,希望凭借自己“知识权威”的身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灌输旧的文化价值。这样,教师一旦觉察到学生坚持不同于传统的新价值,就会主动地去约束学生,如此则容易引发师生文化冲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