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献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61308
  • 作      者:
    张舜徽撰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文献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古代文献的流传、类别等重要问题,对版本、校勘、目录等有关整理文献的基本知识,也给以详细的说明。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纂方志
    在广博的古代文献中,一般的史书,大部分是以时代为中心,依着时代先后叙述史实。或者通贯古今,或者专详一代,都是围绕着当时的政权来服务的。这是历史事件的“纵的叙述方式”。另外还有一种“横的叙述方式”,便是以地区为中心,专详于某一地区的风俗、民情、方言、古迹,以及疆域、人物等等,其中又依时代先后叙述各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便是地方志书,也简称“方志”。虽然过去封建学者们认为方志是史书的旁支,但它却很普遍地保存了不少的社会真实史料,作用极为重大。
    方志的起源很早,远在周末,各国都有记载本国的史书,《孟子》所称:“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其实一也。”这便是最古的方志。相传孔子出游在外,得观“百二十国宝书”,从今天来看,也不过是涉览了许多部方志而已。从秦朝统一天下,开始了大一统的局面以后,版图日广,而分地记载的写作,也逐渐增多。在隋以前,方志但称为“记”,根据《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书籍而论,以三国时吴人顾启期所撰《娄地记》为最早。从此以后,还有《洛阳记》、《吴兴记》、《吴郡记》、《京口记》、《南徐州记》、《会稽记》、《荆州记》等数十种书,这都是后世府州县志一类的作品。至于分门叙述,成为专科性的书籍,更是繁多。例如图绘地形,则有《周地图记》、《冀州图经》、《齐州图经》、《幽州图经》之类;记载风俗,则有《陈留风俗传》、《北荒风俗记》之类;描写山水,则有《衡山记》、《游名山志》之类;叙述建筑,则有《三辅黄图》、《洛阳宫殿簿》之类;谈沿革,有《三辅故事》、《并帖省置诸郡旧事》之类;记寺观,有《洛阳伽蓝记》、《华山精舍记》之类;志冢墓,有《圣贤冢墓记》之类;录物产,有《南州异物志》之类;述土地,有《元康三年地记》之类;综户口,有《元康六年户口簿记》之类(以上均见《隋志》史部地理类)。此外替人物作传记,也有依地区来综括的。《隋志》便著录了《兖州先贤传》、《徐州先贤传》、《交州先贤传》、《益部耆旧传》等十数种,以及《列女传》、《女记》之类(均见史部杂传类)。这些书籍,都替编纂方志,提供了材料,创造了条件。所以到了隋代,便出现了规模浩大的包括全中国的几部结集性方志。《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叙》称:
    隋大业中(公元六〇五年一六一七年),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编纂全国范围的方志图经的开端。后来像唐代李吉甫所修《元和郡县志》,宋代乐史所修《太平寰宇记》,以及元、明、清三朝所修《一统志》,都是沿用这种体例进行编辑的。
    古代私修方志而具备今日志书形式,到目前还存在的,以几部宋代写作为最早。但是它的体例,却远在晋代便已成立了。《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称:
    晋世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其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今亡。
    这却可算是我国地方志的创作。虽其书久已亡佚,但据《隋志》所言,包括的门类,确已很多,已经具备今日地方志书的形式了。晋人写作,现在还存在的,像常璩所写《华阳国志》十二卷,从远古起,到东晋永和三年(公元三四七年)止,首为《巴志》,次《汉中志》,次《蜀志》,次《南中志》,次公孙、刘《二牧志》,次《刘先主志》,次《刘后主志》,次《大同志》(纪汉晋平蜀以后事),次《李特雄期寿势志》,次《先贤士女总赞论》,次《后贤志》,次《三州士女目录》。`
    ……
展开
目录
导读:张舜徽与《中国文献学》前言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
第三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书籍
第四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上)
第五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下)

第二编 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
第一章 著作、编述、抄纂三者的区别
第二章 编述的体例
第三章 写作的模仿
第四章 写作的伪托
第五章 写作的类辑

第三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一——版本
第一章 何谓版本?何时开始讲究版本?
第二章 雕版印书,当溯源于石经
第三章 雕版印书以前的古写本
第四章 刻本书的源流
第五章 宋、金、元、明刻本的不可尽据
第六章 精校本和精刊本的可贵

第四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二——校勘
第一章 校勘的起源和任务
第二章 书籍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章 校书的条件
第四章 校书的依据
第五章 校书的态度
第六章 清人的校书工作

第五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三——目录
第一章 何谓“目录”
第二章 书目的部类
第三章 书目的流别一——官簿
第四章 书目的流别二——史志
第五章 书目的流别三——私录
第六章 书目的流别四——其他

第六编 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
第一章 抄写
第二章 注解
第三章 翻译
第四章 考证
第五章 辨伪
第六章 辑佚

第七编 前人整理文献的丰硕成果
第一章 修通史
第二章 暴万志
第三章 绘地图
第四章 制图表
第五章 编字典
第六章 辑丛书

第八编 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
第一章 刘向、刘歆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第二章 郑玄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 陆德明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第四章 郑樵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第五章 章学诚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第六章 纪昀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第九编 清代考证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
第一章 语言文字方面的整理
第二章 经传方面的整理
第三章 史实方面的整理
第四章 周秦诸子方面的整理

第十编 近代学者整理文献最有贡献的人
第一章 张元济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
第二章 罗振玉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

第十一编 今后整理文献的重要工作
第一章 甄录古代遗文
第二章 改造二十四史
第三章 整理地方志书
第四章 融贯诸子百家

第十二编 整理文献的主要目的和重大任务
第一章 历史读物由纲鉴到教科书的转变
第二章 近代学者拟编“通史”的设想
第三章 我们今天编述《中华人民通史》的必要与可能
第四章 创立新的《中华人民通史》体例
附《中华人民通史》编述提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