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纂方志
在广博的古代文献中,一般的史书,大部分是以时代为中心,依着时代先后叙述史实。或者通贯古今,或者专详一代,都是围绕着当时的政权来服务的。这是历史事件的“纵的叙述方式”。另外还有一种“横的叙述方式”,便是以地区为中心,专详于某一地区的风俗、民情、方言、古迹,以及疆域、人物等等,其中又依时代先后叙述各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便是地方志书,也简称“方志”。虽然过去封建学者们认为方志是史书的旁支,但它却很普遍地保存了不少的社会真实史料,作用极为重大。
方志的起源很早,远在周末,各国都有记载本国的史书,《孟子》所称:“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其实一也。”这便是最古的方志。相传孔子出游在外,得观“百二十国宝书”,从今天来看,也不过是涉览了许多部方志而已。从秦朝统一天下,开始了大一统的局面以后,版图日广,而分地记载的写作,也逐渐增多。在隋以前,方志但称为“记”,根据《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书籍而论,以三国时吴人顾启期所撰《娄地记》为最早。从此以后,还有《洛阳记》、《吴兴记》、《吴郡记》、《京口记》、《南徐州记》、《会稽记》、《荆州记》等数十种书,这都是后世府州县志一类的作品。至于分门叙述,成为专科性的书籍,更是繁多。例如图绘地形,则有《周地图记》、《冀州图经》、《齐州图经》、《幽州图经》之类;记载风俗,则有《陈留风俗传》、《北荒风俗记》之类;描写山水,则有《衡山记》、《游名山志》之类;叙述建筑,则有《三辅黄图》、《洛阳宫殿簿》之类;谈沿革,有《三辅故事》、《并帖省置诸郡旧事》之类;记寺观,有《洛阳伽蓝记》、《华山精舍记》之类;志冢墓,有《圣贤冢墓记》之类;录物产,有《南州异物志》之类;述土地,有《元康三年地记》之类;综户口,有《元康六年户口簿记》之类(以上均见《隋志》史部地理类)。此外替人物作传记,也有依地区来综括的。《隋志》便著录了《兖州先贤传》、《徐州先贤传》、《交州先贤传》、《益部耆旧传》等十数种,以及《列女传》、《女记》之类(均见史部杂传类)。这些书籍,都替编纂方志,提供了材料,创造了条件。所以到了隋代,便出现了规模浩大的包括全中国的几部结集性方志。《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叙》称:
隋大业中(公元六〇五年一六一七年),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编纂全国范围的方志图经的开端。后来像唐代李吉甫所修《元和郡县志》,宋代乐史所修《太平寰宇记》,以及元、明、清三朝所修《一统志》,都是沿用这种体例进行编辑的。
古代私修方志而具备今日志书形式,到目前还存在的,以几部宋代写作为最早。但是它的体例,却远在晋代便已成立了。《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称:
晋世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其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今亡。
这却可算是我国地方志的创作。虽其书久已亡佚,但据《隋志》所言,包括的门类,确已很多,已经具备今日地方志书的形式了。晋人写作,现在还存在的,像常璩所写《华阳国志》十二卷,从远古起,到东晋永和三年(公元三四七年)止,首为《巴志》,次《汉中志》,次《蜀志》,次《南中志》,次公孙、刘《二牧志》,次《刘先主志》,次《刘后主志》,次《大同志》(纪汉晋平蜀以后事),次《李特雄期寿势志》,次《先贤士女总赞论》,次《后贤志》,次《三州士女目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