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界春秋:1926-1937:民国中医变局中的人和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07009
  • 作      者:
    沈伟东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民国中医解密!故纸记录的国医行业往事,杂志呈现的民国医界风云!
    《医界春秋:民国中医变局中的人和事(1926-1937)》共分为《医界春秋》的办刊者;《医界春秋》的办刊目的与期刊定位;《医界春秋》专刊,专号的策划与出版等几部分内容。
展开
内容介绍
    小心翼翼地翻着行将破碎的老杂志,陈无咎、丁仲英、夏应堂、恽铁樵、陆渊雷、曾觉叟、施今墨、秦伯未、承淡安等民国中医生动起来,好像就在身边。在旧杂志里,有时会飘落陈存仁手写的药方、沈仲圭的借条,有时会看到扉页上印着张赞臣的诊所椭圆的蓝印,偶尔还有哪位名医的一两页手写文稿……还有文字间他们的生活细节。这些杂志尘封了半个世纪以上,里面的痕迹却宛如昨天才留下。
    《医界春秋:民国中医变局中的人和事(1926-1937)》共分为《医界春秋》的办刊者;《医界春秋》的办刊目的与期刊定位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医界春秋》之中医学术性与知识普及性的结合,使《医界春秋》的读者群体得以扩大,从中医药从业人员扩充到中医药爱好者和一般社会大众。医疗健康与社会大众读者息息相关,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是中医药期刊办刊目的的重要方面。也只有把普及性和专业性结合起来,《医界春秋》才能既在中医界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形成自己的读者群体,同时也拥有众多的社会读者,形成自己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中医学术性与知识普及性的结合,也说明办刊人既照顾到了中医界高端读者,也照顾到各地各个层次的中医药从业人员不同的阅读要求。这样的内容定位是和《医界春秋》以医界春秋社社员为核心读者群体的读者定位相符合的。医界春秋社的社员是各地关注中医事业、关注中医时事、关注中医学术发展的中医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他们是中医药界的群众基础。 .
    《医界春秋》的编撰者多为中医界知名人士,读者也多为中医界从业者,作者和读者有所交叉,同时也兼顾中医爱好者等社会大众读者。在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方面,该刊注重贴近作者和读者,编者与作者、读者的交流甚多,“本刊撰述者”、“本社事”、“新社员题名录”、“本社致谢”、“周年回顾”、社会各界名流的题词照片、该刊同人照片、社员照片、热心投稿者照片等补白和插页,都起到了团结作者、读者的作用。在栏目的设计和内容方面,该刊及时反映社会时局变化,关注与中医界紧密相关的时事,注意不同观点的文章的呼应对答,各种观点的辩论,能抓住中医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稿件,使该刊在同类期刊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成为维护中医药界权益、引导中医界舆论、反映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药期刊。
    《医界春秋》具有开明的办刊风格,包容各种不同的意见。翻开《医界春秋》,当时中医界人士的面目可以从文章中的言论,从论战对手的描写中反映出来,显得形象生动而个性鲜明。《医界春秋》成了当时中医界交流的“俱乐部”。《医界春秋》刊登的学术论文、时事评论,多有读者的反馈意见。“通讯”栏目则刊发了各地中医家、社会读者的来函,探讨学术,阐发观点。同时,从《医界春秋》刊登的医界春秋社的“新社员题名录”中可以看到,不少地区的中医界人士一起加入医界春秋社,这对增进地区中医界的交流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医界春秋》杂志办刊人办刊之初就强调办刊的公益性质:“本社同人牺牲经济精神从事编辑月刊,以谋中国医学之发展”,“本刊绝非谋利性质,故取价极廉”(第11期封三启事)。《医界春秋》公开办刊账目,刊登了赞助人的名单。办刊经费的筹措,前期主要靠上海中医家的赞助,之后主要靠社员的社费及期刊发行收入达到收支基本平衡。在办刊中,《医界春秋》募集医药图书报刊,开设“本社图书室”向社会大众开放,也体现了其公益性特点。
    账目的公开透明,为中医事业不遗余力地运筹谋划,公益性的期刊定位让《医界春秋》在中医界赢得良好的声誉,得到中医界人士和社会大众读者的支持,也为张赞臣赢得了声望。关注社会生活的中医药时政期刊
    《医界春秋》作为中医行业综合性期刊,关注社会生活,及时反映中医药时政,关注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关注的问题,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与中医药有关的时政消息。
    《医界春秋》刊登了大量与中医界有关的时事报道,如对“废止中医案”和中医界反对“废止中医案”的报道,对“中医条例”事件的报道,对全国医药团体临时代表大会的报道,对争取中医列入学校系统的报道,对中央国医馆的筹备和成立的报道,一对医药界国大代表选举的报道,等等。此外,《医界春秋》还报道了大量国民政府卫生部、教育部及上海市卫生局发布的医政管理的政策,报道了中医界人士对这些政策的反应。如第21期刊登了上海市卫生局长胡鸿基的《上海特别市卫生局办理中西医及助产女士登记经过概括》,第97期刊登的《上海市卫生局修改中医领照章程》,第112期的《中医立法问题立法院重新审定》,第114期的《行政院会议通过中医审查规则》,第116期的《卫生署公布中医审查规则》,等等,引起中医界人士的关注。
    《医界春秋》刊登了当时引起中医界关注的话题,如第11期的“记者”撰写的《励精图治之女子中医专校》,对当时尚少见的女子中医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
展开
目录
一 《医界春秋》的办刊者
1 创刊人
2 主编的社会形象
3 办刊团队

二 《医界春秋》的办刊目的与期刊定位
1 办刊背景和办刊目的
2 期刊定位
3 办刊思路和编辑方针

三 《医界春秋》的期刊形态设计
1 基本形态 
2 封面设计
3 插图
4 版式
5 栏目设计

四 《医界春秋》的作者工作
1 作者群体
2 作者工作

五 《医界春秋》的读者工作
1 读者定位
2 社员制度
3 读者工作

六 《医界春秋》的编辑立场和特色
1 编辑立场
2 编辑特色

七 《医界春秋》的社会关系
1 与官方的关系
2 与中医界的关系

八 《医界春秋》专刊,专号的策划与出版
1 “双十节特刊”
2 “咽喉病症研究特刊”
3 “中医药界奋斗号”
4 “全国医药团体第二次临时代表大会”的重点报道
5 “庆祝中央国医馆成立纪念特刊”
6 “药物学特刊”
7 “虚痨病专号”
8 “麻疹专号”
9 “统一病名讨论专号”
10 “胃病专号”
11 “血证专号”
12 “中医条例专号”

九 《医界春秋》刊载的中医学术研究成果
1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2 中医经典及临床应用研究
3 中医各科研究
4 中医诊断学研究
5 时疫及地方性流行病研究
6 中药研究
7 方剂研究
8 针灸按摩研究
9 医史文献研究
10 国外医学成果和医疗情况

十 《医界春秋》对中医前途的讨论
1 中西医之争
2 中医界的危机意识与对中医前途的探索
3 民国名人对中医的态度

十一 《医界春秋》对中医教育的关注和反思
1 “漏列”中医教育进入学系事件
2 中医学校
3 中医教材与资格考试
4 办刊者对当时中医教育的建议和评论

十二 《医界春秋》反映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医界情况
1 重大医政管理制度
2 中医界抗争运动
3 中医界的抗日爱国运动
4 民国名人的疾病诊治
5 中医药界不良现象
6 中医界笔战
7 医德问题
8 海外中医药情况
9 台湾、香港中医药情况
10 农村医疗问题
11 中医出版情况
12 医界纠纷
13 民国中医家的诗词唱和

十三 《医界春秋》出版资源的深度开发
1 以期刊出版为中心的书报刊出版经营
2 以期刊经营为依托的中医教育科研及生产活动
3 广告经营

十四 《医界春秋》的发行
1 社员制发行体系
2 发行情况
《医界春秋》之外(代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