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53469
  • 作      者:
    欧阳宏生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欧阳宏生,高级记者、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在地方、中央电视媒体从事采编、管理和研究工作,2001年作为特殊人才调入四川大学,次年开始指导博士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的研究与教学,先后主持13项国家重点、一般或省部级课题,己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主编国家重点教材两部,有4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6项成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奖励,现兼任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节目研发委员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多年来被聘请为国家政府奖--中国厂播电视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委及召集人,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等评委,,并担任多所重点大学兼职教授、中央电视台客座研究员、多家卫视台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及《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
    欧阳宏生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广播电视研究,在我国较早地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学科成果应用于传媒研究,拓宽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路子;90年代中后期具体主持国家“九五”重点课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由其担任总撰稿的《中国电视论纲》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理论,对此后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1世纪以来其出版了一系列关于电视批评的著作,开拓了一门新的学科--电视批评学,10多年来,欧阳教授的学术影响力跨业界和学界,他关于电视批评、纪录片、电视文化、电视艺术的研究都富有创新性和前沿性,为我国广播电视理论及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选编的是21世纪以来,也就是我调入四川大学10年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和访谈文章。此10年问,我一共发表了130多篇文章,其中选编了65篇,收编时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内容包括6个部分:电视本体与电视文化的探索,电视批评的开拓与现代建构,电视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电视纪录片的多重阐述,节目个案研究与理论阐释,对话、交流与学术碰撞。10年来,我的学术生涯基本循着这一规律,结合我国电视理论建设状况,大多做的是电视文化的建构工作。编选论文大多是受编辑部约稿而作,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电视主流文化及其身份认同。主流文化是由特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处于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始终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根本任务,一以贯之地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原则。又因为主流文化必须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为己任,所以它必须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进行略具强制性的规范和约定。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主流文化进行支持。它强调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善恶标准,注重自上而下对受众的引导和教育,是实现电视媒体政治属性的关键所在。
    传播主流文化,确立整个电视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不断增强电视行业、从业人员、受众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性。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风险系数加大。加之全球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外各种思潮纷纷涌入,对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造成了广泛影响。充分发挥电视作为大众传媒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影响方式及时有效的诸多优势,促进电视行业、从业人员、受众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是广大电视理论工作者和从业人员不能忽视的重大命题。
    电视大众文化及其身份认同。如果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讨论电视文化,就应将“大众,,这一概念从与社会某一特定群体的凝固性关系中释放出来。如果说大众是对当代社会的不确定的多数人的概称的话,那么大众文化则可被视为当代社会中多数人所喜欢的并在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形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多数人”只能是一种泛指,可以包括任何阶级、阶层、社会角色和各种知识背景的人。如果我们刻意地强调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之间简单的二元对立,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毕竟,多元的另一方面便是相互融合。电视便在这一时代需要中,以不可或缺的文化态势发挥着社会作用--沟通意见、传播文化。所以,如果从文化层面解析电视大众文化,就应该有通俗化和多样化两层含义。也就是说,电视节目首先应当具有合乎大众审美需求的内容与形式,其次是借此把过去为少数人享有的文化变成为众多的人所享有的文化。
    在当代社会,电视对大众文化身份的构建,促进大众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大众文化是直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活性通道。它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很容易直接作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并影响其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大众文化就是塑造社会大众灵魂的文化。首先,以电视文化为主的大众文化推进了文化的世俗化进程;其次,电视大众文化所表现的生活方式和特点,有利于老百姓结合自己的实际解放思想;再次,电视大众文化还以其特定的媒介实践对人的感官需要和消费欲望作出合理的肯定。在文化多元时代,正是以电视为主的大众文化极大地推进了文化的世俗化进程,从而又以其特定的实践形式对人的感官需要作出一种合理的肯定,使“大众”得以从历史性的“无我”状态中解脱出来,自觉而自由地去感受个性的自由与价值。当然,我们在积极引导电视大众文化身份意识的同时,也要防止大众文化堕落变质为庸俗文化。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电视本体与电视文化的探索
论中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特色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电视新闻传播
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电视
论中国电视的先进文化方向
认知与认同:中国电视的文化身份
社会核心价值建构中电视的责任担当
传播先进文化是中国电视的重要责任
电视文化:一种大众的消费文化
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
“美国信念”的电视传播及启示
论电视文化多元化的建构

第二编 电视批评的开拓与现代化建构
中国电视批评的四个阶段
论中国电视批评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批评:影响比较研究
对中国电视批评的批评
坚持中国电视批评的正确方向
建立中国电视批评的新秩序
论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
论电视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论电视文本的结构主义批评
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批评内容研究
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批评的若干思考

第三编 电视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
电视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路径--2002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现实承担与积极深入的研究景观--2003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文化自觉中的电视理论研究--2004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市场化与娱乐化的学理审视--2005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在求实求新中不断探索--2006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产业经营·电视批评·节目受众--2007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开拓视野推动理论研究的多元创新--2009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2010年中国电视研究关键词解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体系的建立
论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多重视角
论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论电视文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批评的史学建构
论电视艺术的学理重构

第四编 电视纪录片的多重阐述
电视传播的优势发挥--2000年中国电视系列片评奖综述
实现纪录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长纪录片评奖综述及思考
纪录片创作如何寻求突破--从2002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长片评奖说起
中国电视专题片遵循自身创作个性--兼评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片获奖作品
社会现实与影像建构--2004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专题片评奖综述
第五编 节目个案研究与理论阐释
第六编 对话、交流与学术碰撞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