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73166
  • 作      者:
    詹骞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詹骞,女,湖北黄冈人。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网络传播。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网络媒体可信度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探索出专属的量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网络媒体的可信度整体状况,进而全面分析影响我国网络媒体可信度的各类微观因素。
    围绕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采取了质化与量化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研究。前期,对两个大学生班级进行了集体访问,同时还对22名白领上班族进行了深度网络访谈,以积累公众对可信度评价的感性认识和初步资料。中期,通过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了300个样本的小型网络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297个,主要用于对网络媒体可信度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期,以城市网民为总体,完成了1000个样本的较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879个,主要用于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网络媒体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网络媒体已成为公众重要的信息源
二、网络媒体的失范行为导致对其信任的质疑
三、网络媒体的良性发展需重视可信度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的之一: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指标和测量工具
二、研究目的之二:网络媒体可信度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对象及意义
一、主要研究概念的说明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探讨
第一节 可信度理论及研究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的媒体可信度研究
二、中国的媒体可信度研究
第二节 可信度研究的新阶段:网络媒体可信度
一、网络媒体可信度的研究内容
二、网络媒体可信度的研究取向
三、对已有研究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指标
一、西方经典的媒体可信度测评指标
二、我国内地的媒体可信度测评指标
三、对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指标的研究
第四节 网络媒体可信度影响因素
一、可信度影响因素
二、对影响因素的测量
三、本研究中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采用质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一、对两个大学生班级的集体“访问”
二、对上班族的网络访谈
三、形成初步的量表题项
第二节 采用量化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一、第一次网络调查
二、第二次网络调查
三、数据分析

第四章 网络媒体可信度量表研究
第一节 构建网络媒体可信度原始量表
第二节 基于297个样本建立网络媒体可信度初级量表
一、依据项目分析和信度分析的第一次筛选
二、依据评分状况及专家分析的第二次筛选
三、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第三次筛选
第三节 基于879个样本确立网络媒体可信度最终量表
第四节 网络媒体可信度量表的特征解读
一、拥有秉持社会关怀的新闻专业素质的网络媒体值得信任
二、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值得信任
三、管理良好的网络媒体值得信任

第五章 网络媒体可信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网络媒体可信度总体状况
一、最信任电视媒体,其次是网络媒体
二、网络媒体中门户网站的可信度评价最高
第二节 网络使用动机与可信度评价
第三节 网络行为与可信度评价
一、触网时期与可信度评价
二、网络接触频度与可信度评价
三、参与活动的数量与可信度评价
四、网络兴趣倾向与可信度评价
第四节 对网络媒体的认知与可信度评价
第五节 网络素养与可信度评价
第六节 网络依赖与可信度评价
第七节 网站特性与可信度评价
第八节 其他影响可信度评价的因素
一、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程度与可信度评价
二、人际信任与可信度评价
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可信度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第一节 研究发现及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讨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附录1 因子分析、交互分析及频数分析表
附录2 方差分析均值多重比较结果表
附录3 中国网络媒体可信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