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误解:论新闻文本间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25160
  • 作      者:
    陈秀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秀云,女,满族,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博士。本科及硕士学习中文,曾从事鲁迅研究,参著《鲁迅作品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鲁迅作品内部比较研究》等多部著作;做过记者和编辑,撰写各类新闻作品五十余篇;进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后,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和舆论学,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主持三个省级研究课题,著有《写给中学生的新闻学》(与导师陈力丹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第三方”之路--大众传媒与地方公共危机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底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新闻误解:论新闻文本间距》从文化研究的立场出发,以建国六十年特别是近年来的新闻误解为观察对象,以文本解释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文本分析、个案分析和面对面访谈等方法对新闻误解现象进行研究。
    本书超越功能主义追寻传播精准的思路,探讨意义在新闻传播流程中的变化,建构了一个解释新闻理解(包括正解和误解)的新闻文本间距理论框架。认为新闻文本间距形成的基础在于新闻文本独立。新闻文本间距就是新闻文本与各传播因素之间的意义间隔。对传播而言,有间距才有传播,新闻文本间距既是传播各要素联系的空间,又是意义变化的场域。新闻传播语境是形成新闻文本间距的条件,语境差异形成不同间距、语境共通促成意义在间距间流动,语境变化则使间距变化。新闻文本间距的功能在于为新闻理解提供解释条件,新闻正解和误解都发生于此。
    本书指出新闻正解促进文化认同,而新闻误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表征,具有文化建构功能,可以产生新文化。
展开
精彩书评
    陈秀云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新闻文本间距》以文水解释理论为依据,超越传播致效的功能主义思路,对日常多见的“新闻误解”现象给予文化研究视角的分析与阐说,丰富和深化了有关受众理性的学术认识,弥补了中国内地新闻传播研究在这一方向土的缺失,具有突破成见、创新方法的开拓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员  宋小卫
    
    论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
    一、建构了新闻文本间距的理论框架,这在该研究领域是一个突破。
    二、借鉴解释学理论研究新闻文本间距,在研究方法上是一种创新。
    三、将新闻误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社会差异,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具有创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郑保卫
    
    论文作者借鉴保罗·利科的“间距”概念,建立了自身的“新闻文本间距”理论,并据此来解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新闻误解现象。在理论建构中,作者独具匠心,抽象思维能力出色,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这在本专业博士论文中是不多见的,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开创精神和理论突破。
    ——北外国语大学教授  展江
    
    论文主要以利科的解释间距理论为工具,通过文化,文本分析以及访谈等具体方珐,建构了具有定新意的新闻文本间距解释框架,为说明新闻解读中的理解现象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新闻传播实践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杨保军
    
    论文选题富有新意,分析角度也比较新颖,理论功底比较扎实,篇章结构合理,逻辑关系顺畅。特别是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与新闻实践展开论述,小做泛泛的凿空之论,而且涉及的领域与问题比较广泛,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风,基本观点可以成立,并有启发性,对学界与业界均有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李彬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该法媒体解读本身就有问题,但是,由于受众缺乏相关的知识,也很少有人能够专门去研究这一法规,只是依据媒体的说法来做出判断,这时,受众对媒介的解读是顺从式的,因为受众可能对法律全文根本就没有读过,即便读过,对其中的很多术语也并不了解,而媒介对法规的通俗化解读正好迎合了受众语境,使新闻文本与受众的间距较小,受众读懂了新闻文本,顺从了传播者的安排,但是却远离了事实。
    同样,关于科学的解读中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些科学报道中常常有对于科学的误读,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传播者缺乏相关科学常识或专业知识,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是一种绝对的距离,除非传播者主动去学习所要报道的科学知识,否则,误读科学的现象很容易发生。①
    在一些新闻中,由于受众对于新闻文本所涉及的内容缺乏相关知识或者实际经验,只能完全相信媒介所言,因此形成顺从式理解。实际上这是新闻文本间距的极端化表现,也就是说,当新闻文本间距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使受众顺从传播者意图去理解。间距过大,就是上面所言受众缺乏相关的知识,那么,只能相信新闻文本所言。这样,就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间距过小,就是受众与新闻文本之间,新闻文本与传播者语境之间,以及新闻文本与事实之间等间距都非常小,背景清楚,传播意图清楚,新闻文本对事实再现得也很清楚,这时,受众也会与传播者的意图达成一致。如关于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的新闻,可以说,受众在接受这样的新闻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因为,对受众和传播者来说,奥运会开幕的事实没有争议余地。这时,新闻文本间距已达到最小的程度,因此,受众理解和传播者的意图之间也不会有大的差异。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相关研究情况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分析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研究方法、范围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范围
(三)研究基本内容
五 研究难点、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难点
(二)创新
(三)不足
六 小结

第二章 新闻文本间距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 关于“解释学”译名
二 解释学的简单发展历程
(一)古典解释学
(二)一般解释学
(三)哲学解释学的出现
三 文本解释理论
(一)伽达默尔的文本解释理论
(二)赫施的文本解释理论
(三)艾柯的文本解释理论
(四)利科的文本解释理论
四 新闻文本间距理论与解释学的关系
(一)误解与新闻文本间距的外在标志
(二)文本与新闻文本间距的生成机制
(三)语境与新闻文本间距存在条件
(四)理解与新闻文本间距的功能
五 小结

第三章 新闻文本间距的外在标志——新闻误解
一 新闻误解的几种情况
(一)背景化解读
(二)放大负面的解读
(三)逆向解读
(四)娱乐化解读
……
第四章 新闻文本间距形成的基础——文本独立
第五章 新闻文本间距存在的条件——语境关系
第六章 新闻文本间距的功能--理解条件
第七章 结语:作为文化的新闻误解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部分访谈节选
附录二 个案调查与分析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