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国际命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3047084
  • 作      者:
    郑永年著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永年,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国际中国研究杂志》(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共同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中国政策丛书”(China Policy Series)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World Scientific)“当代中国研究丛书”(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编。 先后获中国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5)、法学硕士(198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硕士(1992)、博士(1995)。1995 199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历任中国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MacArthur Foundation)(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 rthur Foundation)(2003 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3部。其中,英文著作5部、中文著作8部。英文著作包括《技术赋权 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Ret,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7):《中国的事实联邦主义改革与中央地方关系的动力》(De Facto Federalism in China.Reforms and Dynamics of Central Local Relations)(世界科技书局,2007);《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Globalization and Stat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和《在中国发现中国民族主义现代化、认同及其国际关系》(Discovering Chinese Nationalism in China:Modernization.Identity.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剑桥大学出版社,1999)等。主编学术著作11部,主要包括《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和新世界秩序》(China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和《中国的开放社会》(China's Opening Society)等。先后在《比较政治研究》(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政治科学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和《第三世界季刊》(Third World Quarterly)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内容包括:崛起中的大国外交、朝鲜问题与中国、中日关系的困境、中国和东南亚关系、中美关系与东亚安全、中美关系的战略层面、大中华区域的整合。这七个方面基本上反映了郑教授近年来对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地缘政治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赌场、核武与民主 对于赌场、核武和民主这三类东西的地缘政治意义,大概谁都能说 上一二,但具体到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却是一言难尽。本栏用这三个大 家熟悉的东西来讨论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及其可能对内部发展产生 的深刻影响。如果中国领导层对这三样东西中的任何t样没有有效的策 略,或者采取错误的策略,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酿成不可设想 的后果。
    先说赌场。赌场在中国周边国家蓬勃兴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有关部门统计,前段时间,中国周边出现了160多个赌场。甚至连高 度集权的朝鲜和缅甸都建起了赌场。很自然,这些赌场中有一些就是中 国境内的商人兴建的,其目标也是赚中国人的钱,尤其是中国官员的 钱。任何赌场一开张,中国官员就会蜂拥而人。花国家的钱,这些官员是 毫不手软的。官员赌博风蔓延,导致中国官方赶紧下令禁止。但只要有 利可图,赌场还会得到大发展。新加坡政府最近决定兴建赌场。在赌场 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要禁赌谈何容易。在全球化时代,政府还 能禁止官员和人民出国赌博吗? 核武的情况大家也很熟悉。冷战时期,中国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为 世界上少数几个核武国家之一。但最近几年,中国人突然发现,自己俨 然已经被核武所包围,周边国家一个接一个地成为核武国家。北有俄罗 斯,西有巴基斯坦,南有印度。现在东边的朝鲜的核武计划更令人担心。
    原因很简单,如果朝鲜发展出了核武器,日本就不可避免地也要成为核 武国家。
    中国被民主所围堵则是更为近期的事情。亚洲并非民主的发源地, 二战以后的几个民主国家是在外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例如日本和印 度,前者是美国占领的结果,后者是英国殖民地的结果。但自第三波民 主化浪潮以来,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实行民主化。东边的韩国和 中国台湾地区成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亚洲的主角。更为重要的是, 近年来,随着美国推行全球大民主计划,中国周边更多的国家卷入了民 主化浪潮。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已经对中东的非民主国家构成了巨 大的政治压力,而由美国所支持的中亚地区的“颜色革命”,更是把这些 经济仍然落后的国家推到了民主化前沿。
    人们或许会说,这三方面的发展似乎并不相关。不过认真考量一下 人们就可以发现,这些发展都向中国传达出同样一个信息:一方面,中 国的外部国际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有效的策略来 应对这些挑战。
    外部赌场和民主的发展所传达出的主要信息就是,中国的内部政 治和经济改革远远赶不上全球化的要求。赌场形象地指向了经济全球 化正在如何日益削弱主权国家的传统权力。全球化一方面表明,中国社 会可以越过主权国家,与国际社会交流。在这里指的是在国家本身不开 放赌场的情况下,社会可以走出国门在海外建赌场或者谋利,或者来影 响中国内部的发展。实际上,中国的外资流动也表明了这一点。内部资 金的待遇不及外资,于是内部资金纷纷外流,再通过香港或者第三地以 外资的形式走进国门。全球化的另一方面表明,海外因素也可以间接地 影响中国社会。在这里指的是用海外赌场来吸引中国的顾客。这样一种 情形表明,中国政府消化不了“赌场”这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即使转移到 海外,同样可以影响到中国社会本身。消化不了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没 有改革或者内部改革不足。而缺乏内部改革或者改革不足的主要原因, 要么是领导层意识形态的阻碍,要么是既得利益的阻碍。
    民主的发展也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在经济改革进行了二十多年 后的今天,中国仍然还是一个权威主义政体。但不可否认,经济改革也 正在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民主因素。新兴中产阶级有了经济力量以后要 求分享政治权力,而被日益边缘化的社会底层包括工人、农民,也在要 求通过参与政治的形式来改变他们所面临的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推广民主视为本身宗教式的使命,必然要把中国 视为其政治上的对手。实际上,美国在中国周边实行“大民主”的计划, 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中国。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美国等外在力 量影响中国内政的手段与工具也在与日俱增。中国一天不民主化,这种 民主化的压力就会存在一天,并且会越来越甚。
    核武则表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并迫切需要一个像样的 国际战略。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被核武国家所包围。核武既 可以用来自卫,也可以用来攻击他国。尽管周边很多国家发展核武的原 因非常复杂,在现阶段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下,这些核武国家的意向随时可变。谁能保证朋友永远是朋友呢? 内外环境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所产生的压力 可想而知,并且正在一步一步地迫近中国。危机正在来临,但不知道中 国的应对策略如何?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崛起中的大国外交
赌场、核武与民主
中欧关系超越经贸领域
中国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欧洲人的中国认知和中国担忧
中国应当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
中国外交局势呼吁强势外交战线
中国外交:有新思维才会有新格局
中国外交的大变局与大选择
中国实现“大国大外交”几个条件

第二部分  朝鲜问题与中国
朝鲜问题:用改革开放来换取和平
朝鲜问题:中国战略的转变?
中国应当反思朝鲜核危机
六方会谈仍是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关键
朝鲜问题要通过“大谈判”来解决
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应当学到什么教训
朝鲜问题和东亚新冷战?

第三部分  中日关系的困境
东北亚多边主义的新开端?
中国必须正视日本问题
中日关系的大环境趋向恶化
中日关系的困境及其管理
民粹主义与中日关系的阴影
中日关系向何处去?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东亚共同体?

第四部分  中国和东南亚关系
中国要实行“经济南下”政策
中国南下政策的实质化
中国要提升和东盟的多边关系
越南经济危机与中国大国责任
中国与东亚开放型区域主义
中国的“后院”为什么频频着火?
中国如何在南海变“被动”为“主动”

第五部分  中美关系与东亚安全
朝鲜问题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
美日“安保”、中国战略和亚洲局势
美日联盟意图孤立中国
朝鲜半岛核危机检验中国大国责任
中国当理性回应亚洲版“北约”
朝鲜问题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

第六部分  中美关系的战略层面
美国战略转移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压力
美国的大民主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新转折点
中国如何消化美国的“围堵”策略
美国转型外交对中国的含义
中美关系仍难以定性
美国对华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前景
G2在什么意义上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怎么了?
中美两国的相互“误解”
世界权力新格局中的中美关系
美国的中国新定位及其对中国的挑战
中美再确保:守住底线、避免冷战、寻求合作

第七部分  大中华区域的整合
和平崛起与大中华圈的和平整合
中共
第四代领导人台湾政策的新突破?
《反分裂国家法》与大陆的台湾战略
两岸关系中的“主权共享”与“治权分享”问题
中国如何能够有效遏制“台独”?
两岸关系中的几个新稳定因素
两岸关系从“统独之争”到制度竞争
香港管制与政党政治
香港的大局面与大趋势
香港政改方案流产后的政治思考
港澳管治模式中的经济因素再考量
“两票制”与香港民主的制度创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