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28792
  • 作      者:
    张玉来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3·11日本大地震不仅是日本人民的一场巨大灾难,同时也是全世界的一场大灾难。
    创纪录的大地震、史无前例的大海啸以及最高级别的核危机,三重叠加的灾难给日本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它对近邻的我国有何影响?对世界又有哪些冲击?日本是怎样应对此次巨大天灾的?它给全人类带来了怎样的教训和启示……不仅日本,不仅我们,整个世界都在关注这些焦点问题。
    由张玉来等编著的《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主要内容为噩梦突降——骤然陷入“二战后最大危机”,政府对策与行动,“神风”袭来——日本政府的抗震救灾,防不胜防——不堪重负的防灾应急体系等等。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玉来,男,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经济研究部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日本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丰田公司企业创新研究——兼论日本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主要研究方向: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经营。
    E-mail:zhangyulai@nankai.edu.cn
展开
内容介绍
    2011年3月11日,一场创历史记录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使之骤然陷入二战之后的一场最大危机之中。地震、海啸、核泄漏,这场复合型灾难将给日本造成怎样冲击,日本又是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天灾,它对世界又将产生怎样影响,它对全人类产生如何启示……《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论述日本的政党与政府、社会防灾体系、国民心理、金融财政、日本制造、对外经济、农业食品、能源战略等,全面揭示此次大灾难之下的日本现状及其未来走势。《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由张玉来等编著。
展开
精彩书摘
    日元升值、股市大跌、“卖掉日本”
    这场大地震也很快波及资本市场。日元升值与日经股市大跌,成为日本大地震在世界经济层面的余震反映。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周,日本股市就出现大跌,3月14日的日经股价平均跌破1万日元大关,第二天,当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被披露后,日经股价再下跌1015.34日元,骤降至8605.15日元,成为日本有史以来第三大跌幅。①另一方面,由于担心日本投资家为规避风险而撤回海外资金,加之日本为了应对核危机以及国内救助、灾后重建等因素,国际资本纷纷购人日元投机,于是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美元兑日元由1美元兑换82日元左右,骤然上升,甚至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76.25日元的历史高位。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银行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向市场大量注入日元,另一方面,紧急联手其他发达国家,以G7协调方式来阻止国际资本这种“投机性”炒作的日元升值现象。3月14日,日本银行向短期货币市场注入了创纪录的12万亿日元的当日资金,这与2010年5月希腊危机后的大规模注入行动时隔十个月。日本央行还随即召开了金融政策紧急会议,准备继续向市场提供大量资金。截至3月22日,不到十天,日本银行总共向市场注入了40万亿日元②,创下了日本金融史上的新纪录。
    受供应链中断、长期电力紧张等因素影响,日本企业面临着业绩恶化的危险。这种担心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股市之中,除了建设业相关企业的股票出现上涨之外,从汽车到电力、电机、机械甚至银行等服务业企业,股价均呈下行趋势。东京电力公司股票价格从3月11日的2121日元大幅跌至3月18日的948日元,一周时间竟跌破50%。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企业股票也都出现下跌。加之,福岛核危机放射性物质污染已经扩散,这种形势引发了全球市场对于日本经济的担心,于是出现了这种股市上“卖掉日本”的行动。
    然而,最令日本人担心的还不是股市上的“卖掉日本”,而是来自实体经济中“抛弃日本”的威胁。此次大地震与1995年阪神大地震不同,阪神地区属于日本重要的消费地区,而此次地震所在的东北关东地区却是日本的生产地区。这里聚集着众多半导体通讯电子类企业,它们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构成。例如,作为世界时尚产品的苹果公司iPad2,就有5种关键部件来自这里:东芝公司生产的NAND闪存、尔必达存储公司生产的DRAM、旭化成电子公司生产的电子罗盘、旭硝子公司生产的触屏以及日本苹果公司生产的系统电池等。
    虽然在半导体领域,日本具有传统的技术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非绝对垄断,其替代也不是不可能的。例如来自韩国的三星、海力士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企业都有能力接替13本企业来为世界产业链供给产品。因此,日本对于实体经济中“抛弃日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为了避免被抛弃,日本企业必须尽快恢复生产或是转移生产,但这又需要相当时间,特别是在核危机威胁之下,灾后重建的日程被严重拖后。
    国难当头与民主党绝处逢生
    此次超大地震发生之际,也正值民主党政权的菅直人第二届内阁成立不足3个月之时。在2009年8月30日日本众议院大选中,民主党以380个议席的绝对多数大胜自民党,实现了政权更迭的政治目标。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第一届民主党政权鸠山内阁(2009年9月16日至2010年6月8日)竟然不到一年时间,就因民主党内一系列丑闻以及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而被迫辞职。身为副总理的营直人经过民主党的党内的选举,成功继任了首相职位。
    然而,由于在是否提高消费税等问题上,菅直人态度含糊、立场不清,其国民支持率也开始迅速大跌。此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内忧外患”的事件。2010年8月,民主党内部又爆发了“内战”:菅直人与小泽一郎之间进行了一场党代表之争。9月,中日关系因为“撞船事件”而大有重新陷人冰点的危险。此外,在是否参加TPP问题上①,日本政府的态度左右摇摆,加之菅直人的阁僚们又出现了一系列“失言”问题,于是,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就由64%降至21%。②
    2011年1月14日,为了突破政治困境,营直人重新改组了内阁。此次改组距离他接任首相职位仅隔118天,创造了日本历史上继任内阁实施内阁改组的最短时间纪录。然而,这种努力似乎也很难改变民主党的颓势。2月17日,深陷献金丑闻的原民主党的小泽一郎率领16名国会议员宣布退出民主党,并缺席了2011年度政府预算案的众议院表决。3月6日,外相前原诚司因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而被迫辞职。3月9日,《朝日新闻》曝光了首相菅直人同样也接受了外国人政治献金,于是,自民党等在野党纷纷要求其辞去首相职位。民主党政权再度陷入执政窘境,内阁支持率甚至下滑至18.9%,不支持率攀升至62.9%。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发大地震。这场大地震“挽救”了菅直人内阁的政治生命。地震发生时,营直人正在国会就通过预算关联法案做最后努力,同时也就其政治献金问题接受议员质询。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在首相官邸召集各在野党党首共商“救国”大策。在野党也一改一贯对立态度,同意政治“休战”而共赴国难。最大在野党的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当即表示,希望政府全力应对地震灾害,今后可采取补充预算等方式来应对灾害,自民党将全力支持,政府有何困难都可以直接与自民党对话,表示全力支持政府抗震救灾。③
    地震发生后不到5分钟,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便成立了地震对策办公室,并成立了以首相为本部长的“紧急灾害对策本部”,并当即颁布四条基本方针:①首要任务是尽全力救助人命;②最大限度派遣自卫队、警察、紧急消防救援队以及海上保安厅部队;③全力确保高速公路和干线道路通行、确保航空安全;④尽快修复生活基础设施。④各政党也分别成立了地震应对组织。民主党成立了以冈田克也干事长为本部长的“民主党东北地方太平洋海岸地震对策本部”,自民党成立了以党首谷垣祯一为本部长的“地震紧急对策本部”,公明党成立了以山口那津男代表为本部长的“东北地方太平洋海岸地震对策本部”,日本共产党成立了以志位和夫委员长为本部长的“日本共产党东北地方太平洋海岸地震对策本部”等。
    此次救灾,日本政府动用了十几万自卫队官兵,也就是日本将近一半的兵力都被动员救灾。3月11日当天,防卫省就成立了“灾害对策本部”,并应岩手县、宫城县等地方知事的要求,派出海上自卫队飞机,随后又调动陆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参与抗震救灾。截至3月27日,日本已经调动了106900名自卫队员、543架飞机、53艘舰艇参与救灾。而且,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灾情,防卫省还首次动员了自卫队临时军官和预备役军官。
展开
目录
引言:噩梦突降——骤然陷入“二战后最大危机”
列岛位移、地球自转加速
凶猛海啸瞬间吞噬广阔海岸
核阴云下的生产中断、电力不足
日元升值、股市大跌、“卖掉日本”
国难当头与民主党绝处逢生
危机远未结束

Ⅰ政府对策与行动
一、“神风”袭来——日本政府的抗震救灾
“绝处逢生”的菅直人政府
“黑色·”与政治“神风”
金钱丑闻缠身的民主党政权
政权更替易、政治创新难
“非常国会”下的扭曲政局
挽回民心的孤注一掷
刻不容缓的危机管理
“亲临一线”的攻防战
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羊:东京电力
救灾,防灾大臣竞“靠边站”
“无可奈何”的朝野合作
民主党顺水推舟
大联合之“骚动”
政治纲领“偷梁换柱”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史无前例的军队动员
“朋友行动”——日美联合救灾
自卫队性质与灾害救援
民主党政权能否“长治久安”
震后的民主党实力
“大联合政权”能否美梦成真
二、防不胜防——不堪重负的防灾应急体系
紧急启动的灾难应急机制
“最给力”的防灾体系
天灾之国的日本
阪神·淡路大地震的警示
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
多层次、立体交叉式组织体系
完备而系统化的应对实施体系
全球领先的尖端预警系统
全民参与型防灾行动
全民式防灾教育
制度化、常态化防灾演练
严格标准化的建筑防震
天灾还是人祸
应急体制怎形同虚设
福岛核危机缘何产生
人定胜天,还是防不胜防

Ⅱ公众灾害文化
三、光影依旧——大灾之下的日本国民性
天灾面前,淡定还是无奈
大相迥异的慰问方式
灾害频仍的国度
浴火重生的精神力
灵活过分显轻率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谢罪、失言的文化底色
东电频频谢罪的背后
右翼代表的“天谴论”
日媒“隔岸观火”为哪般
集体精神与地域情结
稻作文明孕育的集体精神
“一亿皆亲眷”的灾难连带感
灾难之中的地缘胜亲缘
看不见的伤:心理重建之路
灾难与心理危机
海啸噩梦惊醒的“非灾民”
儒教文化圈的灾难抑都
灾后的民族主义风险

Ⅲ经济与灾害
四、雪上加霜——债台高筑的日本会引发“金融地震”吗
大地震与经济增长
“刘易斯拐点”之后
自然灾害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V型还是L型:与阪神地震对比
核危机动摇了经济基础
老龄少子化使前景黯淡
走出财政危机的“一线希望”
越滚越多的“负债陷阱”
减税与增税的两难境地
寄托于国内投资者的“一线希望”
日本央行的“抗震救灾”
“注资疗法”:万亿日元投向何方
“零利率”:降无可降怎么办
加码“量化宽松”:有无边际效果
“猛药”下的“宽松”:为何依然失效
前途未卜的日元处境
资本回流的“叠加效应”
被“误解”的日元升值
“潜伏”的日元贬值风险
谁在制造日元“堰塞湖”
经济前景与“金融地震”风险
“金融地震”风险几何
陷入非效率的纳什均衡
从“囚徒困境”到“合作性博弈”
五、满目疮痍——日本制造还能否东山再起
史无前例的产业重创
电子产业:直接受损巨大
汽车产业:波及损失最大
家电产业:直接、间接损失双重
机械产业:以间接受损为主
农林水产业:区域性损失惨重
旅游产业:损失巨大、触及冰点
其他相关产业损失
深层困扰与漫漫重建路
电力供应不足的困扰
难以摆脱的“核电依赖症”
JIT体制与脆弱的产业链
重建路径一:修复“震伤”
重建路径=:生产转移
重建路径三:战略创新
丰田启示:危管机制不可缺
“日本制造”何以东山再起
认识误区:“三种神器论”
追本溯源:“日本制造”的崛起
标准之争:日本的QCDF模式
历史启示:企业与产业发展源于创新
六、城门鱼殃——被搅动的世界经济
震断的全球产业链
从iPcme延缓上市到通用汽车停产
全球电子产业链上的“日本元素”
从颓势中复兴的日本半导体产业
同行救助与替代生产的可能性
动摇的世界经济基础
全球能源战略被迫调整
全球债务危机风险被推高
全球消费市场的断层
全世界的灾后重建
全球性产业格局调整
人类能源问题的反思
技术创新与更深层次的全球化

Ⅳ核安全与能源战略
七、改天换地——棱危机下的农业及食品安全
保护农业传统及其四大沉疴
日本农业深受四大沉疴之困
农业政策缘何屡屡失效
保护农业与保护农民的错位
以“第六产业化”来拯救日本农业
日本“农业开国”进程会因天灾而夭折吗
农业开国的长期斗争
菅直人的“平成开国”
如何搬开“开国的绊脚石”
先天脆弱的农业与食品安全
重灾三县的巨大损失
核污染厄运悄然降临
“核海啸”席卷全球
安全标签下的日本食品管理体系
日本农业与食品的“传闻受害”
八、“核”去何从——日本能源战略以何转型
日本第四个“神话”的破灭
东电由“巨无霸”变成“猪无能”
福岛“核事故”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核能为何如此“恐惧无比”
对核能为何又如此“青睐有加”
核能立国战略下的“隐患”与“隐瞒”
发展核能的“历史源流”是“一个”还是“两个”
核能基地布局的安全考量与结构性缺陷
“核安全问题”上的记录篡改与事实隐瞒
福岛核危机“不是危机管理,而是管理的危机”
“掩耳盗铃式的遮遮掩掩”在规避什么
政府在“核危机”管理中的决策“不给力”
民众在“三大危局”中的“公序良俗”
日本“核危机”能否殷鉴全人类
人类核事故“几时能休”
期盼永远锁住“核怪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