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多元文明激荡、碰撞、交融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明之间的差异反而显得更加突出,文明的冲突有时更加激化。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就成为未来领袖人才最重要的任务。
东北亚地区的文明,本身是具有很强包容性的。无论中华文明、朝鲜半岛的文明还是日本的文明,都具有很强的学习、对话能力,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讲过,“在国际社会怎样消除偏见,建立信任,化敌为友,和谐共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力外,文化思想更具有深刻的转化能力。”我们东北亚的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就是因为我们有这种学习、对话的能力和兼容并包的胸怀;而要实现文化思想的转化能力,既需要从本民族最美好、最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又要以开放的姿态主动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精华,最终实现多元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对于大学而言,我主张要更加重视人文学科特别是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我们应该鼓励青年学生,不光是深入理解本国的传统,还要努力去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中日韩三国的历史学家已经开始共同编写本地区的历史教科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还需要更广泛地开展人文领域的合作,让青年学生互相理解甚至热爱对方的文化,这将是东亚长久和平的基石。中国现在有“韩流”,还有很多青年人喜欢日本的流行文化,而在日本和韩国,许多年轻人也很向往中国的北京、上海以及香港,觉得这些地方很时尚。但是,仅仅是流行文化层面的迷恋,那还是比较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对方,还需要深入的学习,深入到延续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