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教育的具体领域来关注成人一儿童之间的文化传递,2011年有许多别开生面的研究。在成人一儿童文化传递的历史研究层面,郭法奇发表的《寻找儿童“自己的世界”》一文从古罗马儿童生活和教育的个案研究着手,分析古罗马儿童的受教育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古罗马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与成人的世界紧密联系,但是儿童有自己的世界;(2)古罗马儿童教育虽然主要是家庭教育,但学校教育的出现,给儿童自己的世界提供了新的空间;(3)古罗马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反映了罗马父权制、法律、习俗等因素的变化和综合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说明了儿童自己的世界的复杂性;(4)儿童自己的世界的存在,构成了成人理解儿童发展和进行教育的基点。在成人-儿童文化传递和关系问题上,研究者认为,成人的世界与儿童自己的世界是不同的。即使儿童的生活受成人世界控制,即使影响儿童自己的世界的外在的社会性因素可以有诸多种,但是成人的世界和这些社会性因素都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这种变化可能会带来儿童诉求内容或者方式的改变,但是它不会改变儿童对自己的世界的诉求和选择的需求。
同样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刘嫒《经济危机中的儿童节与儿童年》一文则聚焦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经济危机中的儿童文化和儿童教育。当时世界经济大萧条,上海城市适逢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高速转型期,基于对现代人才的渴求,愈加注重儿童的教养。上海市在全国首倡并积极实施儿童节与儿童年,政府、社会和家庭采取一系列举措,以期让儿童享用到上海发展的文明成果,将儿童培养为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对于这样的一种时代诉求,上海儿童对之积极响应,他们投身于各种体育锻炼,立志抵御外侮、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经济危机中的儿童节与儿童年,不但有利于上海儿童对城市现代文明成果的享用,同时也为经济危机之后的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积聚了新生力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