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区的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再整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86004
  • 作      者:
    黎熙元,陈福平,童晓频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黎熙元,博士,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经济社会学研究、社区研究。
    陈福平,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社会研究、社区研究、社会资本和社会政策。
    童晓频,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研究,擅长抽样调查、市场分析与政策分析。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图像丛书·社区的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再整合》以城市居民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重构为切入点,着眼于个人网络的建构和基层社会的组织化两个过程,研究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作者认为,推动居民重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发展居民互动性更强的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是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整合基层社会为目标,以社会政策予以必要的调整,同时培养跨越地域的社会组织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伴随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制度改革日益深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学者多把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称为转型期的社会。孙立平认为改革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分化程度较低、分化速度缓慢、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其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资源和权力的控制上国家与社会合二为一,国家具有很强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而公民则通过与所属行政单位受国家直接控制;所有组织都从属于国家行政或政治体系,由政府控制及管理,按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地位从政府获得按计划分配的资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另一个主要结构特征是公民分为城乡两大身份群体和城市内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身份群体,不同身份与不同的政治地位、组织关系、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相联系,不同身份成员之间异质性很强,但同时相同身份成员之间同质性和平等性很高①。改革开放促成了社会结构全面、持续和深刻的分化,但新的结构整合机制发育缓慢。就我们将要讨论的主题而言,可以把对城市基层社会整合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主要的结构分化因素分为人口流动、城市改造、福利制度改革、城市贫困和社会政策缺失。
    第一节人口流动与城市异质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经济活力的大力提升,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因此表现在社会流动方面,开始出现了原有体制以外的“自由流动空间”。人们社会流动的自主性,首先在经济生活领域获得。其中,农村人口的跨城乡、跨区域和跨行业流动,以及城市人口的跨行业和跨地区流动,成为流动的主体。有数据指出,到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6亿,城市化水平为50%,将有5亿农民进城,平均每年1500万人。而19791997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的城镇人口仅约600万人,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是产生全国性民工潮(每年不低于8000万人)的主要原因。目前,滞留在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低于2亿人。因此,“展望中国未来人口迁移前景,可以推断:至少在21世纪前二三十年,相对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而减缓,人口迁移则将更趋活跃,并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城市人口流动的特点
    人口流动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社会资本与基层社会整合
第一节 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社会学的中观视野
一、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社会的结构转变
二、基层社会转变的理论挑战
第二节 社会网、社会资本与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交往与整合
二、社会资本与社会整合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 
一、关系网络是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特征
二、当代中国人社会网的结构变化和特性变化

第二章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状态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城市异质性
一、城市人口流动的特点
二、人口流动对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大规模城市改造与社区稳定性
一、大规模城市改造的特征
二、城市改造对邻里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制度改革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分化
一、单位及福利制度改革的影响
二、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的浮现
第四节 社会政策的缺失
一、社会政策的变化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第三章 中国城市杜区与居民社会网
第一节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一、杜区居民社会网络
二、社区生活与居民参与
第二节 当代城市地域与社会网络两种社区空间
一、社区的社会网络观
二、作为社区多重空间的地域
第三节 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一、概念分解与假设
二、数据测量与变量
三、研究发现:社区的形态转变

第四章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方式
第一节 城市居民再组织的理论思考
一、组织与社会资本建构
二、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整合
第二节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现行整合方式
一、垂直控制体制的建立与社区自治的回归
二、城市社区的居民再组织模式 
第三节 社区组织的发展和社会资本建构
一、动力自上而下形成的社区组织
二、动力自下而上形成的民间社区组织
三、动力上下结合形成的社区组织
第四节 再组织的特例:城中村社区再生与民间自组织
一、内生型土地商品经济模式
二、外生型联合治理模式
三、内生的文化与外生的法制
第五节 跨地域社会组织发展:港澳基层社会整合方式
一、澳门的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整合
二、香港的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整合

第五章 建构社会资本的社会政策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资本建构
一、社会政策效果的反思
二、西方国家社会政策的转向 
三、中国社会政策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现状与政策要求
一、转型期城市基层社会再组织的现状与问题
二、基层社会再整合的政策要求 
第三节 以建构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会政策
一、放松社团规制培育社会组织成长
二、改变现有属地管理式公共福利资源流动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
三、回到社区推动社区参与
结语:确立以发展社会资本为本的社会政策推动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

附录一 社区参与和社会支持调查问卷
附录二 社区发展的内生性要素与动力源泉--京津街道社区考察报告
附录三 大连、沈阳四社区考察报告
附录四 参与模式下的和谐社区建设--广州市逢源街道的建设经验
附录五 农民和村落的终结与保存--社会转型背景下城中村的变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