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博弈的天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4576
  • 作      者:
    季燕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季燕霞,1986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获公派留学资助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社会的政府治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民社会视阈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变化与利益均衡机制构建”等课题。论文代表作有《关注人的权利与能力》、《政府利益内在性的抑制与政府权威》、《体制外民主的功能拓展与当代中国民丰政治的新发展》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平、正义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它不仅仅是政治家的情怀,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对社会的殷切期待,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当然,它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博弈的天平: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与利益制度研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与利益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是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型的利益分化。政府是利益分化的启动者和推动者。无论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还是“城市放权让利”的全面改革,中国改革的启动和每一步深化,政府都扮演着主导的角色,突出地表现为“社会的一切重大变化都是以党的政策变化为开端的”。①
    二是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侧重于扩大社会资源的总量,而不是侧重于在有限的资源内进行再分配。利益的分化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可以划分两种方式:一种是侧重于扩大社会资源的总量,从而提高利益分配的数量和质量;另一种是侧重于在有限资源的范围内加强国家对资源的垄断,通过利益的再分配激发社会的动力,实现社会资源数量的扩大再生产。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是侧重扩大资源的生产,后者是侧重资源的分配。资源的分配是权力运作的结果,它可以通过加强社会整合而实现。而资源的生产却需要调动广大生产者、劳动者的积极性,它通过利益分化而实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利益分化无疑属于后者。
    三是以“让权放利”为主要内容,调整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给予利益主体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促进利益主体追求利益。中国学术界常常把改革初期城市全面改革的主要内容称为“放权让利”的改革,其本质在于调整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前,政府对社会资源实行计划控制,利益分配机制统得过死,导致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让权放利”主要是国家放弃对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的绝对控制,促使利益源泉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农村的改革主要是给予农民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城市的利益调整首先表现在国家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划分,国家给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给予企业追求利润的激励和动力机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博弈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制度构建
(一)博弈论及其对利益制度研究的贡献
(二)当代中国真正进入利益博弈时代了吗
二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 本书研究的主要特点

实证篇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
一 利益格局及其变动的一般性
二 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
(一)“效率优先”发展战略催生“马太效应”
(二)权力市场化的转型起点
(三)经济改革中的利益矛盾纷繁
(四)社会价值观裂变下利益主体行为失范
三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与利益格局重建
(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下的利益关系变化
(二)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格局重构的主要依据
(三)和谐社会中国利益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强势利益群体:社会资源的操控力量
一 利益群体、利益集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析的新范畴
二 中国的强势利益群体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一)强势利益群体——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绝对获利群体
(二)中国特殊获利集团产生的社会原因
三 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操控
(一)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
(二)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和方法
(三)中国强势利益集团操控公共政策的表现
第四章 弱势利益群体:社会舞台边缘上的抗争者
一 中国的弱势利益群体及其形成
(一)几组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二)中国社会性弱势利益群体的构成
(三)弱势利益群体的共同特征
(四)中国弱势利益群体形成的社会原因
二 群体事件:弱势群体发泄对社会不满情绪的集体行动
(一)中国社会转型中高频率发生的群体事件及其原因
(二)“价值累加理论”对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的诠释及其启示
三 重视弱势利益群体的权益保障
(一)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缺失
(二)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发展
第五章 地方政府:追逐多元目标的特殊利益人
一 地方政府及其角色的嬗变
……
规范篇
借鉴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