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3174
  • 作      者:
    包心鉴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包心鉴,现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曾长期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等职务。是国内政治学界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界的著名专家。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十佳理论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已出版<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政治建设论》等专著14部,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有14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运用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基本规律和当代走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提炼。上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的角度,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条件、主题、成果和意义。中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提炼了八大基本规律:“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交互作用,“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本质统一性”与“形式多样性”有机统一,“客观需求”与“主观创造”相互促进,“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有机结合,反对“教条主义”与反对“经验主义”同时并举,“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相互支撑。下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从时代新变化、国情新发展、执政新要求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全书既着眼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又着力于现实问题的关照;既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当前众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与新意。
展开
精彩书摘
    3.思想解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造出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为反对教条主义提供现实依据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各项战略策略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有效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条件。实践已经表明,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抗日的持久战略、统一战线策略、改革开放战略等,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背离的教条主义也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也会相应地产生一些所谓的政策策略。这些教条主义的直接产物完全破坏了中国发展的进程,使中国革命屡屡受挫。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党内出现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倾教条主义及其推行的错误的策略方针,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错误理论及其实践方针,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通过战略和策略方针的制定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产生的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的比较,人们会很容易找到反对教条主义的理由。
    要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就必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党内思想获得进一步解放,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多能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战略策略。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必须与发展着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指导实践向前发展。死守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一些个别论断,不发展,不前进,不仅没有前途,而且只能是死路一条。”①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进行思想解放,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党的指导理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战略策略,不断把中国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以实际成就教育人们走向反对教条主义的战线。
    (三)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发展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而现实的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需要在不断的丰富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展开
目录
导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经验与当代视野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视野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使命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及其伟大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主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意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及其伟大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主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伟大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第四章 “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三、遵循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的规律

第五章 “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交互作用
一、“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南
一、‘文化传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
三、遵循“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交互作用的规律

第六章 “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
一、科学把握时代潮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
三、遵循“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的规律

第七章 “本质统一性”与“形式多样性”有机统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
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三、遵循“本质统一性”与“形式多样性”有机统一的规律

第八章 “客观需求”与“主观创造”相互促进
一、客观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
二、主观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条件
三、遵循“客观需求”与“主观创造”相互促进的规律

第九章 “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有机结合
一、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
二、思想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指向
三、遵循“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有机结合的规律

第十章 反对“教条主义”与反对“经验主义”同时并举
一、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大敌
二、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障碍
三、反对“教条主义”与反对“经验主义”同时并举

第十一章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相互支撑
一、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
二、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三、“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第十二章 时代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
一、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十三章 国情新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十四章  执政新要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新成果与新体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