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340036
  • 作      者:
    常桦编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策谋三十六 用兵如孙子;<br>    运筹帷幄的谋略,决胜千里的智慧。<br>    兵法始祖,谋略鉴赏,一生必读的东方智慧经典。<br>    三十六计具体而微,一部战无不胜的计谋经;孙子兵法高层建瓴,一部操控全局的战略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常桦,中国国际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咨询、营销与策划工作,曾经服务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拥有丰富的管理、咨询、营销和策划经验。出版有《管理大师思想文库》、《企业管理争鸣书系》、《咨询师手册》、《成功创业指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包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和哲学思想,集历代兵家“韬略”、“计谋”之大成,素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本书将两者合二为一,运用古今中外战争领域的故事进行举一反三的阐述,让你在通俗生动的故事中感悟金戈铁马、剑拔弩张的战争场面和历史进程,回味经典谋略和无穷韵味。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使我们在职场、商界以及其他领域中取得成功,成就辉煌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计 瞒天过海<br>    备周则意怠;常见則不疑。阴在阳之內,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br>    释义<br>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br>    瞒天过海是指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瞒天过海之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br>    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也曾经靠瞒天过海之计保全自己。他十多岁时,因为聪明伶俐,深得大将军王敦的喜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而王敦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想谋反称帝。有一天,王敦和部下商讨起兵谋反的事情,王羲之在里间睡觉,他们商量的造反之事被他听得一清二楚。他大吃一惊,心想自己一定会被杀人灭口。此时,王敦也突然想到王羲之还在房间里,马上到里间查看,发现王羲之睡得很香,肯定没有听见他们的秘密,所以就放过了王羲之。王羲之急中生智,采用瞒天过海之计,躲过了一劫。<br>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御驾亲征,率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太宗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询问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太宗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道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在什么豪民家做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大将薛仁贵扮成的新招壮士,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伪装,以期取得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br>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所建,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今安徽省和县)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陈国果真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作战。可是不久,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也就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觉察。隋军如同天兵下凡,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大片土地。<br>    “瞒天过海”是指采用伪装的手段和方法,制造一系列的假象,用以迷惑对方,使其失去戒备之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br><br>    第二计 围魏救赵<br>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br>    释义<br>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分,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分来得有效。<br>    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置敌于死地。<br>    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日:“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像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br>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得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今属山西省襄汾县),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魏国国都大梁(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回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打得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br>    妙计的效果常常令人赞叹,然而计谋的运用却有内在的条件。围魏救赵的实施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第一,施计者要有过人的眼光、超群的才智和广博的知识,善于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抓住对手的弱点。第二,此计对于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尤为有效,弱势者要捺得住性子,后发制人。第三,施计者不能满足于解围,要有更长远的规划,通过调动敌人,最终打击敌人,这需要远见和智慧。第四,需要施计者拥有良好的敏感性、深邃的眼光和大局意识,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对手的弱点,确定从何处人手能让对手阵脚大乱。两军交战,就是要避实击虚,使对手处处受到牵制,那么被动的局面自然就会解除。<br>    ……
展开
目录
上篇 胜在三十六计<br>第一计 瞒天过海 <br>第二计 围魏救赵 <br>第三计 借刀杀人 <br>第四计 以逸待劳 <br>第五计 趁火打劫 <br>第六计 声东击西 <br>第七计 无中生有 <br>第八计 暗渡陈仓 <br>第九计 隔岸观火 <br>第十计 笑里藏刀 <br>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br>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br>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br>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br>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br>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br>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br>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br>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br>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br>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br>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br>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br>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br>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br>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br>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br>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br>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br>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br>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br>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br>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br>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br>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br>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br>下篇 赢在孙子兵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