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空战:生死瞬间的云端曼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403142
  • 作      者:
    《战典丛书》编写组编著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人类飞行梦想实现的那天开始,空战就注定不可避免。航空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战争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现代战争已不再是攻城略地,空战已经成为体现国家局是实力最直观的方式。而拥有制空权就意味着可以拥有多重战略的构想,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对手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展开
内容介绍
  从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开始,人类挑战天空的梦想就开始一步一步得以实现。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飞行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在地面上完成交火和对敌方的打击,他们开始向往夺取更高的据点,从而居高临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不断发生变化,飞机的战斗性能也在逐日提升,伴随着战斗机的更新换代,这种在20世纪才逐渐形成的战争形式,已经在战争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
展开
精彩书摘
  空战——云端漫步的思考
  空战的哲学与战略思维
  从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开始,人类挑战天空的梦想就开始一步一步得以实现。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飞行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在地面上完成交火和对于敌方的重要杀伤,他们开始向往夺取更高的据点,从而居高临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于是,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不断发生变化,飞机的战斗性能也在逐日提升,伴随着战斗机的更新换代,一种新的战争形式开始出现在世界上,这就是空战。
  空战,顾名思义就是在天空中的战争,最早的空战模式是简单粗暴的,即一方的飞机在空中将敌方的飞机击落,然后占据领空夺取空中的主导权,从而从空中向地面武装实施各种方式的攻击。当然,那时的飞机也会承担着运送物资、运送战斗人员转移战场等任务,但从根本上来说,原始的空战是飞机与飞机、飞机与地面之间的战争,所考虑的也不会太多。但是随着现代化战争的深入和发展,空战已经成为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某些时候,它的重要性甚至会超过陆战、海战、特种战、信息战等,成为战争的主体部分,这种在20世纪才逐渐形成的战争形式,已经在战争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
  有的军事观察员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局部战争中,空战其实就代表了全部的战争。现代战争不再总是攻城略地,大多数局部战争只是停留在高尖端武器的对话中,空战已经成为体现国家军事实力最直观的方式。而拥有制空权对于参战的各方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拥有制空权,就意味着可以拥有多重战略的构想,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敌人实施毁灭性的打击,甚至陆战和海战有的时候也正是围绕着空战进行组织和调控的。
  在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在开战之初,美军就制订了针对伊拉克地面军事设施的“斩首行动”计划,美国的战斗机在这次行动中大展身手,对伊拉克国内地面军事设施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数百枚导弹落在伊拉克的土地上,包括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得伊拉克的防空设施和雷达设施均处于瘫痪状态,此后美英战斗机和特种兵在伊拉克几乎可以随意出入,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
  战争是残酷的,谁拥有了主导权就势必会赢得最后的决战,制空权决定着指挥官的眼睛能看到多远的距离,赢得制空权其实就是蒙上了对方指挥官的眼睛。
  是战略空战还是空中格斗
  空战基本上分为两种:空对空,就是飞机与飞机之间的较量;空对地,就是飞机与地面设施之间的较量,广义上说还包括飞机与海面设施之间的较量。而在很多人的眼里,空战似乎就是意味着在空中的战斗,也就是飞机与飞机之间的较量,这确实也是空战中一种非常常规的战斗模式。为了夺取制空权,双方的飞机在空中的战斗应该是最经常发生的,所以,很多人将战斗机在空中的交火称之为“空中格斗”。虽然它不像地面的白刃交战那样血肉横飞,但这并不代表它不是残忍的、血腥的,它有着自刃格斗所有的特征。
  同样属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缠斗,但是驾驶飞机注定要比手握刺刀更具有技术上的难度,此时考验的不仅仅是驾驶员的战斗力与精神力,还有技术和思维,而且空战比之白刃战的变化更为复杂,空中的你来我往场场都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决定生死一线。所以,各个国家在不断开发新式的战斗机上往往都是不惜血本,因为硬件设施的完善往往可能会弥补驾驶员在战术思维上的不足,一旦在硬件设施上领先,就会取得空战中的绝对优势。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战争中,科技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战争的天平,可以决定战争胜利的归属,可以主导战争的风向。
  但是当我们翻开史书的时候又不免惊骇,残忍的“空中格斗”在空战教科书中其实越来越不多见,最经典的空战案例不再是飞机与飞机之间的比拼,而是战略与战略之间的博弈。还是正如那旬战争的名言一样,“战争最终还是人的战争”,发达国家可以拥有科技含量更高、更为先进的战斗机,但是这并不是就意味着它可以赢得战争,赢得最后的胜利。世界上最优秀的战争指挥家都会避开那些直接的缠斗,最高明的战争指挥家都知道,最强大的武器永远是战术而并非枪械或是机器。那些高喊着“咱们拉开架势正面真刀真枪地再打一次”的迂腐将领,就像《亮剑》中面对李云龙怎么看也不服气的常乃超一样,丝毫没有找到解决战斗的最好办法。在战场上对手等你还在拔刀的时候把你捅了没有人会怪罪他,而倒霉的你就此成为了历史的笑柄。
  所以,像电影中那样几十架战斗机在云端无比华丽地交火,到了现实中成为了凤毛麟角的特例,尤其是到了现代战争之后,战术的高精度要求更是在逐次升级,空战不再是正面的交火,而成为决定战争主导权的指挥家博弈。仰望天空的指挥家在构思的永远都是如何赢得整场战争,不是打赢一两场战斗,或者干掉几个敌人。在构思怎样去进行一场空战之前,指挥家们往往都是在推敲“我为什么进行这场空战”和“赢得这场空战能够给我带来什么”,空战不再是“格斗”而是一种战略上的需要,在伊拉克战场上,如果美英军队就“拉开架势”与伊拉克军队火并,那胜利的天平向哪方倾斜,还真的是说不明白的。
  是推动文明还是摧毁文明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飞机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战争载体。1914年9月8日,俄国飞行员涅斯捷罗夫驾驶飞机与一架奥地利侦察机在高空中相遇。涅斯捷罗夫一边驾驶飞机,一边掏出手枪向奥地利飞行员打了两枪。一枪打在了奥地利侦察机的机身上,但是,这一枪并没有影响到飞机的飞行。这时候涅斯捷罗夫还想射击,但是一来手枪突然卡了壳,二来冈为在空中,驾驶的同时射击非常困难。于是,涅斯捷罗夫干脆驾机朝着奥地利侦察机冲了过去,机轮撞到了奥地利侦察机的螺旋桨,奥地利侦察机受到重创,朝着地面坠了下去。
  没过多长时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自己的飞机上安装了一挺火力很强的霍奇斯基机枪。他将机枪固定在了座舱前的机身上,这样,机枪就能够沿着飞行方向射击。就是用这挺机枪,他击落了两架德国军机。这位法国人的飞机后来遭到了德军防空火力的攻击,德国人从追降的飞机上拆下了他的机枪装置,从而进行了仿制。其实在飞机上安装武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让射出的子弹避开旋转的螺旋桨叶片。三名德国工程师为飞机制造了一种机枪射速协调装置,它依靠螺旋桨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桨叶与枪管错开时,机枪就可以射击;而当桨叶片挡住枪管时,机枪就停止射击。
  1915年6月,这种武器被安装在了福克飞机公司生产的单翼机上,这种飞机每小时可飞130千米、最高可飞3 000米。正是这种装有机枪射速协调装置的“福克”飞机,后来在空战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从此以后,飞机开始真正进入了空战时代。
  在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飞机制造产业,因为战争的不断深入,所有的参战国家在发现了飞机这一全新的攻击性武器的优势后,都不断地在飞机制造上竞相改进,力求取得制空权,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随着参战国军费的不断上涨,投入到武器更新中的军费造就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征服天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战争的指挥者更是心知肚明,如果占据天空那就意味着可以了解敌人的一切,可以随心所欲地攻击敌方的任何目标,甚至可以突破敌方所有的火力点,直达敌方的指挥所,从而直接摧毁敌方的指挥系统,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结束战争。
  可以说,投身战争的好战分子并不知道,他们有意无意之间,在开拓着新的战争模式,也在推动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战争在破坏着世界的平衡,同时也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或许这就是战争的矛盾,那么战争是在推动文明还是在摧毁文明呢?
  战争一方面推动了文明的进步,飞机和空战开始出现在现代战争中,人类又有了新的作战方式,新的高精尖武器也在不断得到提升。而另一方面,世界因为战争的存在变得满目疮痍,在欲望的驱使下,加上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的战争模式,使得战争得以不断升级,我们生存的世界所遭受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所以说,战争的参与者发明了高精尖武器,为我们的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战争的参与者发明了高精尖武器,人类的文明同时也遭受了重大的破坏。
  空战的战术与人性进化
  空战虽然是飞机之间的对抗,但是飞机终归还是人在驾驶的,所以战争最后还是人的对抗。而人的对抗,除了驾驶的机械本身在不断升级,驾驶者的技能也需要进行不断升级。空战作为战争的一种模式,也是生于战争、存于战争,不能脱离于战争的。所以战争所需要的因素,在空战中一样不能缺少,战争是兵行诡道从而夺取胜利的,所以空战也无法避免战术的对抗,战术会成为左右战争命运的最高手段,在空战中,战术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反过来,空战的成败也会影响到战争的最终归宿。
  首先,空战看起来似乎只是飞机之间的高空搏斗,但其实也存在诸多的战术变化,身经百战的一流飞行员,也必定有其独特的空战战术。战斗机因为性能优越,加上驾驶员的技术高超,可以做出多种高难的动作,驾驶员可以根据这些高难度变化的动作,从而制定相关战术,通过对战斗机的飞行和对战斗机自身武器的操纵,完成战术布置以对敌机进行最有效的打击。生死之间的战斗必然是系于一线之间,而相比于其他战场的指挥员,在空战中,每一架飞机的飞行员自己几乎就可以是一场战斗的指挥官。所以空战不仅要求飞行员的纪律性,同时飞行员也要有自身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在关键时刻敢于靠自己的技能和智慧提升战术要求。面在很多情况下,当己方队伍面对诸多不利的时候,要求飞行员有的时候不得不依靠个人独立地去完成战斗。
  兵学大师若米尼曾经说过:“全部战争艺术就在于擅长待机而动。进攻的目的应符合所赋予的目的。”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终于开始考虑人在战争中所处不同地位,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人权”开始被反战人士在战争中提了出来,于是,空战不再是对于战争中有生力量的打击,现代战争中的空战的战术布置必须面对新的选择。于是,战争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碰撞,逐渐远离了自刃相交的决战≯空战更多的战略考虑开始掺杂入更多人性的成分,这或许也该被称为是战争的一种改良。
  在飞机出击之前,指挥家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形势,对战争进行分析,设定能够完成战略意义的空战袭击。同样是进行攻击,导弹可以摧毁对方的控制系统,却不能直接去轰炸对方的指挥人员了,因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直接通过攻击对方的人身来实现战争的胜利,是一种缺乏“人道主义”的行为。当然,凡是旁观者都会明白,指挥者之所以选择轰炸指挥系统而并非是针对人进行轰炸,那是因为现代战争的特殊模式所限,现代战争已经不必要进行自刃相交的死战就足以完成控制战争主导权的计划。
  殊死一搏还是等量交换
  作家罗伯特•R.莱昂哈特在他的书《信息时代的战争法则》中写道:“战争是人类灵魂的赘疣,人性中具有讽刺意味、自相矛盾,甚至是混乱的一面,这带给军事艺术一种极度混乱的局面:矛盾得惊人的说法、转瞬即逝的见解和不断变化的真理交织在了一起。我们的任务每天都被重新定义,有时我们能注意到,更多的时候我们注意不到。但是在现实状况下,更多的军官迫切向他的士兵们传递着进攻的重要性,在更为久远的年代,冷兵器时的军人甚至要求自己的部下要以自身生命去交换敌人的生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人的“玉碎”作战方式曾经让欧美军人感到惊骇乃至恐慌,他们从未接触过如此恐怖且迷恋战争的军人,他们愿以各种方式去完成自己与战争的联姻,战争让他们疯狂,也让他们冷酷,他们也把战争推向了极致。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对于战争的疯狂并未换来战争的胜利,对于进攻的偏执也不能帮助指挥者得到全部的未来。孙子说:“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一个执著于进攻的指挥家最终更有可能把自己的部下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只有能屈能伸的指挥者才能体会战争的变化无端和出其不意,而这才是战争的真谛。
  身处空中的飞行员比之陆战、海战的军人,可供他们选择的路径并不是很多,除了与对手作战,转身逃离很可能就意味着机毁人亡。所以狭路相逢的时候,只有勇者才能胜利,否则就无法生还:所以空战的参与者必须具备当机立断和超出常人的作战思维,而在空中交火时,必须做出最出色的判断,一旦思维在空战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问题,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和最终结果。飞行员在此时所承担的压力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他们无从选择,他们必须在敌方机群进入射程范围内之前,完成庞大而又精密的战略构思,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判断和决定。
  所以,当进攻面对一种选择时,以防守的形式出现往往是真正高水准空战指挥员的选择。同样是在罗伯特•R.莱昂哈特的书中有这样的句子“指挥官只是把防御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他们必须寻找一切机会去夺取主动权。因此,在所有防御作战中,都必须具备进攻精神。”这是真正现代战争的作战思维,尤其是在空战中面对高精尖武器和电光火石的碰撞,此时的防御是具备战略性的,是真正面对狭路相逢做出的大局观判断。
  其实战争的结果是最为重要的,过程往往会因为结果而被忽略,“成王败寇”是自古以来所有战争模式必然的清规戒律。“殊死一搏”是战斗的眼光,是从细小的部位出发;而“等量互换”虽然同样是一种死战的方式,但却是从战略意义出发。一个飞行员的眼光,最终会决定战争的走向和命运,或许这就是空战与陆战、海战最大的不同之处。当一个飞行员不得不驾驶着自己的战斗机冲向敌机之际,双方的头脑中所呈现的是“殊死一搏”还是“等量互换”,谁先意识到这两种概念的不同,谁就会由自身影响到战争的结果。
  空中大决战的启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德国人率先在飞机上安装了喷气式发动机,从此开始,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在了战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是长期的“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成为当时世界局势的主旋律,虽然在那段时间中,再也没有出现世界大战这样的激烈战事和世界性灾难,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尤其是以美苏两国的武器现代化升级最为迅猛。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里,战斗机的性能不断改进,曾经红极一时的喷气式战斗机迅速落伍,接着超音速战斗机、垂直起降战斗机、隐身战斗机等不断更新换代,虽然此后的空战相对立而言都属于小规模的作战,但足以从这些战斗中看到当时世界战斗机技术革新的最新成果。
  军事方面的学者们几乎是众口一词,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21世纪的战争也就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在信息时代,战争的全新形式不再是夺取某方面的压倒性胜利,或者是造成你死我活的必然局面,在这个时候“指挥与控制战”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空战是争取“指挥与控制战”胜利的一点,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拥有制空权是能够夺取“指挥与控制战”主动的关键,而部队通过空战可以最快、最直接地攻击对方的信息系统,从而创造一种足以了解对方情况的战场氛围,如果己方可以很快了解到对方的情况,而对方却无法做到,那就等于握住了胜利的钥匙。
  正如在战斗中,对于指挥者来说,能够获得对方的准确情报是一件非常让人欣喜的事情,拥有制空权就意味着可以掌握对方的情报,同时向对方的军事设备随时从高空发起便捷的进攻。正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指挥与控制战”越来越重要,空战在战争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因此,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多的指挥者将空战视之为“空中的决战”,一旦丧失掉空战的胜利,就意味着战争的失利。福煦在自己的著作《战争原则》中说过:“目前的战争尽管已显露出各种新的特点,却又一次表明,一些基本的战术原则依然未变……”获取敌方信息从千百年以来,直到现代战争中,一直在影响着战争的发展和最终进程。
  看起来,是因为飞机的发明才使得空战这种新的战争模式出现在了历史中,但同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战争不断地寻找着突破困局的方式,从陆战到海战,从海战到空战,从空战到利用更为广阔的宇宙,这几乎是不可阻碍的历史的脚步。《现代战争》中说:“我们仍在不懈地研究一种不再存在,而且我们也决不会再打的战争。”或许,人性问题再次被和平主义者摆上战争分子的办公桌也正契合了指挥者以最小的战争投入,获得最大利益的最初想法,而空战在未来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将会越来越重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一战天空——空战走上历史的前台
前奏:空战开始了
福克鞭笞:福克飞机控制天空
初出茅庐:“红色男爵”对决英国王牌
血的4月:战鹰在这里陨落
战典回响
天空在战争中不再寂寞
沙场点兵
第二章 诺门坎空战——日寇永远的痛
前奏:明治维新后的野心
临危受命:闻到战争的硝烟
空地一体:朱可夫带来新理念
趁夜偷袭:气焰嚣张的关东军
最后攻击:空地一体完美得胜
战典回响
诺门坎——改变了日军的全球战略
沙场点兵
第三章 武汉大空战——战时首都上空的雄鹰
前奏:武汉会战的阴云笼罩
惨烈厮杀:“二一八”遭遇战
以逸待劳:大战“四二九”
乘胜追击:“五三一”奏凯
血战武昌:猎鹰在”八三“出击
战典回响
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沙场点兵
第四章 敦刻尔克撤退大空战——生死时速大角逐
前奏”盟军被困敦刻尔克
……
第五章 不列颠空战——战鹰留住胜利的希望
第六章 杜立特空袭东京——让日本感受到美国的愤怒
第七章 库班大空战——苏德争夺制空权的殊死拼杀
第八章 东线空中大决战——库尔斯克大会战中的空中战役
第九章 霸王行动——盟军诺曼底登陆前后的空中作战
第十章 北非空战——战鹰在沙漠中盘旋
第十一章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纳粹空降兵的掘墓之战
第十二章 柏棘大轰炸——燃烧的柏林
第十三章 越南空战——铝与火的教训
第十四章 贝卡谷地空战——新时代的揭幕之战
第十五章 马岛空战——飞鱼和海鹞的舞台
第十六章 海湾战争——超视距时代的空中对抗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