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高储蓄率、高投资和高出口。同时,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诸要素中,劳动在分配中所占比例过低,使得贫富分化不断扩大。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就会出现社会分配极为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劳资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这将危害社会稳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不利的影响。加之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出口受到限制,造成很大一部分出口企业破产,失业人数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背景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配格局的调整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据测算,从2002年到2006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02年为62.1%,2006年为57.1%,下降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的收入比重从20%,上升为21.5%,上升了15个百分点,政府收入比重从17.9%上升到21.4%,上升了3.5个百分点。居民收人比重下降,使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据统计,在同期三大需求对国民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中,消费的贡献率从43.6%下降到38.9%。
因此,长期以来,造成中国经济一直呈现消费需求不足,出口居高不下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家通过税收的手段在初次分配中参与过多的分配,从而减小了私人部门的分配比例;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成本太低,人口红利过高。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就应减少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居民收人水平的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