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期间,汕头及潮梅内地各属对各种_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由汕头输出的货物主要是本地各种土产以及手工业制品,其中大宗的货物是土糖、夏布、陶瓷、纸制品(主要为祭祀用的神纸)、锡箔、烟丝、抽纱、苎麻品等。在这些出口货物中,除了抽纱品及少数原料外,大部分以海外潮梅华侨为销售对象,“因潮人侨居暹罗、马来亚、安南等处人数甚多,生活习惯仍不脱故乡风尚,其所需或由汕头直接输出,或由香港转驳运往”。③
在汕头,经营进出口贸易主要是南北行与南郊行。南北行泛指在南北港口从事一般进出口贸易的行业。这一行原来以火船行为主,包括米行、天津行、汉口行、上海包头行、香港行等。在进口货物中,一部分由外国公司直接运销,大部分由本地运销业商号经营。货物种类除了一般奢侈消费品外,大宗的为粮食、肥田料以及各种机器、工业原料。
南北行对于潮梅内地农业、手工业的兴衰以及粮食供应是否充盈具有直接的关系。1933年初,南北行各商号自东北、华北等处运来80多万块豆饼以备来春农田之用,时值全国各地抵制日货运动高涨,豆饼被指为日货并遭封存。后经西南执行委员会及广东省党部放行,但因相持日久,在潮梅各地农田春耕待肥时候,豆饼尚不能上市发卖。至5月中旬风潮解决,豆饼可以出栈,但农时已过,这是当年早稻歉收的一个重要原因。①汕头南北行在1930年组织同业公会时分裂成两派,部分火船行商家与米行、天津行及部分暹商组织了以澄海帮商号为主体的“南北港货物运销业公会”;另外一部分火船行商家则联合业务性质相近的商号组织“杂粮业公会”。1936年杂粮业公会共有会员商号34家,少于南北港公会的58家。②
南郊行是主要以采办土产运销南洋各地的商号的统称,其性质为出口商。根据营业地域范围,其中专以暹罗为营业范围的称为暹商(或称暹郊),其他地域则总称为南商。根据所营的主要货物又可分为酱园(又称杂咸及菜廊)、果业(主要为潮州柑、荔枝)、陶瓷、纸镪(拜祭用的纸制品)等。在组织同业公会之前,汕头南郊行的商家分属于南商公所、暹商公所、南郊公司(即酱园业)与和益公所(即果业)等四大公所。1930年后,这些商家共组织了6个同业公会,分别为南商公会、陶瓷业公会、酱园出口货业公会、暹商公会、出口纸镪业公会、果业公会。该行以采办地方土产运销外洋为营业,直接影响潮梅各地农村经济的兴衰。
1936年,汕头市共有各类同业公会48个,会员3535家,大部分业务与进}}{口贸易均有关系(表1-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