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微软内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95708
  • 作      者:
    王超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一家传统软件行业,微软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关于微软的著作关注的主题虽然不少,但还没有一本书完整而详细地将微软的发展史展示给大家。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发展史、比尔·盖茨的财富增长史、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微软的广告和人才战略等还没有专著进行叙述和分析。《微软内幕》正是以微软的软件发展为主线,详细描述了微软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阐释了它在新世纪遭遇的挑战与竞争,以及微软未来的发展远景。这可能是《微软内幕》最重要的特点。
展开
作者简介
    彭征,北京广天响石签约财经作者,管理学博士,长期专注于中国财经人物传记和企业案例分析,2006年与2007年曾两次被评为中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作者。<br>    王超华,北京广天响石签约财经作者,山东滕州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历。长期从事畅销书的编写和翻译工作,对企业发展史颇有研究,善于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洞察智慧和玄机,给人以启迪。
展开
内容介绍
    1975年,两位青年人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家旅馆里成立了微软公司,从此踏上了软件帝国的创业之路;25年后的2009年,“微软之父”已然隐退,微软则已经在世界软件行业内称霸几十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软坛”神话。微软发展壮大的过程凝聚着比尔·盖茨和所有微软人的力量和智慧,该书以简洁欢快的语言风格为我们讲述了微软神话的创业历程和比尔·盖茨的传奇人生,将比尔·盖茨毅然退学创业、集中力量开发Windows系统、与网景在浏览器市场上一决高下、微软反垄断案、与Google的生死之战等事件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业内外人士均可畅读,其中的成功智慧和竞争战略更是能够为在路上的奋斗者提供众多有益的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之所以为自己所领导的微软而感到自豪,是因为在这个团体中聚集了一大批与我一样热爱微软事业的人。<br>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前董事长<br><br>    比尔·盖茨赚的钱比人类历史上所有人都多,但他在努力把钱捐献出去。大多数人也许会把钱用在别的地方,或是只捐出一点点,并希望别人给他们别上勋章,而不是像比尔·盖茨和梅琳达那样,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寻找真正行之有效的东西上。这就是他毕生的工作。<br>    ——比尔·克林顿 美国前总统<br><br>    如果盖茨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br>    ——沃伦·巴菲特“股神”<br><br>    我对比尔·盖茨特别敬仰,不是因为他的技术,不是因为他的财富,也不是因为他的战略商业头脑,而是他这么成功还能够做到如此谦虚,有这样的胸怀,对世界上用户的福利抱着这么大的一股期望,我觉得看到一个很伟大的人,这是我比较感动的地方。<br>    ——李开复 中国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r><br>    比尔·盖茨之于软件,就像爱迪生之于灯泡——他部分是发明家,部分是企业家,部分是推销员,是完完全全的天才。<br>    ——美国《人物》杂志
展开
精彩书摘
    1977年是微型计算机火暴的一年,坦迪公司生产的17Rs-80、科莫多公司生产的PET型计算机崭露头角,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二号”更是出尽风头,微软为这些计算机提供软件,但是由于各个公司的计算机使用的是自己的操作系统,因此微软的产品很难适用所有的计算机。此外,微软的产品是为专门满足CP/M操作系统而生产的,因此这个操作系统的命运就决定了微软产品的前途。幸运的是,除上述三家公司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之外,其余的计算机公司很快都将CP/M作为标准系统,这使微软的市场大大拓宽,产品相当畅销,获利颇丰,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万美元。<br>    一天,比尔·盖茨接到一个来自日本的电话,对方说他对微软的产品很感兴趣,并想送给比尔·盖茨一张一等舱的机票,请他到日本去。电话中的人便是西和彦,他和比尔·盖茨同岁,他的朋友们习惯称他为“凯”。西和彦出生于神户,祖父为私立须摩学园创办人,祖父母与双亲都在该校担任教师,西和彦是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三代长男。小时候,学校便是他的游戏场所,他就是在这种学术气息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西和彦曾经两次参加东京大学入学考试,但都名落孙山,饱受挫折之后,于1975年进入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就读。他也同盖茨一样,酷爱计算机。两年后,他离开了大学,一头扎进了微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当中,出版计算机杂志ASCⅡ,并开始兼营软件销售业务。<br>    由于相似的经历,比尔·盖茨对这位日本朋友倍感亲切。但是,他没有时间去日本,便在电话上做出解释,并同他约定,在不久即将举行的美国计算机会议上见面。<br>    几个月后,西和彦来到美国与比尔·盖茨会面。他们足足谈了8个小时,发现彼此对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前景所见略同。他们一致认为,不久的将来,大型企业将纷纷推出微型计算机,数以百万计的微型计算机将进入市场。比尔·盖茨的梦想是使微软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软件发行公司,西和彦则提出愿成为微软公司在东方的代理人。二人一拍即合,就此签订了一项只有一页长的合同。<br>    西和彦回到日本后,便去找日本电气公司主管渡边,并说服他到美国去同比尔·盖茨见面。渡边同意了,并且对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非常欣赏。回到东京后,他立刻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告诉他们,公司要生产日本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渡边宣称,这台计算机将由一家在日本还不出名的年轻的美国微软公司进行设计。当时,日本的个人计算机市场才刚刚起步,而像日本电气公司这样一个已经颇有名声的企业从事这个计划,的确相当冒险。渡边在1986年8月27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说:“在我们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微软公司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总感觉到,只有衣着随便,生活简朴,只要一瓶可口可乐和一个汉堡包就能过日子的年轻人才能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其他年轻人研制出适用的个人计算机。”<br>    1979年,日本电气公司推出了PC8001型计算机。这个产品一炮打响。日本电气公司、比尔·盖茨和西和彦都获利颇丰。比尔·盖茨和西和彦还应邀到日本计算机贸易展览会上发表演讲,畅谈微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1982年,西和彦说服日本京都陶瓷公司总裁稻森和雄提供资金,与比尔·盖茨共同制造了日本的第一台便携式微型汁算机,再次获得巨大成功。西和彦“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改变了世界的微软<br>世界首富<br>不羁的电脑天才<br>智慧的商业领袖<br>在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br>企业历程<br>与IBM合作<br>成为软件业巨人<br>与全世界“为敌”<br>微软的成功基因<br>危机感<br>热爱工作<br>兽于学习<br>第二章 创始人<br>比尔·盖茨<br>“只要我竭尽全力”<br>开明的家庭教育<br>保罗·艾伦<br>计算机爱好者<br>少年黑客<br>在哈佛<br>第三章 退学创业<br>微软诞生<br>8008徼处理器<br>阿尔泰尔计算机<br>微软诞生<br>创业之初<br>遭遇盗版<br>两封公开信<br>BASIC专利权之争<br>初入正轨<br>组建团队<br>与”日本的盖茨”合作<br>落户西雅图<br>8086芯片<br>第四章 桌面操作系统<br>收揽人才<br>史蒂夫·鲍尔默<br>查尔斯·西蒙尼与多级菜单<br>与lBM合作<br>开发应用软件<br>与莲花竞争<br>ExceI击败莲花<br>推出Wndows 3.0<br>成功上市<br>上市经过<br>最年轻的亿万富翁<br>第五章 “视窗”操作系统<br>不断升级<br>信息时代到来<br>开发商业用户<br>Windows 95——最成功的软件<br>Windows 98发布<br>阻击网景<br>盖茨判断失误<br>向网景开战<br>“捆绑式”销售<br>第六章 微软在中国<br>初入中国市场<br>水土不服<br>杜家滨:微软中国探路人<br>四处碰壁<br>维纳斯计划<br>起诉亚都<br>吴士宏:不成功的继任者<br>政府采购出局<br>改变赢得转机<br>高调唐骏<br>陈永正收获<br>重视研发<br>微软中国研究院<br>微软的第二个“总部”<br>第七章 产品理念<br>创新、用户和营销三位一体<br>永远创新<br>针对用户需求<br>重视蕾销<br>超越PC时代<br>Vista系统和手机操作系统<br>最好的即将到来<br>第八章 人才理念<br>以人为本<br>雇用最有本领的人<br>历时最长的面试<br>期权造就”打工富翁”<br>管理方程式<br>自主掌握工作时间<br>人尽其才<br>争夺人才<br>从学校网罗人才<br>“架空”对手<br>第九章 团队理念<br>融合一体<br>协作互助<br>有效沟通<br>责权清晰<br>贵任明确<br>充分授权<br>第十章 网络时代之争<br>抗辩垄断<br>美国政府暗放微软<br>遭受欧盟重罚<br>侵权官司不断<br>竞争者名单<br>游戏规则破坏者:Linux<br>office面临围攻<br>第二次浏览器大战<br>头号劲敌:Google发起全面战争<br>Google:下一个目标,微软<br>争抢雅虎<br>搜索引擎大战<br>第十一章 后盖茨时代<br>盖茨退休<br>微软走向何方<br>附录一 微软编年史<br>附录二 比尔·盖茨语录<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