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经典讲座.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25986
  • 作      者:
    本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并引导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认真读书学习、开阔文化视野、全面增强素质、进而有效服务科学发展、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并大力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中央电视台、人民出版社、新闻出版报社等单位协办的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于2009年4月21日正式启动。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每月一次的主题讲坛,至今已举办讲坛近30场次,参加听讲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达10000余人次。主题讲坛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不同侧面,主讲嘉宾是来自国内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如陈晋、王东京、唐浩明、朱佳木、王蒙、阎崇年、葛剑雄、张信刚、朱向前、王树增、金一南、胡鞍钢等,他们讲述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重要的学术理论,传达真切的心灵感悟,既有对历史长河中精彩片段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切实关注;既包括深沉浑厚、充满思辨的哲学、宗教沉思,也涉猎灵动而飘逸的艺术欣赏,带给现场听众招佰的精神享受,唤起广大爱书人热切的阅读期盼。
展开
精彩书摘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今天这个题目是中国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苏联共产党执政74年会一夜之间失去了政权?我想分几个问题讲,讲一下怎么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问题,什么叫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然后讲苏联历史上三次改革的机会为什么会错失?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本来可以走下去的道路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对峙对抗了半个世纪,最后以苏联解体为终结。这件事发生以后,在美国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当中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解体就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和美国学者在一起开会他们总讲,现在我们可以把冷战的责任都推给苏联了。说到苏联解体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应该把这个概念分解一下,所谓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概念要有一个区分,就是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区分。在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曾经在欧洲风靡一时;到了20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又在世界上风靡一时。其实社会主义的出现有它历史的必然性。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要发展的,都是要进入现代化的。怎么进入?原来有一条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恩格斯曾经总结过的那些资本主义实现原始积累的条件,黄金、奴隶贸易、殖民地等,都已经没有了。
    后进国家怎么实现现代化?于是人们看中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总结出来的是理论上的探讨,因为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其实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矛盾,他认为资本主义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达到顶峰了,而它自己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内部是无法解决的,只能靠外力打碎这个国家机器,构建一个新的社会。这个新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前期阶段。那个时候他设想的很简单,就是消灭私有制。但实际上实现马克思这个理想的,不是在马克思认为应该实现社会主义的那些国家。马克思《资本论》分析的基础是英国的经济,是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但是,后来实践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恰恰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俄国。于是,首次出现在人类面前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从逻辑上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要分清楚,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终结不等于社会主义的终结。那么为什么苏联会失败?有很多说法,我想至少有一种说法是靠不住的,是没有道理的。就是过去很多人都说苏联社会主义失败主要是戈尔巴乔夫的叛变。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当然学者当中也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个解释太简单了。
    戈尔巴乔夫一个人能起这么大作用?这就使我们想起恩格斯曾经说过的关于“出卖论”的一段话,他的大意是讲我们很多人在革命运动遭到失败、追根寻源的时候就说是因为某某人的叛变。“如果一个政党的全部的本钱就依赖于某个公民的忠诚上,那太可悲了”。他讲的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看看中国自己的情况。历史上很多中共领导,有逃跑的,有叛变的,但中国共产党倒了吗?没有!把责任归结于某一个人,这样的解释是一种政治情绪,是一种发泄。不错,戈尔巴乔夫是有责任,面对危机他处置不当,把苏共失去政权的根本原因归结到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身上,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看法,不是一个历史的看法。它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又会导致一个“接班人”的问题。这不还是把整个国家的希望、整个党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接班人的身上了吗?苏联解体的原因比这复杂得多。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20年来各国的学者,包括中国、俄国学者从各个角度都进行过探讨,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宗教、民族等,确实有很多原因。我想换一个角度,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观察。斯大林模式出现的问题不是到90年代人们才发现的,而是早就知道它有问题。那么你早干嘛去了?74年你都不改?所以我想探究、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苏共执政这74年当中,它发现了问题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说这个人有病早就知道,为什么不治啊?等到治的时候已经晚了,已经病入膏肓了。我们现在看苏联的历史,究竟这个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发现了问题以后有没有改正的机会,有没有改革的机会?有。我总结有三次。二、列宁进行的转轨尝试: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命运我们先讲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关于十月革命现在也有很多争论。十月革命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和我们原来的理解很不一样。我认为十月革命有它历史的必然性,是一种历史趋势,当时,俄国已经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所以列宁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社会主义究竟怎么搞?其实他并不清楚。写《国家与革命》的时候,列宁正在瑞士,他的整个思路跟马克思一样,就是要消灭国家,消灭私有制,搞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成功也有它很大的偶然性,包括列宁跟德国人的关系,要不然他回不到俄国去。成功了以后怎么办?原来列宁也没有想直接搞社会主义,但是因为立宪会议没有通过让布尔什维克掌权,所以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
展开
目录
沈志华(华东师范学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
阎崇年(著名清史学家、满学家)袁崇焕:其人、其事及其精神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筹划中的战略思维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
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全球化”的宗教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葛剑雄(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图书馆馆长)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
张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副会长)核武器与国家安全环境
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考古学与古代文明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艺术中的智慧——由八大山人谈起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建设与民生问题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规划:编制与解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