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南宋政府依然偏据江南,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高丽在蒙古强大军事力量的威胁下,与后者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马蹄所不及的海岛小国日本尚未进入蒙古统治者的视线。
忽必烈继位后,立刻着手争取高丽在真正意义上的臣服。以至元六年(1269)出兵平息高丽权臣林衍擅行废立事件,帮助高丽国王元宗恢复王位为契机,忽必烈将高丽置于自己直接、严密的军事统治之下。以后,元朝又通过联姻、置省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高丽的控制,高丽则通过向元履行纳贡、质子、置驿等义务,成为元朝名副其实的藩属国。
在迫使高丽臣服的同时,忽必烈又将目光投向了日本。至元三年八月,忽必烈派遣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持国书前往日本。同时,命令高丽遣使同往。一行人在第二年的正月到达与日本对马岛隔海相望的巨济岛,可是,他们并未渡海,而是“不至而还”。对此,高丽国王元宗在给忽必烈的奏文中说:“至巨济县,遥望对马岛,见大洋万里,风涛蹴天,意谓危险若此,安可奉上国使臣冒险轻进。虽至对马岛,彼俗顽犷无礼仪,设有不轨,将如之何?是以与俱而还。”学界一般认为,这只不过是高丽的借口罢了。高丽害怕日本一旦不肯臣服蒙古,后者势必用兵,届时难免会卷人战争。同时,也担心蒙古与日本的通交会导致边境倭患的蔓延。因此,对忽必烈的命令存推诿之心,阳奉阴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