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教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5962
  • 作      者:
    魏道儒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道儒,1990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华严宗通史》、《中华佛教史-宋元明清卷》、《宋代禅宗文化》、《禅宗无门关》、《坛经译注》等,合著有《中国禅宗通史》、《佛教史》等,合译有《早期佛教与基督教》、《宗教生活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佛教史话》以简洁流畅的文字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关佛教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变革、主要的佛教人物及其事迹思想、众多佛教宗派的兴衰消长、中国僧侣的特有风貌等,同时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刻印和流通,佛教基本理论的源流和核心内容,诸多佛、菩萨等崇拜对象的起源、构成和社会功能等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叙述,以期使读者能全面了解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发展趋向。
展开
精彩书摘
    从东汉末年开始,不断有华严类单行本经译出,但研究并不普及。东晋60卷本《华严经》译出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华严学僧。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地论学派中的不少人促动了对《华严经》研究的兴盛,并为日后华严宗的形成开辟了理论通道。到了隋代,以长安南郊至相寺为中心,聚集了或研究《华严经》义理,或依此经修行的数十名僧人,华严宗即由此产生。
    法顺(557~640年)是雍州万年(陕西长安)人,俗姓杜,所以也习称“杜顺”。他平生主要游化于今陕西关中和甘肃庆阳一带,传有驱使虫蚁、治疗天生聋哑等多种神异功能,被称为神僧。据说唐太宗曾慕名召见,赐号“帝心”。法顺劝人诵读《华严经》,并依据此经修普贤菩萨行。他著有《华严法界观》,把止观分为五等,并奉《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后来经智俨、法藏等人对此发挥,形成华严宗的判教理论。
    法顺最著名的弟子是智俨(602~668年)。他早年从法顺出家,入至相寺,曾随两位外籍僧人学梵文。他曾游历各地学习多种经论,然后回至相寺随智正学《华严经》,再独立研究地论师慧光的《华严经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智俨的著述约20余部,以现存的《搜玄记》、《华严一乘十玄门》、《孔目章》、《华严五十要问答》为主。
    通过系统诠释60卷本《华严经》,智俨着重以“十玄门”、“六相”来论证“法界缘起”理论,并指出《华严经》宣扬的华藏世界信仰与净土信仰的区别。智俨基本创建了华严宗独特学说的整体框架,实现了从《华严经》学说到华严宗学说的理论形态转变。《华严经》通过描述幻想的禅定境界和神话故事来宣扬教理,经过智俨的改造,形成以概念分析为特征的华严宗学说体系。智俨的新罗弟子义湘(625~702年),学成后归国传教,被奉为“海东华严初祖”。
    智俨学说的集大成者,是其弟子法藏(643~712年)。他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全国最有名望的学问僧之一。法藏祖籍康居,后迁长安,17岁随智俨学《华严经》,后又从学于智俨弟子道成、薄尘等。他相继参与过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义净和菩提流支等人的译场,通晓多种经论。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令京城10名高僧为其授具足戒,赐号法藏“贤首法师”。圣历二年(699年),他奉诏于洛阳佛授记寺讲解《华严经》,以金狮子为喻,为武则天讲华严教义。中宗和睿宗曾请法藏为菩萨戒师。
    法藏平生讲《华严经》30遍。在智俨学说的基础上,他系统组织和完善了华严宗教义,使主要从诠释晋译《华严经》而阐发新说的过程基本结束。他运用华严宗特有的命题、范畴和思辨方式解释《密严经》、《般若心经》、《梵纲经》,促动华严学向整个佛学中拓展。法藏的著作传说有百余卷,现存有《探玄记》、《五教章》、《华严旨归》、《华严金狮子章》等24种。 
    ……
展开
目录
一 “一个幻想的太阳”

二 佛教初传与早期形态
1.域外佛教一瞥
2.汉代佛教传播
3.汉代佛经翻译
4.汉代佛教风貌

三 社会普及与般若思潮
1.三国西晋佛教概况
2.玄学促动下的佛学

四 民族融合与区域特色
1.供奉戎神与灵异布道
2.道安生平与传教成就
3.罗什译经与罗什僧团
4.江南佛教与名僧风度
5.格义拟配与六家七宗
6.慧远僧团与协契皇极

五 多元开拓与诸派师说
1.平稳发展的南朝佛教
2.剧烈波动的北朝佛教
3.风行社会的菩萨净土
4.沟通中外的传经求法
5.南北各地的译人译籍
6.分道弘扬的诸派师说

六 佛教昌盛与诸宗态势
1.隋唐佛教的整体构架
2.隋唐诸帝的佛教政策
3.天台诸祖与天台教义
4.吉藏与三论宗
5.信行与三阶教
6.玄奘与法相宗
7.华严诸祖与华严教理
8.禅宗的形成和演变
9.开元三大士与密宗

七 义学衰落与禅门独盛
1.宋代佛教政策
2.译经与刻藏经
3.诸宗兴衰一览
4.编集语录、灯录
5.公案诠释之学
6.两种禅法体系

八 汉藏融合与汉地诸宗
1.元代佛教新格局
2.曹洞宗和临济宗
3.白莲教和白云宗

九 明代佛教与清代佛教
1.明清佛教政策
2.明清佛教走向
3.居士佛教概观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