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的佛源僧脉
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来自天竺的佛教文化在这里绵延传承,根深叶茂,苍翠千年!在正式走进灵岩寺这座圣殿之前,让我们追本溯源,寻踪觅迹,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朝佛之旅。
佛祖诞生
公元前5世纪,当齐鲁文化的先驱、中国古代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率领弟子们驾着牛车在神州大地上周游列国的时候,在古代印度,另一位人类的圣哲也在云游四方,从事普度众生的事业,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传说佛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当时属于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他的父亲是净饭王,姓乔达摩;母亲是摩耶夫人,属于刹帝利种姓,都是释迦族人。公元前566年,摩耶夫人按照当地习俗回娘家待产,在途中的一棵无忧树下生下一个太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意为“终成正果”,也有“吉财”的含义。后来,佛教徒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于4月8日从摩耶夫人右肋出生,刚一落地,便周行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环顾四周,做狮子吼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太子出生后的第七天,摩耶夫人就病故了。他是由姨母摩诃婆阁波提抚养长大的。少年时代的悉达多曾经系统地接受过当时印度最高贵的婆罗门教的教育,广泛学习文学、哲学、算术等等,还跟从武士们学习武术,能操29般武艺。据说他膂力无穷,能用一只手举起大象掷出城外,立即又用手接住,再轻轻放在地上。后来他与善觉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生了儿子罗喉罗。
悉达多的贵族生活是优裕舒适的,他拥有适合春、夏、秋三季居住的三时宫殿;衣着华贵,饮食丰盛;歌舞于庭,极尽享受之乐。他的父亲净饭王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王位,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但是,释迦牟尼却在29岁(一说19岁)时出家修行。究其原因,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佛陀所处的时代正是古印度各国之间互相讨伐、并吞,阶级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之际,他所属的释迦族受到邻国强权的威胁,朝不保夕。他已预感到难免覆灭的结局,因而认为世间“无常”。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情景,联想到自己也摆脱不了同样的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而当时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获得解脱之道。终于有一天,他舍弃了王位,出家修行。
创立佛教
悉达多出家后,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那里有很多修行者,他们以种种苦行折磨肉体,以求得精神的解脱。他不满意这种做法,滞留一宿便离去。净饭王得到他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侨陈如、跋堤、跋波、摩诃男、阿说示5人作为随从,一起修道,保护太子。为了寻求解脱,悉达多尝尽艰辛,历经6年之久。他身体消瘦,四肢无力,这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于是他来到尼连禅河边,慢慢走进河里,洗去全身污垢,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体力。他的5个随从见此情景,以为太子退了道心,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修苦行去了。太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树下,双足结跏趺坐,发下宏愿:“若不成佛道,就绝不起座!”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深入禅定,在12月8日的那天早上,他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觉悟成道,时年35岁。释尊成道日,汉化佛教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名为“成道节”,俗称“腊八”,中国佛教徒在这一天用各种米和果物等杂煮作粥供佛。以后,吃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中国民间习俗。
释迦牟尼成道后,首先找到了在波罗奈国郊外鹿野苑修道的侨陈如等5名随从,给他们讲自己证悟到的四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真理,使5人先后不同地开悟,成为佛陀的首批弟子。佛教史上把这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至此,佛教所称的佛(佛陀)、法(四谛)、僧(侨陈如等)三宝具足,佛教正式形成。
佛,是“佛陀”的简称,是Buodha的音译,本义是“觉者”或“智者”,即修成佛道的人,特指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
法,指佛法,一般指佛所说的教法,包括各项教义、教规(清规戒律)等,即佛教的理论和规章制度,以理论为主体。
僧,是梵语“僧迦”的省称,一般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我国一般叫做“和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