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密宗成佛心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62716
  • 作      者:
    洪启嵩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nbsp;&nbsp;&nbsp;&nbsp;洪启嵩,洪启嵩先生少年时开始修学禅法,二十几岁开始教授禅法,并多年闭关修持各派禅法,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北美各国的高等学院与寺院禅堂举办数百次禅学讲座与禅修训练,对于人的身心气脉的改造、身心境界的提升,有深入研究与修证。 <br />&nbsp;&nbsp;&nbsp;&nbsp;洪启嵩先生几十年来在大小乘禅法、显密教禅法、南传北传禅法、汉传藏传禅法、教下与宗门禅法等均有深入与系统的研究与讲授,在海内外已出版各种禅学著作上百种。 <br />&nbsp;&nbsp;&nbsp;&nbsp;洪启嵩先生发愿构建适宜当代人的中华禅学修体系,以中华禅为根本,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引导当代世界文明。 <br />&nbsp;&nbsp;&nbsp;&nbsp;洪启嵩先生认为,应“依禅出教”,“藉教悟宗”。并且坚信,“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中国文化的特质也在禅”;“中华禅是中国佛学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展开
内容介绍
  修习密法,需要圆满的习地与智慧,更需要安止在无上菩提的心。密法观照法界的体性与缘起的实相,将法界的实相与自己的身心众相完全融摄为一,并落实于现前的生活中。这种微妙的生活瑜伽,让我们的生活与修炼不相远离,让我们能以现前﹑当下的身心,速证无上大觉的智慧。
  在《密宗成佛心要:即身成就的修行心要》中,较详尽地解明密宗成佛的真实内义,以六大为体,四种曼陀罗为相,启动我们本具的慈悲善力,让我们如实地解悟密法的真谛,共同圆满无上的正觉。
  作者简介:
  洪启嵩先生少年时开始修学禅法,二十几岁开始教授禅法,并多年闭关修持各派禅法,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北美各国的高等学院与寺院禅堂举办数百次禅学讲座与禅修训练,对于人的身心气脉的改造、身心境界的提升,哟偶深入研究与修证。
  洪启嵩先生几十年来在大小乘禅法、显密教禅法、南传北传禅法、汗传藏传禅法、教下与宗门禅法等均有深入与系统的研究与讲授,在海内外已出版各种禅学著作上百种。
  洪启嵩先生发愿构建适宜当代人的中华禅学修体系,以中华禅为根本,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引导当代世界文明。
  洪启嵩先生认为,应“依禅出教”,“藉教悟宗”。并且相信,“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中国文化的特质也在禅”;“中华禅是中国佛学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即身成佛的真言密教
  证悟自心的实相
  什么是“成佛”?成佛即是成为如佛陀一般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据《大日经·住心品》所说明:“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这虽可视为仅显示身、口、意三密中“意密”的一种,然而如实理解自己的身业,亦已体解自己口业的实相,这身、口、意三业从外观上来看,会以为有三种作用,然而实则是一如一体的。
  身业之外,不起口业;心意所念,直现为身业,爰至宣泄为口业,故身、口、意三业,具有一体不可分离的关系。修行以三密一相平等为要件,所谓“成佛”则是“证悟自心的实相”。
  这自心实相的净菩提心(Suddba-bodhi-citta)指的就是我们修证的根本,也是我们心识内本具的无漏种子,即自心中无垢清净的智体,能如实了悟净菩提心,就能够现前成就圆满佛果(Abhisambuddha)。
  “即身成佛”为现身成佛之义,即以此凡夫之身,直接现前成为佛陀之义,所以有时亦称为“现身成佛”。
  佛法以成佛为主旨,其教法虽然有千差万别,但其旨趣,则是以说明成佛的方法为要点。
  在大乘佛法中成佛的方法,设立有种种修行的阶位,经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种阶位或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种阶位,方能成就毗卢遮那佛圆满境界。
  凡夫从一念发起菩提心志求佛果开始修行,一般而言,修行的期间须经过长达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在其间死生无数次,诚然不可思议,而经此生生世世的长期修行,方始成佛,这是大乘佛教的通说。
  密教认为这样的修持历程太过迂回,不能切合实际的要求,所以很重视即身成佛,因而在下三部中提出“对生本尊”的修行方法;在无上瑜伽部则提出“自生本尊”的修法。“对生本尊”是观想在自身对面有一个本尊的修法,“自生本尊”是观想自己成为本尊的修法。
  即身成佛义
  在东密瑜伽部的成佛之中,我们可以引用日本空海大师关于即身成佛所著的《即身成佛义》来讨论。
  从《即身成佛义》中可以了解中国早期密宗的修证理念,这二颂八句乃是疏释“即身成佛”之意。而此二颂八句中,对于由印度、中国而传至日本的东密教理包容无余,无论自真言密教的根本原理,悉行包涵在内,可称为是真言密教之精髓秘要。其文曰:
  六大无碍常瑜伽(体),四种曼荼各不离(相),
  三密加持速疾显(用),重重帝网佛即身(无碍)。
  法然具足萨般若,心数心王过刹尘,
  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成佛)。
  此二颂八句中,第一颂四句,在说明“即身”二字,第二颂四句,在说明“成佛”二字。又若阐述第一颂的大意,则为:一切有情本然具备此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的妙德。而法身大日如来也不外于六大、四曼、三密的三大功德。所以,真言行菩萨安住于三密瑜伽的妙行时,即为大日如来的加持威力所摄受被护,然亦为行者发动了自身本具的善功德力。
  因此行者的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四曼(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摩曼荼罗)、三密(身、语、意),为大日如来的六大、四曼、三密所加持相应、融摄互入,而于真言行行者自身上显现出圆满大日如来的庄严法相。以此真言行者自身为大日如来的功德所示现,所以名为“即身”。
  第二颂的大意是:凡夫虽然与大日如来一样,法然同具一切智(通达一切法相的智慧)、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无际智,但由于凡夫为客尘烦恼妄想所遮蔽,而不能自觉,唯有借由修习三密瑜伽的殊妙观法时,依于大日如来的三密加持力故,就如佛在一大圆镜中,一切森罗万象都明白映现,映现出诸法万有的真实相貌,使我们也能现证如同诸佛一样的功德,此时则名为“成佛”。
  二颂八句的内意,是认为一切众生皆具备与佛陀本然一同的知见,只因无始以来为烦恼罪业所翳障,所以此种自性本然的佛智不能显现。若修行三密瑜伽的妙行,行者依于大日如来的加持力,则行者能现前自证本然佛智。
  如果是上根胜慧的行者,如同仪轨法则所示,以自性清净修持,则于此现世之中,得证直显佛的知见,名为即身成佛。
  此二颂八句,为弘法大师所显明的宗义,同时也包含了《大日经》(明胎藏界)及《金刚顶经》(明金刚界)金胎两部的妙旨。
  而就藏传密教宗喀巴大师所著的《密宗道次第论》所谈的:密教的殊胜之处,在于融合天瑜伽与般若空性这两者,而能成就即身成佛。但是他认为般若乘若只修空性,不修天瑜伽,所以不能够即身现起佛身。其中天瑜伽就是指本尊瑜伽,这是宗喀巴大师所谈的重要观点。
  即身成佛与大乘菩萨行
  在密教中很强调快速成佛(即生成佛),这与大乘佛教主流发展有所不同。在传统大乘佛教中,有些菩萨不是不能成佛,而是不愿成佛。其中龙树系的中观般若菩萨们,所开展出的样态是“不忍成佛”,而不是“不能成佛”。
  为什么不愿成佛呢?因为众生无边广大,为了济度无量的众生,所以成佛对于大乘菩萨而言,已是次要之事,只是一个缘起的示现之事罢了。
  因此,成佛不成佛只是因应于众生的缘起需要,所以说:“众生需要我显佛身,我就显佛身,或是要我圆满成佛,我就圆满成佛。”这跟菩萨的本愿有关,而非以成佛的迟速来判别其成就殊胜与否。这些菩萨成佛的先后,纯粹是本愿的关系而不是修行胜劣的问题。
  有某些行者认为按照传统的方法修行,想要成证佛果的时间实在太长了。但是我们回溯到原始佛教“即身成证”的理论上来看,原始佛教根本上就是要求即身成证。
  在原始佛教中,当生成就本来就是极自然的事情,当时的行者都是要当生成就的,经过一生的努力修持,即使没有办法当生成佛,至少也能证得三果,往生五净居天,不久就在五净居天成就了;二果则是一来一返人间成就,初果则七返人间天上才能成就。当时的初果成就行者已是属于钝根了。从经典里可看出,即身成佛不是困难的。
  菩萨发心之后,由于不忍众生受苦,因此不安住涅槃、不愿住于涅槃。从这里我们得以明白了知,成不成佛对菩萨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认为众生成佛远比自己成佛还重要。但是仔细思考这一观点,当我们学习菩萨发起无上菩提心的同时,由于自己也是众生,所以也是要成佛的;虽然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时间,但毕竟也成佛了。
  所以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里,我们也可作生涯的规划,第一大阿僧祇劫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二大阿僧祇劫要达到何种目标等等。但是成佛的时间会因为我们各自的钝根、普通根器、利根而有所分别。
  像释迦牟尼佛是属于普通根器,历时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以释迦牟尼佛成就的过程来看,佛陀在第一大阿僧祇劫修加行位到初地,第二大阿僧祇劫是从初地到八地,第三大阿僧祇劫是由八地到十地受职位。
  受职位就是要成佛前所必须接受的一些“威仪训练”,这就好比总统候选人当选了总统,在就职前必须接受总统礼仪训练,例如:如何说话才得体,行走时的仪态该如何等等。这些就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是十地到佛所修持的。
  一般众生的心,由于无明习气的障蔽,而无法发起如同大乘菩萨置个人成佛于度外的无上菩提心,而落于需求一种可预期的希望、一种心灵的安慰与落实。所以大乘佛教发展到最后,仍然会回到“即身成佛”这种观念,可以说是回应众生的需求而来的。有了以上的了解,再来看“即身成佛”,就更能了知其深秘。
  三种即身成佛
  密教的三种即身成佛就是所谓的理具即身成佛、加持即身成佛、显得即身成佛。
  ……
展开
目录

缘起
序言
第一章  即身成佛的真言密教
证悟自身的实相 
即身成佛义 
即身成佛与大乘菩萨行
三种即身成佛
第二章  宇宙万物的体性
——六大为体    
六大的体性
六大无碍 
转识成智--五方佛灌顶    
第三章  法界的实相
——四曼为相 
四种曼荼罗     
四曼相即不离   
第四章  六大法性的作用
——真言、手印、观想的妙用   
依现前因缘观照实相  
身、语、意三密的意义  
身密:手印的真相   
语密:真言为大悲愿力所成  
意密:观想的作用   
三密相应的口诀  
第五章  六大、四曼、三密的展现
——金胎两部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  
胎藏界曼荼罗  
两部诸尊的分类  
诸佛的本誓三昧耶  
五种三昧耶  
第六章  菩提道的增上妙缘  
善知识  
上师为加持的根本   
皈依金刚上师的根本意义  
皈依金刚上师的因缘  
选择金刚上师的条件  
第七章  密教祖师大德  
印度密教祖师  
中国汉地密教祖师  
日本密教祖师   
中国藏地密教祖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