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堂夜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07744
  • 作      者:
    净慧法师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1.禅是生命的自在解脱,净慧法师潜心之作,引领众生走进禅、了解禅、受用禅。
    2.《禅堂夜话》中探讨了包括“打禅七”、“人生的终极问题”、“呼吸调引”等修行入门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个人修行入门必读书。
    3.《禅堂夜话》内容通俗易懂,文字浅显顺畅,依照“禅七”的每个步骤与注意要点来进行学佛修禅的指引。
    4.《禅堂夜话》可作为每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修行参照。
展开
作者简介
    净慧法师,法号妙宗,近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得法弟子之一,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因敏悟过人,深受器重。提倡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主张“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等,使无数学人走进禅、了解禅,受用禅的智慧、禅的清凉、禅的慈悲、禅的洒脱。
展开
内容介绍

    《禅堂夜话》是净慧禅师以禅学教义为基础,对众生人事,倡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使无数人走进禅、了解禅,受用禅的智慧、禅的清凉、禅的慈悲、禅的洒脱。
 

展开
精彩书摘
    什么是平常心
    马祖开示说:道不用修。道是不用修的,因为它是一切现成的。什么是道呢?祖师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在马祖来讲,是讲悟后的境界。我们没有见性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去体会道呢?完全可以。如果不可以的话,道就距离我们很远。什么叫做平常心呢?马祖说:“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把一切对立的执着都扫除干净了,就是平常心。上面所举的六个无,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心态上的执着。这六件事,在我们凡夫看来,都是实实在在的。你越是把这些本来不应该执着的东西坚执不放,你离道就越远。
    什么叫造作心呢?一切的构想,一切刻意的追求,不是纯任自然的心态和作法,都是造作。
    何谓无是非?认为道在神龛上,道在经书里,道不在生活中,道不在言谈举止中,把道完全看作是圣洁的,就有是、有非。这样来认识道,道就有了局限性。实际上,道无处不在,没有局限性,没有是与不是的分别,所以叫无是非。
    什么叫无取舍呢?取一样,舍一样。实际上取舍之心离开道已经有很大的距离,也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无断常。断就是断见,常就是常见。我们的法身、真如、佛性,离四句绝百非。四句是什么?有句、无句、亦有亦无句、非有非无句,这叫四句。真如佛性不是常,更不是断。常是什么呢?以为从这一生到那一生,这就是我的佛性。断是什么呢?这一辈子完了,下一辈子没有了。佛性是生灭法当中的不生灭。太虚大师曾经说过:“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中,无生亦无灭。”生灭中的不生灭就是道。生灭与断常是同一个意思,不过就对法诠释的角度不同,有时说断常,有时说生灭。那就是道,要在这个地方好好体会。所谓见道,就是要见因缘生灭当下的无生亦无灭。见不到生灭当下的不生灭,不叫见道。
    无凡无圣。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凡圣平等,不要有圣凡之心,认为这件事只有圣人做得到,我等凡夫无份,这本身就是一种下劣之心。存在这种下劣之心,要想见道,永远没门。
    我们经常讲平常心,实际上平常心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禅是生命的自在解脱
第一讲 时时勤拂拭
第二讲 无心合道
第三讲 灵山不远,彼岸非遥
第四讲 融万法于一心
第五讲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第六讲 要真修,要实证
第七讲 当下证得涅槃
第八讲 六字口诀,两大要领
第九讲 禅是生命的自在解脱
第十讲 如来禅,祖师禅,生活禅
第十一讲 物质生活要简朴,精神生活要高尚
第十二讲 四食
第十三讲 虚空生命
第十四讲 家就是路,路就是家

第二篇 人生的终极问题
第一讲 人生的终极问题
第二讲 人的生死问题
第三讲 培养信心
第四讲 因果法则
第五讲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第六讲 从容面对生死
第七讲 淡化我执
第八讲 开悟机缘与佛力加持
第九讲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第十讲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第十一讲 什么是平常心
第十二讲 见性是禅的生命
第十三讲 临济四料简
第十四讲 千岁宝掌和尚与老祖寺
第十五讲 延续慧命的严肃性
第十六讲 禅宗是无相法门
第十七讲 破除四相
第十八讲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第十九讲 佛法住持世间的因缘
第二十讲 有人心就有禅宗
第二十一讲 静中讲话
第三篇 安心与生活
第一讲 学道有三要
第二讲 即心是佛,守一不移
第三讲 参话头与起疑情
第四讲 打牛与打车
第五讲 以无住心对无住境
第六讲 汉传佛教寺院的宗风建设
第七讲 安心与生活

第四篇 心地法门
第一讲 禅宗是最契合现代人根基的心地法门
第二讲 如何调心
第三讲 照体独立,历历孤明
第四讲 打禅七的由来
第五讲 克服用功中的昏散二障
第六讲 生死是当下的,解脱也必须是当下的
第七讲 人生的基本理念
第八讲 菩提路上 信为根本
第九讲 缘起与因果是佛教的两大定律
第十讲 挣脱二元对立的枷锁
第十一讲 如何使功夫成片
第十二讲 在日用事中用功夫

第五篇 修福与修慧
第一讲 学会适应被动
第二讲 生命在片刻间
第三讲 被动的主动
第四讲 至道无难
第五讲 寺院管理要以人为本
第六讲 修福与修慧
第七讲 觉照功夫
第八讲 心空成佛
第九讲 用心的诀窍
第十讲 妄想的种类及其对治方法
第十一讲 调身的要点
第十二讲 禅七的神圣性
第十三讲 要继承禅门古风
第十四讲 末后风光
第十五讲 开发自家宝藏
第十六讲 弥勒肚皮
第十七讲 人身三宝
第十八讲 不二法门
第十九讲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第二十讲 生处转熟 熟处转生
第二十一讲 如说而行
第二十二讲 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
第二十三讲 体妄即真
第二十四讲 向善向上
第二十五讲 何谓不立文字
第二十六讲 悟到什么
第二十七讲 悟与修的途径
第二十八讲 有佛法就有办法
第二十九讲 为法出家
第三十讲 自性清净心
第三十一讲 感恩、忏悔、回向
第三十二讲 修行路上莫徘徊
第三十三讲 清凉世界
第三十四讲 从跌倒处爬起
第三十五讲 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十六讲 放下包袱 消除业障
第三十七讲 精进莫放逸
第三十八讲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