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禅学.第五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5192
  • 作      者:
    吴言生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禅是一种境界,是觉者的生活境界。把二元对立的东西彻底放下,当下就是禅的境界。第二点,禅又是一种受用、一种体验。禅的受用和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第三,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这是从禅的方便来讲,不是从禅的究竟来讲。禅是见性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第四,禅是一条道路,是一条探索开发智慧之路,挣脱桎梏之路,追求解脱之路。第五,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生活的方式。真正的潇洒就是禅者的生活,是一种艺术性的生活。第六,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磐的究竟自由,禅能够把我们生命固有的一切能量活力释放出来。
展开
精彩书摘
    公元845年的灭佛运动对宋元两代的佛家肖像的制作和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禅宗没有采取宗派化的路线,成为佛教官方认可的代表。官方寺庙迅速被朝廷定为“禅宗庙宇”,禅寺通常会设祖师堂,渐渐地住持的肖像代替了宗师像。逐渐,这些肖像代表的不是某位宗师的衣钵传承,而是禅寺自身的演进。在此意义上,白云守端(1025-1072)迎请菩提达摩和百丈的肖像,也是为了恢复禅宗祖师的地位。日本禅寺也有相似的倾向,宗师和住持的肖像常常是比邻而放。另外重要的是,出现了在世禅师的肖像,被称做“寿像”。
    弗克和沙夫研究了宗师堂肖像的布置如何替脉系正名,以及肖像的仪式,(确切说)丧葬仪式中的功能。按照中国的丧葬仪式,死者的肖像被看做是魂灵的席位,其作用和灵位一样,所以祖师和住持都被奉为祖宗,得到崇拜祭祀。高僧被看做是活菩萨,尊师的话语得以记录,传给后代,这是新的现象。这在升座仪式中得到充分表现,住持在仪式上被认同为佛。作为佛教身份的表现,佛祖偶像、住持本人以及他的肖像几乎可以相互转化。
    住持的肖像除了在丧葬中的作用,还在他的弟子和信众中传播。在禅宗的仪式和机制背景下来看,这些肖像还扮演佛祖偶像的角色,而且同后者一样,得到佛骨舍利的度化。
    弗克和沙夫指出,禅教内的偶像崇拜曾遭到批评,因为祖师的禅义不能在肖像中得到表达,最后质疑了艺术史家通常接受的理论。这样真赞(chinzo)不能局限于禅宗和禅宗大师。同样的道理,祖师堂肖像的排列也不足以印证祖师和住持之间的差异,结果肖像是“达摩祖传承印证”之论也很难站住脚。佛荷指出,佛像传播实现的只是佛骨舍利的“感召力传播”,这其实建立在起初丧葬物品的功用之上。弗克和沙夫却不认为达摩祖的脉系传承,只是靠舍利佛像传播感召力的一个极端例子。同佛荷不一样,他们看到了性质的不同,而非程度的高低。佛像作为宗教偶像物,具有同佛骨舍利、肉身或者浮屠一样的功能,代表佛祖缺席情况下的存在。这也是研究禅宗真赞所谓“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场景。
    矛盾的是,本源的Chinzo是禅师的遗骨。佛荷和沙夫已经提到了禅宗肉身的重要性,詹姆斯·罗布森受两人,尤其是佛雷对石头肉身早期讨论的启发,对肉身现象追根溯源,得出了惊人的结论。罗布森的文章融合现代侦探小说的一切元素,描述死于几个世纪前人的遗骨依然呵以是欲望的对象,被走私越境,引发名号、地点、人物的混乱,以及信徒的敌对,还有民族宣言、崇拜和亵渎。作为崇拜源头的“在场玄学”已经让位于污浊的操纵,同样展示了中国在革命后,传统禅宗的圣徒言传和民间崇拜兴起之间的细微界限。这也是文化记忆研究,看看地方和地区当局如何借用媒体,制作记忆并操纵记忆。他也提出崇拜兴起的程度问题和相关的研究者引发记忆的问题。西方学者通过写作和摄影,引发对肉身的关注,由此提高他们的地位。这说明,禅宗与日本禅不应仅仅被当做研究对象或一套概念。他们进行的研究是转化对象的表述研究,其研究的推动方式,使人想起东亚的佛教徒推崇祖师像和禅师像。
展开
目录
禅宗典籍
《祖堂集》俗语汇例释
《祖堂集》校释失误举隅
《五灯会元》之版本与校勘之诸问题研究
《古尊宿语录》校读札记
西方禅学翻译专题
编者引言:走出旧有研究的思考惰性
中国禅与日本禅的研究现状
西方的东方学与禅学论述
走向“行事的”禅学研究
《楞伽师资记》的文本传统
马祖语录以及禅语录的创作
黄檗录
中国禅宗“机缘问答”的先例
公案史——中国佛教思想中的语言转换
早期禅的“一行三昧”观念
神会与初期禅学中的顿悟说
东山法门与菩提达摩思想之分化/承接
论中世纪中国禅师肖像的仪式功能
T.格里菲斯·福科
大慧和居士:关于死亡的禅学开示
道元忌及其社会历史
禅宗思想与历史
马祖综论——关于马祖道一禅师的经历、遗迹、禅学、时代及语录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百丈清规之考察
圭峰宗密的本末之辨
洛阳新出比丘尼墓志与唐代东都圣善寺
紫柏大师与憨山大师
敦煌发现的吐蕃禅文献研究——领域及其前景的一个评论
宋元明清佛教史论纲
楚山禅风浅议——以看话禅教学为中心
研读虚云和尚《增订佛祖道影》的新发现
柳田圣山与中国禅宗史研究
解脱、修禅与修心——《禅宗解脱论研究》序
学术讲座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十九讲:生活禅的真谛
天下赵州禅茶文化国际交流大会:赵州茶禅的精髓
禅宗文学、音乐、艺术
元代诗僧石屋清珙及其山居诗
《禅门日诵》中的“华严字母”考述
中国禅宗绘画及流派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