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之挑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43690
  • 作      者:
    (日)大川隆法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真正的宗教,应倡导心的挑战,应提倡你的心之可能性。并且告诉你,这就是佛陀的精神,宗教的精髓。
    大川隆法的《心之挑战》会令你的知识达到一个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高度。“与宗教结缘”,会使你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时,你的“知”才能登上一个展望新世界的高地。来吧!让我们一起开始心的挑战吧!
展开
作者简介
    大川隆法,日本知名作家,创造了连续8年每年新书荣登日本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1956年7月7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德岛,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
    迄今已累计出版著作逾500本,享誉日本出版界,更有许多著作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为千万人提供了精神性启蒙,其著作培育出无数社会精英。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今的时代,是宗教发展的时代,是证明了真正的宗教时代能与知识的时代并存的时代。爱读这本书亦即知识分子之明证的时代已经来临。对于正在憧憬神秘的宗教世界、探寻佛教世界观的人生旅客而言,《心之挑战》将是一本较好的指南。
展开
精彩书摘
    正如这满月被云遮挡一样,你们会暂时看不到我的生命,但这并不代表我会永远消失不见。和那月亮一样,我仍在熠熠发光。我会有一段时间不在你们面前,但这仅仅是一段时间。如果我总在你们面前发光,你们就学不会自己去点燃灯火发光。所以我暂时离开你们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是说明我消失了,不再存在了。你们要明白。——释迦对弟子如是说。
    此外,释迦还说:“我死后,你们要按照自灯明、法灯明的法则去生活。”
    自灯明就是“自己去发光。依靠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依靠”。下面是有关“自灯明”的解释。
    印度气候特殊,每场雨都下得非常猛烈,河水泛滥如同海洋。周围的陆地几乎都被洪水淹没殆尽,只有在水的中央残留零星几处陆地成为沙洲。动物们到此避难,在洪水中求生存。
    这洪水象征着什么呢甲它象征着人世的苦难和人的各种欲望。“在人人的欲望的漩涡之中,在现实的痛苦的洪流之中,要珍视这剩下的沙洲、小岛。它就是你自己。能够依赖的就是它。依赖自己生活。我死后,会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仿佛洪水一般涌来,你们要像那些在岛上避难的动物一样,守护自己的小岛。依靠你们自己吧,靠自己去生活吧。”
    总之,释迦在临终之时曾经对弟子说的话是反对他力信仰的。他没有说“我死后你们膜拜我即可得到救赎”之类的话,而是说,“你们要依靠自己。因为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佛性,你们要珍视”。此外,法灯明说的是“依照释迦留下的教义去生活”。明白了要依靠自己,但是许多问题要解决,不知如何是好。想问师父,但师父如同月隐云后一般,无法得见。这时,就需要“参考以往师父留下的教义进行判断”。
    这样看来,释迦到了八十岁,进入晚年之后,仍然主张“磨练自我,依靠自我,将教义当作指针”,按照自主的方式去生活。三、创造与佛一体的自己佛教是在教化人们:创造一个光芒四射的强大自我,创造一个与佛融为一体的自我。
    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可能会有人认为佛教是一种消极、阴沉、“弱势的宗教”。有的心理学者分析说:“基督教可以归为‘强势的宗教’。而佛教属于‘弱势的宗教’,如果对释迦进行精神分析,一定是个弱势的人。”(宫城音弥语)这些人可能是这样想的:佛教主张的是:“诸行无常——所有一切都是无常的。诸法无我——没有存在实体的东西。没有你,也没有我”。这是非常悲观、虚无、自我否定的。如果是学生,会拒绝上学;如果职员,会拒绝工作,或是干脆不上班……
    如果这样理解,难免会将佛教看作弱势的宗教。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只是他们理解错误。
    释迦活了八十多年,其中有四十多年都在弘扬佛法,在晚年临终时,还在教育弟子“要重视自己的心灵”、“依靠法生活下去,不是依赖佛陀,而是依靠自己,皈依内心的佛陀”,由此来看,佛教也是一种很强大的宗教。
    佛教强调对个人的无限信赖,对个人识神与精进的无限信赖。精进好比是船只的推进器。佛教告诉人们“使用推进器,去开动船只,去乘风破浪”,它是一种很强大的宗教。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何谓缘起
一、宗教的类型--"神人隔绝型"和"神人合一型"
二、立足于公平和平等的佛教思想
三、作为宇宙理法的缘起
四、缘起理法中涌动的理性力量
五、人生修行中的缘起思想--自我责任原则
六、佛教的本质--缘起的思想

第二章 何谓佛性
一、觉悟的可能性与佛的标准
二、回归佛教思想的原点
三、把握心的世界
四、作为价值判断主体的心所具有的法则
五、心中之佛性的表现方式
六、实践佛之理想的心

第三章 禅定的本质
一、禅定的目的
二、调节心的波长
三、表面意识与潜意识
四、为心灵除锈--反省
五、从反省到冥想--反省式的冥想
六、禅定的本质--能量活力的源泉

第四章 般若与宽容之爱
一、何谓般若的境界
二、识与培育之爱
三、看清善恶的起源
四、站在护法神的立场看问题
五、般若与宽容之爱
六、宗教的境界与修行

第五章 无我观的功效
一、无我的真意
二、自灯明与法灯明
三、创造与佛一体的自己
四、分辨天界·地狱界的无我
五、关于无我需要注意的事项
六、无我与培育之爱

第六章 实践中道思想
一、应该否定的两个极端
二、责怪外界的心和责怪内在的心
三、中道之中见佛性
四、灵肉的调和
五、反省--得到实在界的观点
六、知足的生活

第七章 觉悟与超验
一、作为觉悟前提的体验
二、体验对觉悟的影响
三、觉悟与超验的关系
四、架桥的理论--以信仰为媒介的觉悟
五、真实的觉悟

第八章 何谓业
一、善业与恶业
二、无明生业
三、斩断无明的利剑--智慧
四、错误的祖先供奉
五、分辨正确宗教的方法--反省与自我责任
六、共业--人与人共同的命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