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擅长于定性描述,而缺乏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去研究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联系。同时,规划的城市性质在后面的土地使用和功能分区上也没有能够充分地协调好。④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方面更加关注形态上的合理,对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结构关系考虑不够细致。很明显的就是对于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空间单元的经济联系缺乏合理的兼顾,造成一些规划的功能区在实际的发展中很难成长起来,或者是由于“空间不匹配”出现大量的通勤成本浪费,给城市公共设施造成巨大压力。⑤在城市详细规划层面,仍然是项目委托方和规划师为主,缺乏开发商或者业主的充分参与,使得规划产品难以满足和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当前中国的规划体制来看,城市建设主体和规划主体不一致,冲突较大,使得规划师在中间承受了太多。
在全球化条件下,城市或城市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竞争单元,这表现在全球、国家、区域、地方等不同尺度上。在快速城市化浪潮中,中国的城市面临着自身地位的不断变化,功能作用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城市与区域的联系,以及城市内部空间要素的安排等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那些可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的城市,不仅面临着创造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在进一步保障效率提高的同时,在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和谐公正的问题。
城市规划经济学是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规划整体,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的机理与过程、模式与规律,解释城市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制定正确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分配和调控公共资源,促进城市各个组团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社会整体和长远最佳效益的一门应用型分支学科。城市规划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为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以城市空间问题为重要切入点,研究如何落实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中公共设施与公共产品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空间安排,以及对住房、交通、产业等方面给出较为科学的空间发展布局,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城市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如前期研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专项规划中,城市规划经济学研究的侧重点和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