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迁移行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82099
  • 作      者:
    申恩平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迁移行为》内容系统性强,研究角度新颖,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从事区域经济、工商管理等学科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参考借鉴,而且对企业界决定企业迁移区位选择的管理人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统计分析了东中西、不同省区之间企业分布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区域非均质性是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差异性的根源,这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整合区域要素,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专业化小企业集群。
  其次,分析了浙商外迁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规模分布及其发展态势,发现沪、苏、赣成为浙江企业外迁的主要区域,详细阐述了深圳企业外迁的态势,并比较浙沪苏投资环境,具体罗列出闽东南地区和西部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
  通过对企业总部内涵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总部一般具有战略决策、资源配置、资本运营、业绩管理和外部公关等职能。另一方面,企业总部外迁具有很大的风险,迁移活动也会打破企业内部利益集团之间、内部和外部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外部利益集团之间原有的利益平衡体系,这些利益集团会通过各种途径对企业总部迁移行为施加压力,甚至进行干预,阻止企业的迁移实施。
  再次,通过推理的方法,探讨了当厂商生产制造基地外移时,如何重建其母国的供应关系。企业跨区扩张可以通过企业内地域分工突破行政壁垒、降低区域分工的交易成本、增加区域共同利益,促进统一市场的建设,从而深化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最后,对金融危机下浙江制造业厂商迁移的普遍现象,找出了影响制造业厂商迁移区位选择的因素,利用实证研究所获得的区位影响因素来分析浙江各县区的相对投资优势。内容包括:(1)统计分析2001至2005年浙江制造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变迁;(2)决定影响制造业厂商区位选择的因素;(3)对总体制造业与都市劳力型、都市技术型、基础资源型及地方资源型等四大类制造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做?类研究,具体包括:影响总体制造业厂商投资设厂的因素;影响四大类型制造业厂商投资设厂的因素;制造业四大类型主要分布的地区分析;(4)具有投资优势的地区分析。浙江要抓住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迁移的机会,研究各县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吸引其他企业迁往浙江,平衡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资源差异,对解决资源竞争问题,开发地方资源、实现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1)品牌资源。在中小企业还无力创造自己企业品牌的情况下,使用产地品牌推销产品成了一个广泛采用经营策略。多数浙江中小企业迁往上海看中的就是上海全国性的品牌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产品在全国普遍受到抵制的情况下,温州企业在上海注册,产品在全国市场上使用的是上海品牌,利用上海产地品牌资源使企业渡过困境,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
  (2)资本的流动性以及融资的便利程度。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流动性要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本流动性要弱,资本流动性与融资便利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较,东部地区的资本流动性强,融资途径更为广泛、便利。首先,东中西部地区存贷款资金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的存款和贷款总额要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1991年至2002年,东部地区的存款总额占全国存款总额的60.93%,中部地区为21.64%,西部地区为17.43%;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贷款总额占全国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3.749/6、27.45%、18.81%。其次,民间资本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活跃得多,并且通过资本市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具有两个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大量的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流向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所在地,当地企业可以更为便利地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融资。依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历年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1991年至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在证券市场融资的比重分别占全国的71.62%、16.41%、11.97%。第三,国外直接投资(FDI)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的外资非常有限。依据历年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1991年至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7.44%、9.05%、3.51%。综合来看,东部地区的资本总额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份额,并且流动性较强,因而,企业如果选择落脚东部地区,融资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就更为便利。
  (3)市场效应。东部地区本来就人口众多,并且购买力强,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有效市场。内陆地区的企业经过在原诞生地多年的经营,本地市场接近饱和,如果要扩大企业规模,就必然放眼东部广阔的市场。在企业的扩展过程中,有很多企业选择了接近市场设厂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利用迁入地的优惠税收等政策,还能更快地适应目标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政策。企业迁移使外地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利用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强大的辐射作用拓展全国市场。市场追逐型迁移的动因主要就是市场效应。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企业迁移概念与理论发展
1.1 什么是企业迁移——关于企业迁移概念的理解
1.2 企业要不要迁移——几种理论观点的回顾
1.3 企业为什么要迁移——企业迁移的动因分析
1.4 企业如何迁移——影响企业迁移的因素分析
1.5 企业迁移研究现状

第2章 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2.1 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2.2 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2.3 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2.4 民营企业主阶层状况
2.5 民营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

第3章 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3.1 区域分布差异
3.1.1 东中西三大地带企业分布状况
3.1.2 不同?区之间的企业分布状况
3.2 地区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3.2.1 东中西部企业发展差距的比较
3.2.2 湖北与东部地区企业发展的比较
3.3 影响地区差异的因素分析
3.3.1 地理区位和经济体制存在差距
3.3.2 中小企业发展结构差异
3.3.3 发展环境的差异
3.3.4 信息化与市场化的地区差异
3.3.5 人力资源的差异
3.4 企业发展地区差异性产生的根源
3.4.1 企业发展过程
3.4.2 企业发展地区差异性产生的根源

第4章 企业迁移的态势与投资环境差异
4.1 企业迁移的态势
4.1.1 浙商外迁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规模分布及其发展态势
4.1.2 调查显示:沪、苏、赣成为浙江企业外迁的主要区域
4.1.3 深圳企业外迁的态势
4.2 典型地区投资环境比较
4.2.1 浙沪苏投资环境比较
4.2.2 闽东南地区投资环境分析
4.2.3 西部投资环境比较优势

第5章 企业总部迁移
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5.2 企业总部区位选择及一般性条件分析
5.3 企业总部迁移的原因
5.4 企业总部迁移的风险

第6章 生产制造基地迁移
6.1 生产制造基地迁移的现象
6.2 厂商间的合作关系
6.2.1 厂商间关系的类型
6.2.2 交互依赖关系
6.2.3 信任与社会关系
6.3 生产制造基地迁移与供应关系的重建
6.4 迁移前后供应关系的联系
6.5 管理者在进行关系重建决策时应把握的要点

第7章 进入与退出企业集群
7.1 企业进入与企业退出
7.1.1 进入的界定
7.1.2 退出的界定
7.1.3 创建率与退出率
7.2 吸引力与排斥力
7.3 群聚成本与群聚收益
7.3.1 群落规模扩张的生态学解释
7.3.2 技术创新与厂商迁移

第8章 企业跨区扩张
8.1 企业跨区扩张的概念
8.2 企业跨区扩张的方式
8.3 企业扩张的阶段性
8.3.1 企业创立阶段
8.3.2 企业就近扩展阶段
8.3.3 企业跨区延伸阶段
8.3.4 失败或再创立阶段
8.4 企业跨区扩张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9章 企业迁移的引导机制
9.1 机制
9.1.1 机制设计理论
9.1.2 市场导向与资源导向
9.2 政府调控
9.2.1 政府宏观调控对企业迁移方向的影响
9.2.2 企业迁移对政府经济调控的适应
9.3 市场调节机制

第10章 浙江制造业厂商迁移的区位选择
10.1 相关术语界定
10.2 工业区位理论
10.3 区位影响因素
10.4 区位选择与泊松回归模型
10.4.1 随机效用极大化模型
10.4.2 假设与空间选择
10.4.3 条件逻辑斯蒂模型应用上的限制
10.4.4 泊松回归模型在空间选择上所扮演的角色
10.4.5 泊松回归模型应用上的限制
10.4.6 泊松回归模型的检定
10.5 浙江制造业发展概况及产业集群分布
10.5.1 浙江制造业发展概况
10.5.2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规模及分布
10.5.3 浙江制造业优势行业集聚状况的细化分析
10.5.4 各县(区)制造业优势化产业分析
10.5.5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主要特点
10.6 实证模型的建立
10.6.1 变量的选取与资料处理
10.6.2 实证模型
10.7 实证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