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自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1601
  • 作      者:
    吴建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建平,1966年生,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管理学博士。现就职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硕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任主编或副主编的学术著作有:《内蒙古的社会现代化之路》、《生态环境心理研究》、《环境与人类心理--首届中国环境与生态心理学大会论文集》、《绿色家园生命畅想》、《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生态心理学》等。译著有《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环境心理。
展开
内容介绍
    环境问题不仅是环境本身的问题,也与人的认知、情感、行为、价值观等存在内在关系。《生态自我:人与环境的心理学探索》从心理学视角,围绕自我与生态的关系,在人类自我认知与人的行为层面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自我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本书还对生态自我进行了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重点论述了自我与自然的对立,社会自我与环境问题,生态自我的亲环境行为。
展开
精彩书摘
    除了人们所知的地球七个大陆,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人们把它称为“第八大陆”。这个巨大的垃圾岛,面积是英国的六倍。这个巨大的垃圾岛也被称为“大太平洋垃圾带”,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在过去60年间,这个垃圾带的面积一直在逐渐扩大。这里的垃圾多达1千万吨。这里的垃圾种类繁多,有塑料袋、装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儿童玩具、轮胎、饮料罐甚至塑料泳池……垃圾带所在海域的海水都充斥着有毒的化学物和细小的塑料碎片,而这些又被鱼类吃到肚子里。现在每条海鱼的肚子里最多能发现26块塑料碎片。科学家在大西洋发现巨型漂浮垃圾堆,其规模只比“大太平洋垃圾带”整体规模稍小。大西洋的这一垃圾带距离北美海岸约有数百英里,由数万小块塑料构成。研究发现,在有些海域,海洋最大塑料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0万个塑料碎片,并且绝大多数碎片都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消费品,诸如包装袋、塑料制品等等。
    人类对稀有资源的追求造成对地球稀有资源的毁灭性破坏。越稀有越昂贵,越稀有越追求。消费社会的生活方式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过度消费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3.消费者的行为障碍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消费者的饮食障碍本身也是一种对环境的直接危害,贪食、抽烟及酗酒等行为障碍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这种行为障碍造成对环境的危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关注生态是21世纪的主题
二、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
(一)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生态危机的根源
(三)生态危机的实质
三、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关理论
(一)生态学
(二)行为学
(三)环境心理学
(四)环境哲学
(五)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人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冲突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二、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双重角色(一)人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二)人是生态系统的操纵者
三、人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冲突
(一)依附于自然与控制自然
(二)操纵者角色对消费者角色的毁灭

第三章 人类自我认知发展的过程
一、自我
二、社会自我
(一)社会自我产生于社会互动
(二)自我向社会自我的延伸
(三)社会自我的主客二分
三、生态自我
(一)自我的系统观
(二)生态自我的提出
(三)自我的扩展与自我边界的重建

第四章 自我与生态困境的关系
一、自我与自然的对立
二、自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早期环境意识的建立
(二)不真实自我与炫耀消费
(三)人类的自恋与过度消费行为

第五章 社会自我与环境问题
一、社会自我的环境观
(一)自然是工具
(二)所有物是自我的延伸
……
第六章 生态自我与亲环境行为
第七章 有利于生态的自我行为管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