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成长不烦恼:给中学生的心理把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15221
  • 作      者:
    刘剑波,柯茂林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会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成长不烦恼:给中学生的心理把脉》旨在为你解答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疑惑,教你如何巧用心理工具,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阴影。

 

展开
精彩书摘
  拿准小大人的心理脉搏
  有人说,中学生是矛盾的一代,因为他们心里有太多的心结解不开,甚至积淀成心理压力或者心理疾病。中学生心中解不开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成为蚕食中学生快乐幸福的虫子,教育者有责任把它找出来。
  首先,面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高涨,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加强理解和交流。
  自我意识支配之下,中学生最忌别人不把他当做成人对待,甚至儿童少年专属的东西都成了他讳避的对象。有人称这种力求摆脱幼稚时代的心理状态为心理上的“断乳”,即心理上割断对父母的依赖关系,并与以往的时代决裂。心理上的“断乳”要比生理的“断乳”复杂得多,往往引起许多矛盾,处理不妥就会导致心身障碍。
  大人应该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并敏感地觉察到孩子的这一变化,适当地抓大放小,逐步给孩子一些“当家做主”的机会,再及时地加以引导,而不宜再像以前那样大包大揽兼“独裁式”地管理;至于孩子的抬杠大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选准合适的机会进行交流,而不宜针锋相对地让“战争”升级。俗话说,没有不服教育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和中学生交知心朋友,循循善诱,平等、友好地给以指导,对于养成健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情感高涨也是老师和家长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情感动荡带给很多中学生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也给很多中学生带来一种难以言道的孤独。这种情感的闭锁性导致中学生与老师、父母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感到缺乏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人。现实中,大人对他们往往训诫多于鼓励,批评多于同情,故会加重由闭锁性产生的孤独感。
  所以,为将孩子从情感的“枷锁”中“解救”出来,老师和父母必须理解中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并经常主动给予坦诚的朋友式的交流,而不宜随意以长者自尊,更不宜动辄进行自上而下式的说服教育,至于训诫、批评应尽量杜绝。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温柔的交流远甚于粗暴的训斥。
  性心理萌动也是需要重点对待的一件事情。
  现代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越是被禁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一旦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时,由于缺乏正确诱导和自我调节能力,人们便往往陷入焦虑之中,其结果则形成一种生物欲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对抗状态。这段话无疑能给老师和家长很多启示!有这样一个事实: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上居住的人,有个传统的社会风俗,就是孩子在10岁左右就由父母教以有关性知识,如男孩遗精、女孩月经,以至结婚、生育等等。因此,在长大以后,他们并不把性看得神秘莫测,一切都那么自然。在调查他们年轻人的精神卫生状况时,很少发现少男少女有性问题的烦恼。换句话说,他们通过早期性教育,获得了“后天免疫性”。
  可见,及时有效的性教育很有必要,这种教育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基本的性生理知识,二是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征,三是性的社会与道德意识。大人们应该懂得,进人青春期的男女,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封闭的天地里充满了幻想和情欲,但很少向父母透露,一部分在压抑中求其自然地发泄或增长,一部分则可能对同伴和知己倾吐,从互相交流各自的体验中获得理解和领悟。
  事实上,中国的性教育到现在为止依然是呼声大,行动小。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好意思开口,教师的性知识讲授水平有限,性教育内容的模糊,学校教育的不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学生的性知识获得渠道不畅通,也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性行为和性心理健康。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此外,针对中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应加强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中学生的心理虽在发展,毕竟很不成熟,其承受力远远不及成人,过多的挫折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因此,对中学生学习生活时间的安排应张弛有度,减轻精神劳乏;教学内容的要求应灵活一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老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一点,切忌突然袭击式的考查,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完成学业,在分步实施中让每个人都取得好成绩;此外,集体活动更丰富一些,环境布置要美观一些,这些都能促进轻松愉快心理的满足,使持久的学习成为可能。
  同时,良好的集体行为也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是这种需要的积极意义往往被社会忽视了,有些中学生由于暂时的落后与自卑而产生孤独感,疏远集体,情绪低沉。而老师和家长常常赞赏“关起门来用功”,而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调整。有时,甚至连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情感的维系也极度脆弱。而当一些学生同集体、家庭、师生亲善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之后,他们便会转而投向心态类似的青少年,向后者寻求认同,使种种心理疾患极快地弥散开来。所以,应积极创造机会让中学生融人集体,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心理素质锻炼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曾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为此,王极盛提出如下认识,值得老师和家长们深思——要正确认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要忽冷忽热。一会儿天天考,一会儿又不考试了。经常考试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考试,学生一点儿压力没有,缺少心理锻炼,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竞争时代的需要。。应该科学地、有步骤地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商时,应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应试能力,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没有压力,而是有一种兴趣、追求、愿望。
  压力适当、注重考前心理调节、心态平稳、发挥充分等都能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这对学生将来高考、招聘乃至搞科研创新都有重要意义。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咨询室。对于心理问题,比如学生考试紧张等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加以纠正。学生家长也应该看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孩子发烧了,父母就着急地带孩子去医院,但当孩子情绪长期不好、脾气暴躁时,却很少有父母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应当注意孩子是否有不好的心理苗头,及时发现问题,及早纠正治疗。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中学生心理面面观
第一章  小大人的心理秘密
家有儿女初长成
听听孩子的声音
小大人有哪些心理秘密
拿准小大人的心理脉搏
第二章  少年真的不识愁滋味吗
少年真的不识愁滋味吗
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哪些心理问题在困扰中学生
谁该为孩子的心理问题负责
第三章  社会大染缸里的花朵
畸形早熟的“花朵”
社会是个大染缸
“小大人”现象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早熟
理性看待“小大人”现象
第四章  家教不当种下恶果
望子成龙的悲剧
家教不当惹的祸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第五章  糟糕的“四二一工程”
一部电视剧引发的思考
糟糕的“四二一工程”
社会造就迷茫的一代
第六章  情感落寞的年代
花季传来不和谐的声音
青苹果的季节
情感落寞带来的痛楚
雨季可以不再来
第七章  不成熟的心理自救
那些过早凋谢的花朵
不成熟的心理自救
孩子的生存环境需要“清淤”
第八章  心理教育该何去何从
中学生心理教育严重“贫血”
学校教育以机制为重点
家庭教育以生活为重点
第二部分  常见心理问题释疑
第一章  为什么敢向老师叫板
不堪承受的现实
关注自我的年代
沟通是解决的根本
第二章  崇拜偶像就是坏事吗
有多少追星悲剧在上演
中学生追星有多热
崇拜偶像就是坏事吗
为什么追星现象引起人们的担忧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的追星心理
第三章  早恋只是早熟这么简单吗
羞答答的玫瑰不再静悄悄地开
早熟带来了早恋
早恋只是早熟这么简单吗
从早恋到师生恋
对付早恋,岂能乱上添乱
第四章  “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吗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让孩子太“听话”是强迫教育
“不听话”的孩子不等于坏孩子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乃最高境界
第五章  盲目攀比究竟是什么心态
中学生的盲目攀比现象
盲目攀比是种什么心态
不当育人理念助长学生攀此风
合理引导是关键
第六章  成绩好为什么也有痛苦
成绩好≠心理健康
让人顿足的“好学生综合征”
成绩好的学生心理压力大
成绩好,还要心理好
第七章  考试焦虑到底是谁的错
最让中学生烦恼的事情是什么
考试焦虑是怎么回事
考试焦虑到底是谁的错
对付考试焦虑的四步化解法
第八章  生活不能自理是怎样造成的
生活不能自理的搞笑事
生活不能自理是怎样造成的
管放结合,提高自理能力
第九章  不说真话的秘密
说谎是人的本能
说谎背后的心理
理智对待说谎行为
第十章  爱磨蹭是什么毛病
当急性子碰上慢悠悠
别怪孩子,是你的错
三招“搞掂”孩子的磨蹭毛病
第十一章  厌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故事的启示
厌学,不能只考虑表层原因
厌学的实质是成人不智慧地对待孩子
用生活的爱好激发学习的乐趣
第十二章  干什么都要讲条件
精于“算计”的一代
孩子为什么要讲条件
慎讲条件,多订协议
第十三章  阴盛阳衰的烦恼
一所学校引发的争议
阴盛阳衰的一代
谁该为孩子的“阴盛阳衰”负责
父亲一定要负起教育责任
第十四章  从哪学来的口头禅
校园口头禅的隐忧
从哪学来的口头禅
口头禅背后的彷徨困惑
引导是根本,减压是关键
第十五章  小小年纪怎么有那么多秘密
爱护孩子,小心犯罪
孩子为什么会有秘密
让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沟通,让秘密不再是秘密
第三部分  如何巧用心理工具
第一章  教育孩子应粗养细教
再苦不能苦孩子吗
两个教育故事的启示
教育孩子应“粗养细教”
不当“拐杖”当“向导”
第二章  用好心灵的保护伞
有多少“思想道德差”的“后进生”
挫折的心理防卫
“后进生”的不当心理防卫
用好心灵的保护伞
第三章  逃脱思维定势的潘多拉
思维定势的怪圈
定势思维在教学中的利弊观
谁说“懒老师”教不出好学生
教养也须谨防定势思维
第四章  不妨与学生“同流合污”
老师为什么被学生“弹劾”
“麻辣教师”成为学生的“新宠”
不妨与学生“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还需向“变脸”取经
第五章  有一种力量叫宽容
宽容的力量
宽容在教育中的妙用
宽容不等于纵容
第六章  教给孩子不同的视角
不要只开一扇心窗
心窗的背后是不同的视角
教给孩子不同的视角
倒数第一是无所畏惧的
第七章  合理运用德西的礼物
奖励也有错吗
不可忽视的德西效应
合理运用德西的礼物
第八章  说你行,你就行
谦虚就一定是好事吗
不恰当的谦虚是一种消极暗示
别消极暗示,多积极暗示
说你行,你就行
第九章  别太完美,给孩子留一点缺陷
教育中的完美主义倾向
追求完美有什么错
拥有平常心,给孩子留点缺陷
第十章  多听孩子倾诉,少讲大道理
孩子有多少心里话无法说出口
为什么不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需要耐心和博爱
第十一章  有一种爱叫放手
“直升机父母”与“彼得·潘子女”
老鹰和小鹰的故事
适当的放手才是真正的爱
第十二章  身教重于言传
四个历史典故的启示
“言传”与“身教”
身教重于言传
第十三章  父母教育别“错位”
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胡子眉毛一把抓
摆清自己的位置
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十四章  多给孩子“逆向关怀”
中学生:你的心理有多脆弱
为什么心理承受能力差
多给孩子“逆向关怀”
“逆向关怀”该如何实施
第十五章  当好孩子的性启蒙老师
中学生性现状调查
面对性,中学生处境尴尬
对未成年人说性,各国有奇招
如何进行中学生性教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